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头条| 中氢新能与北京化工大学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

    中经网  2022-06-28 11:33     浏览量:154825

    中经网讯 6月21日,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氢新能”)与北京化工大学开展了产学研用校企合作交流会,并举办人才培养基地暨“新能源材料测试研发中心”签约揭牌仪式,推动产学研用不断深度融合,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

    1.jpeg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峰,中氢新能董事长周明强,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心主任王建伟,中央军委科技委国防新能源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主任鲁长波,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侯文全,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赵万帮以及北京化工大学校办、教务处、学工办、材料学院、科技园区等领导负责人出席交流会。

    会议围绕加强国家高级化工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索高校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育人新模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度讨论。

    2.jpeg

    王峰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的学科优势、人才培养情况及近年来与中氢新能合作情况。他高度评价中氢新能在行业内的贡献和地位,对中氢新能长期以来为化工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贡献表示感谢。

    他强调,实践教学历来是工程教育的关键环节,新工科的建设必须依托新科技、新产业。近年来院校紧密跟踪学科和行业科学技术前沿,与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光电解制氢等新能源产业建立了广泛联系。2020年,院校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进一步推进专业教师将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融入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促进院校专业与新能源电力工程、燃料电池汽车、碳中和等行业企业合作,使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能够直接接触产业科学技术前沿。相信在中氢新能的大力支持下,北化新工科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工程能力和广泛视野的高级人才。

    3.jpeg

    周明强表达了对母校的情怀与祝福,身为“北化人”,见证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校园建设等多方面取得的跨越式发展,表示能够为学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是幸运,更是一份荣耀。

    他提到行创新之道,肩负时代使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作为协同大规模风电光伏发展且具备诸多优势的清洁能源,氢能作为未来新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是推进减碳、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氢能产业的发展是划时代的能源发展,氢能源产业的人才培养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深远的现实意义。为集中创新科技资源,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一直以来,中氢新能在“产学研用”布局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在化工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精心孕育中,不断创新,不断壮大,始终秉承“创新引领,自立自强,安全为先,清洁低碳”的发展理念,自主研发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当前已有近百项专利技术,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围栏,同时与化工大学成立新能源材料测试研发中心,深耕基础材料、应用材料等领域的创新研发,正以每年百项专利的速度完善技术架构,助力清洁能源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低碳环保的升级转化。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燃料电池模块产品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在移动发电站、物流车、除雪车上得到了实际应用。在2021年通过化大科技园申报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中氢新能斩获了北京赛区一等奖;今年中氢与北京环卫集团签署了排他性合作协议,并联合研发多功能除雪车,服务2022北京冬奥会;今年5月,中氢新能的燃料电池列入了“北京市军民融合重点产品名单”。

    4.jpeg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各产区的环境治理力度逐渐加大,对清洁能源工业化推广价值,市场维度拓展趋势、品质层次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中氢新能下一步还将与陶瓷、玻璃、军工、矿山、冶金等行业,开启全新战略合作模式,与各行业企业共同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关系着产业安全的基础与根基,决定着产业发展的底蕴和后劲。而人才、科技是区域竞争中最基础的战略性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及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也是企业与高校创新发展中最关键、最急需、最紧缺的核心要素。

    周明强表示,中氢新能与北京化工大学的深度合作,将推动能源新材料领域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科技研发、技术交流,也将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创办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共同促进“产学研用”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综合报道:中经网

    编辑:王海珠 熊辉 郑紫文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