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中经推介·书画 | 贾起家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中经网  2023-07-23 10:07     浏览量:180658

    中经网中经在线-开放型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新闻顶部图555.jpg1.jpg

    2.jpg

    3.jpg

    7月22日上午10时,由民盟中央美术院、中国书协艺委会、民盟山西省委会、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经典·流变·新意”——贾起家书法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此次展览得到民盟中央、中国书法家协会、民盟山西省委会、山西省文联、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大力支持。200余位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书法界、美术界等各界人士参加了开幕式。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1.jpg

    12.jpg

    贾起家书法宗法帖学,源于二王出于赵董,行书结字稳重,布局清爽,洋溢着一股书卷气。书如其人,有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作品以行书驰名,行而兼草,笔法精妙,章法和谐。其书风飘逸洒脱,具有“自然、简淡、秀润、劲健”的书法风貌。

    本次展览是贾起家先生70岁回顾展,是其从事书法学习工作60多年的一次全面艺术汇报。展出作品自1983年至今跨度40年,精选出“经典”“流变”“新意”三个阶段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精品70余件。其中既有书法国展的入选作品、获奖作品,又有各个时期书风变化的代表作品,这不仅是对其个人艺术之路的全面呈现,更是对其学书经验的总结性展示。

    13.jpg

    14.jpg

    15.jpg

    展览主题为:“经典·流变·新意”。第一部分“学经典”,包括临摹“二王”经典名帖和参加国展的获奖作品;第二部分“探索流变”,是1995年到京工作后各种艺术交流带来的思考,作品面貌形式多样,笔法变化丰富,个人艺术面貌日渐突出;第三阶段为“大事件、出新意”,选自2011年宁波美术馆,2012年国家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院,2013年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2017年的北京荣宝斋美术馆、石家庄美术馆、山西省美术馆等个展精品,及近来创作的佳品力作。

    本次书法展,展现了贾起家先生对书法这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之路,举办者也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向观众传递一种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的思想,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探索。相信通过这次展览,观者既能领略到贾起家先生独特的书法艺术魅力,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也可借鉴一条正确的学习书法之路。

    同日,相关学术研讨会也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现场照片由王建魁提供)

    法有所守  书自出新

    ——贾起家书法略论

    吴高歌

    书法的保守与创新始终是书法创作中的一对矛盾,同时也是书法发展中的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就像历史演变中的保守与激进之争一样,我们往往很难对二者之利弊得失作出公允而明确的判断。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相异的理念都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如此。艺术的发展与政治、历史的演变很相似,在艺术理念活跃的时代,创新与激进往往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与青睐,因而也会忽视持保守观念者的价值。清代中晚期碑学思潮的兴起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书学理念对传统理念的挑战,碑学的兴起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书法审美取向的判断和选择,甚至使得一些关注书法的学者对传统帖学的价值和意义大打折扣或视而不见。近些年来试图在传统帖学之外开拓新风格的尝试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碑学精神的延续。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求新、求变的思维模式上时,便很容易将传统理念和风格中具有价值的内容忽视掉,以至于使创新之后的书法形式失去了书法原本应该具有的艺术精神和人文价值。当然,从近些年书法创作的现象看,不少昔日的创新者在经历了曾经的尝试探索之后,也多有回归传统的迹象。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书法,并从中获得灵感和营养。而更倾向于保守观念的书家在多年浸淫传统之后,也会不同程度地接纳一些新的观念,从而使自己的书法风格得以确立和完善。贾起家属于后者。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贾起家开始了他的书法之路,由唐入晋,始终如一,奋发精进近六十年,最终形成了独具面貌的个性风格。

    贾起家,一九五三年生于山西夏县,笔名砚田,号师晋斋主人,曾任中国书协理事、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贾起家自幼受乡里文化熏陶而喜好笔翰,先后拜尉世芳、徐文达为师,研习翰墨。一九八三年于山西师范大学古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期间广泛涉猎文史哲诸领域,拓展了文化视野。后又多次到太原请教姚奠中、林鹏等山西老一代学者,谦逊向学,孜孜以求,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自一九八三年起,贾起家在书法界崭露头角,渐为人瞩目。他的作品参加国内外的大展五十余次,荣获国内外书法大赛金、银、铜奖三十余次,并出版了多种作品集。随着其书法风格的逐渐形成,贾起家先后在国内多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影响渐著。尤其是二〇一二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形式多样的个展,可以说是他学书四十余年成果的全面展现和总结,他的作品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贾起家书法遵循的是传统帖学之路,以晋为宗,兼取唐、宋,而其精神气韵与赵、董相近,以秀媚多姿、韵致清雅见长。贾起家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坚实的柳体楷书根底,他对《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柳体名碑临池不辍,潜心研习,收效颇多。他对唐楷的笔法、字法了然于胸,下笔有则,结体得法,得到前辈书家的普遍认可。然唐人尚法,晋人尚韵,贾起家在不断的学习中懂得,仅守唐法而固步自封,终将蔽于一曲而难入堂奥。相反,只有在重法的基础上深入对“韵”的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书法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他决定上溯魏晋,宗尚钟、王,取法乎上,以期有成。他对晋人书法的临习始于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等名帖,他对《兰亭序》中每一字的点画、结构都作了仔细的观察和临摹,对王书的笔法、结体以及行笔的连带、呼应、顿挫、提按等悉心琢磨,进而对其气息、神韵谙熟于胸,由形似而至神似,会之于心,应之于手,心手合一,形神兼具。继之又临摹了唐宋以来勾摹的“二王”墨迹与历代刻帖,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潜学深思,精益求精,对晋帖的研习使他对书法有了全新的感悟。晋人风流蕴藉、旷达玄远人格魅力,以及神逸于法度之外而笔墨合乎法度的超迈书风均给他极大的启迪与遐思。对晋人书法的心慕手追为他日后的书法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的艺术思潮的冲击也使人们对书法的创作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对于书法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了不同的认识,而其中最为鲜明分歧的就是对传统与创新理解上的差异。因而当时的书坛呈现出近乎对立的两种态势:一方面是对传统审美基调的认同与坚守,另一方面则是对新的书法流派的探索与尝试,后者自然地伴随着对传统书法形式的批评和否定。此期的一些书法创新体验试图打破汉字字形,改造传统笔法,甚至在书法审美理念上走向传统的反面。一时间书坛纷纷扬扬,求新求异成为时尚,而立足传统者则反而招致抱残守缺的质疑与微词。在纷至沓来的诸多异尚面前,贾起家经过冷静的思考和慎重的选择之后,依然坚定地将主攻的方向锁定在对传统书法的研习上。他之所以有这种选择,并不仅仅是由于他已经具备了唐楷和“二王”行书的良好基础,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对于传统有自己的理解。贾起家深谙“笔法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的道理,笔法是书法最为核心的要素,如果没有对传统书法中笔法的精打细磨,千锤百炼,根本不可能望前人之项背,更不用说创新与超越了。传统的技法以及书法形式背后的文化观念还需要研究和发掘,这更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意志和精神。他意识到如果对传统的文化艺术缺乏深入的思考而盲目求新未必是明智的选择。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不顾及他人之议论,砥砺前行,朝着自己期待的目标迈进。此期,贾起家更坚定了以“二王”书风为基调,并上追汉魏,下及元明,他不仅对汉代隶书、钟繇楷书广泛临摹,还对赵孟頫、董其昌等经典法书多有体悟,尽可能地博采约取,吸纳众长,经年累月,逐渐形成了既富于筋力、多姿多态的妍美的书风,同时又不缺乏劲健、挺拔、遒劲的阳刚之美。在阴阳、刚柔的关系上,贾起家力求做到姿而不媚,柔而不疲,含刚健于华姿,蕴骨力于美韵,取古法于阁帖,呈新意于毫端。其书正入正出,既备唐人之法,得晋人之韵,又具赵、董之华彩,因而其作品法度严谨,而又气韵生动,从而呈现出清新、儒雅的君子风度。在书法审美理念上,贾起家也以儒家中和之道为旨归,不猎奇求异,不作狂逸之态,故其书法审美取向也力求中和而摈弃狂狷,不刻意“丑拙”取态,反对以丑怪为天然、以支离为真率的风气。他始终坚持临习经典,取法经典,领悟经典,在对经典法书的反复揣摩中寻觅书法的真谛。贾起家对中国的书法传统,尤其是晋人书风给予了深厚的情感,他以“师晋斋”名号正是他书法追求的真实写照。当代诸多学者对贾起家书法都有很高的评价,林鹏在其《离骚》长卷跋中写道:“贾起家不好高骛远,左顾右盼,非‘二王’不临,非欧、禇、赵、董不观。”又在其书《兰亭序册》跋中戏作打油诗:“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三十年前云遮月,三十年后见妖娆。”正是指出了贾起家心无旁骛、守正不渝的精神。这些评价是恰如其分的。二〇〇二年姚奠中为其书《离骚》手卷题诗云:“漫言下笔走龙蛇,放诞狂恣冷齿牙。不必矜奇求异变,功夫到处自成家。”姚奠中所说的“不必矜奇求异变”可以说是对贾起家多年书法实践的高度概括,同样,守望经典而不矜奇求变正是其最终能够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就的秘诀所在。

    当然,贾起家对于“二王”书法的研习有着自己的选择和取向,这表明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对“二王”书法的认识和理解。“二王”书风,擅美当时,质妍互参,风格多样,真行章今,诸体兼备。对后学者而言,有所取舍也在情理之中。正如李煜《评书》所云:“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贾起家选择的是“二王”书中的韵致与秀媚的一面,而于古雅与激荡的风格则取之较少。就字体而言,他在行书上着力最深,成就也最高。在这一点上,他的选择与赵孟頫、董其昌的气质最为亲近。赵孟頫一生以宗晋、复古励志,其书精致典雅、风流蕴藉,迈唐入晋,自出机杼。董其昌则淡泊疏远、韵致高洁,笔法洗练,雍容秀逸。尽管清代中晚期的碑学家对赵、董之书不无微词,但就对社会的影响而言,赵、董的书法地位从未动摇。究其原因,传统帖学所具有的韵致是无法被取代的,同样,这种雅俗共赏的风格也是更易于为世人所认可和青睐。可以说,贾起家在书法上的成功一是对晋韵的感悟,一是符合大众审美的情调所致。贾起家一贯主张取法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艺术为社会服务,艺术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始终是他创作的根本理念,这是他的作品风格定型的重要原因。贾起家浸淫于“二王”书法多年,将“二王”书法中清新、绰约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书法也流派纷呈。在诸多纷纭的流派中,难免会受到时风熏染,甚至落入俗流。而贾起家却始终如一地坚持、恪守着“二王”一脉的经典法则,“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他所重视的是对经典的发掘,在对经典的临习中感受书法所带来的乐趣,并使智慧得到启迪,心灵得到净化。他尽可能将从其他流派的长处融汇在自身的风格中,细雨润物,不露痕迹,并从而使自身的风格日臻成熟、完善。当然,正如任何一个流派都有得失一样,贾起家书法所表现出的纯粹之美感、绰约之风姿时而也会招致俗书之讥,甚至保守主义的批评,但对于敢于承担文化使命的书家而言,这种微词又怎么能够阻止其行进的步伐呢?右军为一代书圣,后世犹有“羲之俗书趁姿媚”之议,何况今人乎?智永禅师书法法度谨严,雍容典雅,亦为后世所讥。然苏轼对于其书法给予深刻的理解,他论智永书时尝谓:“永禅师欲存王氏典刑,以为百家法祖,故举用旧法,非不能出新意求变态也。”这或许正是贾起家不为时风所动的缘故吧。

    贾起家不仅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还致力于书法教育的公益事业,将所学所得无私地回报给社会。二〇一二年,北京市文化基金会下设贾起家书法基金会,成为致力于学术与书法艺术教育专门机构。该会成立伊始,多次进入北京市中小学进行公益的书法教育活动,指导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书法实践,为提高中小学书法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受到学校师生的尊敬。为方便学生写字实践,贾起家书法艺术基金会又捐助北京中小学生各种字帖及文房用具数千套,体现了一位书家的拳拳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贾起家在艺术上是持之以恒的精进者,在生活上也是不向困难低头的强者。二〇一三年贾起家由于工作操劳过度而引发脑梗,手臂和腿部失去知觉而无奈卧床,贾起家钟爱的书法不得不暂时中断。面对病痛带来的困境,他以顽强的毅力,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开始康复训练,从无力执笔到逐渐成字,其中甘苦难为旁人所知。半年之后,他从病魔中康复过来,并逐渐恢复了原有的功力,而且经历了病痛之后,他的书法较之以前更加成熟、稳健。二〇一七年在山西省美术馆的个展向世人展示了其更卓越的书法艺术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贾起家今年已届七十岁,他正在自己钟情的书法之路上继续前行,且将臻于更高的境界。

    原载《书法》杂志2023年第7期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贾起家,笔名砚田,号师晋斋。一九五三年生,山西夏县人,民盟盟员。中国书协第四届理事、中国林业书协副会长、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山西分院副院长、原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二、三、五、六届书法篆刻大展、全国第四届中青展、全国首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大展等国内外书法大展百余次。先后荣获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兰亭奖·牡丹杯、国际书法大展赛奖等40余次。作品收入《历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获奖作者书法集》等国内外多部书法专集。20余件作品勒石于全国各地书法碑林、旅游景点等。多件作品被中南海、全国人大、政协、八一大楼、故宫博物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希腊、瑞士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官方及民间收藏。

    来源综合:书法杂志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gMwygI7ReRKWrR5xj4n7w 

    发布:中经网·中经在线

    责任编辑:王海珠 熊辉  孙畅

    特别推荐:李永邦

    (中经网·中经在线 欢迎各界供稿 13520414009 13041130188)

    中经简介 电脑大屏单张 背景图 中经网中经在线 留三个二维码副本.jpg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