•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74

    CCG在服贸会上发布《中美关系走向对在华跨国公司的影响》研究报告

    中国经济报道  2021-09-06 00:10  孟妍   浏览量:71713

    中国经济报道9月5日讯(孟妍)9月4日,在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期间,全球化智库(CCG)在和北京市“两区”办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CCG第八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发布CCG最新研究报告《中美关系走向对在华跨国公司的影响》。

    2018年,中美关系急转直下。在经贸领域,特朗普政府发动了针对中国的关税贸易战,同时实行科技和人文交流“脱钩”,将中国公司纳入 “实体清单”予以制裁。拜登政府上台后,短时间内并未改变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相关的关税政策和脱钩政策依旧,甚至有所深化和延续。在中美关系和疫情影响下,全球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将会如何开展和延续,是否会选择搬迁到境外,值得重点关注。

    本报告主要选取在全球跨国公司中选择美国在华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涵盖定性与定量分析。在定性研究中,本报告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中美科技“脱钩”、全球价值链重塑及美国制造业回流等方面因素给在华跨国公司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得出中美关系变化对大型跨国公司在华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在关税问题上的影响较为广泛,使部分美国企业在华采购成本增加。同时,通过投资数据分析和调研发现,中国对跨国公司具有较大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至今仍存。在定量研究中,本报告重点关注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中121家美国企业中在华有经济活动的94家企业,对它们的经营策略——重点对这94家企业以及其中28家高科技企业是否有在华加大投资比例或者撤出在华业务的计划——进行定量的判断,发现在华美国企业大部分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在华业务,一部分则将加大在华业务的比例。

    报告发现,中美关系变化对大型跨国公司在华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在关税问题上的影响较为广泛,使部分美国企业在华采购成本增加;半数以上跨国公司一边维持其在华业务,一边采取了观望和等待的态度;但是绝大部分跨国公司并未撤出其在华业务。相反,受到中国市场的吸引和更多开放政策的鼓励,有超过四成的跨国公司决定增加其在华业务。

    报告指出,相对而言,在华高科技跨国公司的业务在所有在华美国跨国公司中受到的冲击较大。中美关系是导致它们业务受到冲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美国对华科技“脱钩”政策,包括实体清单和相关制裁措施,从供应链上切断了高科技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使部分高科技公司无法保持与原有合作伙伴合作,不得不退出在华相关业务。

    针对这些情况,本研究向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提出相关建议。针对决策部门,CCG提出以下建议:为跨国公司,特别是高科技跨国公司发展提供友好的营商环境;尽快建立与美国和欧洲关于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机制;加强人文交流,可以考虑倡议建立像中欧那样建立中美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在气候变化方面推进合作,主要寻找在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强化知识产权合作,中国需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CPTPP是当前唯一一个有比较完整规范的数字贸易规则的自贸区,应继续推动加入CPTPP,促进国内数字贸易规则的建立;加大开放力度,顺应“十四五”期间“推动一般制造业完全开放以及电信行业的有序开放”进程;致力于重启中美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为中美之间乃至全球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立合作框架;中美可相互对等放宽企业准入及市场竞争限制,美方取消对中国企业打压;中美可加强基础设施合作;中国政府部门加强与跨国公司的交流与沟通,对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定予以解释和说明,同时强化知识产权方面的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针对在华跨国公司,CCG提出以下建议:企业应该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充分的判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实现对危机的减震和缓冲;在华跨国公司管理,应该从后端向前端迁移,即当中国业务占据跨国公司全球业务一定比例、重要性大幅提高后,企业管理层应该将部分管理能力转移到中国,而不是维持在总部,确保中国业务与企业总部之间良好的沟通,维持对市场的深入认知;企业应更加积极参与企业社会责任(CSR)实践,提升本地化程度和品牌建设,承担产品责任;建立更加有效的政府沟通渠道,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维护自身合法的利益,公正客观地看待当前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管;与中国企业合作“走出去”,到第三国发展;建议继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建议美国在华企业讲好中美合作共赢的故事。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