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找“魂”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第一要务。不仅仅是县级城市,对中国大多数城市而言,“我是谁”的问题依然没有清晰的界定。这种情况导致既很难真正搞清楚县域战略定位与路径,也很难有一个一以贯之的长期发展模式。
作者:段明(智纲智库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2020年,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之后,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新时代,新阶段——如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新格局,本质上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也是县域经济发展需面对的主要考题。
一、县域经济成为国家现代化的“枢纽工程”
1.1、区域协同的“枢纽”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建设,完成了都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目标。近些年提倡以“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模式扩展到城乡结合部或乡村振兴,但没有走出“土地”养“产业”的模式,最后变成改头换面新“圈地运动”,最后因为土地原因无法持续。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经济构成既有城镇和乡村的经济,又有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经济;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非公有制经济;既有政府的经济(财税),也有老百姓的经济(就业和收入)。可以说,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各项指标,在一个县(市)的范围内,基本都可以得到反应。
2021年底,我国有1866个县及县级市,其中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近30%。全球来看,目前世界人口规模排名第5的国家人口为2.3亿人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县城及县级市城区总人口已超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人口规模。以县域经济为尺度整体考量,按照小城镇规划,才能更好协同产业、生态、人居,这比单打独斗更能协同性发展。
1.2、城乡一体的“枢纽”
县域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中间环节,是城市化和乡村振兴的中间枢纽。发展县域经济将吸收大量农村人口来县城生活与就业,这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占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农业地域占有较大的空间,农村人口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共同富裕的新历史时期,要让城市消费到乡村、乡村产业进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既要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的需要,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又要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服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
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决定了任何县域都不应当全盘照搬其他县域哪怕是最成功的发展战略,其他县域的经验、模式只能参考。
1.3、三产融合的“枢纽”
县域经济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上有中心区、乡镇地区和村庄;在产业上有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县域经济的综合性决定了县域经济模式的复杂性,选择带动发展的部门十分关键,县域经济正好处在三产融合三化统一的关键点。
因此,在县域范围内构建一条连贯的产业,连通生产要素及交易主体,逐步把市场与城市市场有机连接,实现产品溢价,进而促进居民增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可由当地政府牵头设立一个主体作为连贯产业的核心企业,整合产能与需求,提升效率,改善现金流,对于交易中的传统收入、特许经营、政府扶持政策等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从核心产业逐步扩大到构建本地服务产业互联平台,通过资产重组、业务重组、收入重组、定位重组、流程再造等方式提高产业利润率,赋能当地一二三产业链,平衡长期发展和短期增长的冲突点,形成新的互联网生态运营,提振地区产业整体实力。
县域经济除了发展工业外,还有为城市提供农产品、生态产品的职能,遵循生态资源较为丰裕的比较优势,构建有利于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二、县域经济的痛点与主要问题
2.1、县域发展的痛点
产业结构单一
国内大多数县市的产业都存在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层次低、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市场竞争力度较小,产业链条不通畅,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国内农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偏低,农户分布较散,缺乏组织生产、计划经营的管理手段,农户的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且不稳定,前端市场需求的信息获取较难,导致农产品生产的浪费。
产业链连接程度较低
县域产业生产整合程度较低,生产端与销售端市场化率低,产品的生产种类、规模、时间安排等缺乏有效计划,导致商家找不到所需的产品,生产者不知道商家要什么产品,与市场需求匹配滞后,生产产品销售率低下。
2.2、县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县域经济表面上看有资源要素问题、投资发展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公共服务等问题,智纲智库认为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战略如何选择?
找“魂”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第一要务。不仅仅是县级城市,对中国大多数城市而言,“我是谁”的问题依然没有清晰的界定。其原因之一在于地方行政长官的“日理万机”与频繁更迭,很难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因此,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也有“抓住一点不计其余”的,这种情况导致既很难真正搞清楚县域战略定位与路径,也很难有一个一以贯之的长期发展模式。
产业如何突破?
县域经济发展从哪个产业细分领域切入,既能因地制宜地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又能带动关联产业发展,进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多数区县由于自身缺少特色鲜明的资源、区位优势,只能一味迎合省市层面的产业政策,背上“枷锁”,为完成任务,被动发展,错失许多良机。
项目如何招商?
产业发展需要项目化的落地支撑。对很多区县而言,由于综合条件缺乏优势,缺少相应的产业基础,很难在短时间内招好商、招大商,于是上演了全民招商的大戏,兴师动众而徒劳无益。或是政府“耐不住寂寞”,亲自开发主导项目,由于缺少市场化运作手段,其结果往往不是戛然而止就是疲于奔命。
人才如何留住?
县级城市作为承上启下、城乡体制的连接点,在招才引智上一直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高层次人才向城市聚集,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县级城市普遍面临“空心化”困境。“人”(创新型人才、就近城镇化的高素质农民等)从哪里来,将是县级城市发展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新时代下县域经济主要任务
新时代的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综合体,以城镇经济为主体,保留农业安全,通过三产融合发展全域经济”
1、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
县域内的自然资源都很丰富: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整合县域的优势资源,用城乡经济比较优势的眼光寻找本县的特色,是特色经济模式的基本发展思路。
2、县域经济就是农业经济
县域经济把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新格局经济体系的逻辑起点,要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完全契合,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待破解的重大难题。
3、县域经济就是城镇经济
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化,一方面促进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城镇转移发展服务业,另一方面与工业发展结合,选准主导产业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相带动。
4、县域经济就是三产融合
以农业与工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纵深发展,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现代化产业集群,促进三次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县域经济的集约化、绿色化、生态化,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5、县域经济就是生态经济
县域是国家的生态屏障,是城市的水源涵养和供给源地,同时要把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既当作是国家战略风险管控的红线,也是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对品质生活、生命健康、绿色生态的向往,更是满足国内需求的最低底线。
6、新时代县域经济评价指标
主要由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发展、农业发展、服务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型城镇化、财政收入上台阶八个单项。
具体可分为三种类型(521):第一类为经济发展,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发展、农业发展、服务业发展、财政收入五个项目;第二类为综合发展,包括和谐社会建设、新型城镇化两个项目;第三类为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一项。
赛迪研究院2022年投资竞争力评价体系是由服务效能、投资活力、要素吸引、设施领先、生态友好五大方面构成。
四、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主要由历史沿革、经济基础、区域环境、人文特征等因素决定着发展的路径。
1、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特色经济、品牌经济结合起来
县域经济产业散乱与低效,过去主要承接“三寨版”的品牌外溢,是一种被动接受模式,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只有把特色经济做起来,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产业有了原创IP才能提质增效。
智纲智库深圳战略策划中心在接到道真县域经济发展策划的战略课题时,并没有先入为主的去套用什么已有的所谓成功模式,而是本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基本原则,将重点首先放在对道真的系统深度解读上。
2、要把发展农业经济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起来
虽然我国农业历史最悠久,但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精品化方面与现代化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农机作业、疫病防治、金融保险、产品分级、储存和运输、销售等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为主要内容,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农业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探索“三社”模式:创新探索“供销社+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深入推进供销社、信用社、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完善功能、相互支持、融合发展,实现“三社”促“三农”。
支持职业农民。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3、要把发展服务经济和县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一是农村人口承载区域和制造业转移承接地区,肩负着人口和产业支撑的重任;二是是承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县城和小城镇是主要就业地和生活地。三是小城市的新消费主要不是体现在消费层级的升级,更多的是依托当地商家,以新的空间载体、体验场景,逐步升级现有业态,辅之以连锁品牌的扩张下沉。
以复合型文旅、商贸、教育、农业、大健康、夜间经济、村集体经济、棚改/旧改、数字电商等,打造“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闪亮名片、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4、要把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同新基建投资拉动结合起来
首先是数字新基建。县城公共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涵盖车站、社区、商场等重点区域5G基站和配套网络建设,此外,产业经济和社会管理两个方面的慧应用也应被纳入,包括产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智能管理等。
除了数字新基建,县域经济发展还要结合国家双碳战略发展的要求利用EOD环境导向新基建投资:结合统一大市场布局发挥节点大物流新基建投资;结合大交通导向TOD交通新基建;四是结合健康生活布局HOD综合医疗设施投资和和SOD体育运动导向设施。根据公共服务设施的开发开放程度,设计市场化进入的方式。
5、要把产业园区发展同内外区域经济结合起来
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外部区域依赖性。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都会给相关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争取国家或省区的大型项目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县域经济发展也具有很强的内部区域经济依赖性,要抓住自己的特色构建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比如依托农业规模优势产业,分裂出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分裂出农业旅游第三产业;以传统工业主导的县域,通过工艺升级生成新的产品,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
县域经济发展依靠新经济的跳跃作用。数字技术普遍应用缩短了城乡距离,拉近的产业应用。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试点村庄测试,并建设多方参与数字生活实验室。
德国数字乡村计划由系列移动应用程序组成,包括在线市场BestellBar,用于供应商在线销售产品和服务,参与供应商包括当地面包店、有机农场、蔬菜农场主、普通超市、体育用品店、药店、洗衣店、书店和图书馆等。共享物流LieferBar,用于商品配送的智能分配以及志愿服务。电子健康StuDi,用于电子病历查询与健康监测。新闻门户DorfNews,使市政当局能够快速向居民通报当地新闻和事件。虚拟货币DigiTaler,用于奖励志愿者服务。
6、实施“五划合一”构建有序的空间结构
县域规划应将空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五规合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
对于国土空间属于限制开发区域,构建生态型县城和小城镇、生态型的广大农村地域;对于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区域,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构建有序的空间结构。
五、国外县域经济发展保障措施
5.1、制定可行的开发目标
对区域开发和治理的目标很明确。在增加村民收入和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的基础上,稳定青壮年安于区域建设是基本目标。德国的县在性质和功能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县是一级地方行政单位,体现了国家主权功能的伸展,另一方面,县具有部分自治的性质,是公民实行自治管理的服务性机构。这样的双重性质促使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成为德国县级政府的主要职能,如社会福利、公共救济、进修培训机动车牌照及驾驶执照管理、防灾救灾,兵役法的实施、卫生监督和环境保护等。
5.2、编制科学的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区域合理发展的基础。美国在城镇建设中始终将改善农村生活和居住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放在首位,特别是在小城镇的交通、通讯、公共服等方面。县域政府积极进行城镇规划,注重规划的综合性、科学性、长远性。处于农业地带的小城镇则以吸引和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运业的发展作为发展重点。小城镇的交通、通讯、排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以此来避免多次修建、扩建造成的损失。
5.3、制定完善的法律保障区域顺利开发
农业发展离不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区域农业的振兴同样与有关的政策法律紧密相关。例如日本的《农业基本法》《农村地区引进工业促进法》等。
在美国立法实施不同区域税收制度和稳定有力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节社会经济发展,在优化人力资本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方面,发放迁移补贴费,通过税收和信贷优惠,鼓励落后地区投资。特别关注对中小企业大力支持,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和经营机构合作,成立小企业局,为他们提供创业投资和经营资金,并覆盖全美的信息网络服务。
在我国首先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乡镇企业产权、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跨区域联合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5.4、建立城乡互动项目合作机制
韩国新乡村运动在城乡统筹方面做得最好。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比如建设水气热城乡一体化管网、以城带乡的污水垃圾处理系统、联结城乡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及电商物流。二是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比如建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健全县乡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等。
政府要求各界名流、知识界人士和企业老总,都要与新村建设指导者一起培训,尽其所能支持新村运动。从而不仅支持了农村发展, 而且使新村运动发展为国民精神运动。韩国十分重视城乡互动和交流,城里不少的企业、机关、学校等都与农村建立了合作关系。推行“一厂一村”运动,即城里的公司企业自愿与乡村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对其进行“一帮一”支援,正在迅速扩展成为全社会参与的支农运动。
5.5、成立各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成立合作经济组织是日韩农业经营体制的一大特色,在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韩国合作经济组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农村管理的自治组织——农村建设委员会,是由村民代表组成的自治组织,负责议决本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检查村务管理和决议执行情况等。
第二类是“农业协同组合”组织((以下简称组织为“农协”)农协的主要职能有:一是组织分散的农民并为他们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二是行使“政府的助手”的作用,推行政府的农业政策并实现对农业的间接调控;三是农协积极参与并影响政府农业政策的制定,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类是农作班组织,一般是由40-80户农民联合起来的生产销售组合,政府对农作班组合建立温室大棚等基础设施给予资金扶持, 农协派出技术人员对种植品种、技术和生产销售给予支持。
鼓励农民发扬“勤勉、自助、合作” 的精神,设置了奖勤罚懒的机制,重在激发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让农民选出自己的领导者,自我管理共同奋进。也可优先选拔做公务员, 坐火车、汽车票价便宜50%,子女在初高中考试排前一半名次的免学费并发奖学金等。
5.6、着力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德国县政府以巨额的农业补贴消除农业与工商业的利率差,还对农村贷款提供多种多样的利息补贴,包括降低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利率,限制农村贷款最高利率,减少农业贷款的存款准备金比例等,重点项目如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类的银行贷款,甚至可以全部贴息。政府贴息成为金融机构积极向农村贷款的主要动力,也免除了农民债息过高的风险。
德国各类银行为县域经济发展所提供土地抵押信用、联合农村合作社提供短期和中期信用,县域范围内的各类融资需求基本都能够得到满足。
5.7、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跳跃式升级作用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前沿科技创新,美国选准生物技术、能源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建立科学技术中心、能源利用中心、数字服务中心,重点在交通、教育、公共服务、新产业等长期投资,并不介入市场化运作的项目。
产业方面:完善的农业产业基础和数字技术体系促进美国现代农业发展,数字农业技术,包括应用遥感技术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检测和预报、大型农机上安装GPS设备、应用GIS处理和分析农业数据等。“3S”技术、智能机械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应用,并建设PESTBANK数据\BIOSISPREVIEW数据库、AGRIS数据库、AGRICOLA数据库等一系列与农业有关的数据库,形成完善的以卫星网、互联网、物联网、遥感网等为支撑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城乡发展方面:通过财政资助(拨款和贷款)实施乡村通讯设施、乡村电子医疗网络和远程教育网络设施等数字化建设内容。
六、经典案例
6.1、美国西部奥兰治的区域经济开发
美国在县域经济开发方面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其中奥兰治的开发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奥兰治位于美国西部大城市洛杉矶的南部,是该市的一个郊区县,面积 2066 平方千米,人口超过 200 万。在开发前,奥兰治只是西部一个默默无闻的郊县。这里没有像样的工业,缺乏矿产资源,只有碧蓝的天空、秀丽的景色和许多牧场。随着“阳光带”的兴起,奥兰治也开展了区域经济开发工作,并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城市郊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何更好地利用本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及阳光带的优势,采取了一系列区域开发措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经过 20 余年的努力,一跃成为美国最富裕的县之一。1978 年该县中等家庭收入达到 22300 美元,比全美的平均水平高出 20%。奥兰治开发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利用地区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
奥兰治紧邻美国西部的大城市洛杉矶,洛杉矶的繁荣和发展为其邻近县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利用有利的区位优势,抓住美国二战后广泛实行休假旅行制度的良机,奥兰治制定了发展旅游业的经济起飞战略。
奥兰治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除区位条件以外,该地气候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降雨适度。其不足之处是缺少秀丽迷人的自然景色。针对这种情况,奥兰治采用了发展人文景观吸引旅客的旅游业开发战略。
1965 年,好莱坞著名的动画制作家华文特·迪斯尼在奥兰治的阿纳海姆建设了大型的现代化游乐中心——迪斯尼乐园。该园用了大量的现代科技,妙趣横生,吸引了大批游客。迪斯尼乐园的建设使奥兰治一举成为世界著名的游览地,极大地刺激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此后,该县又在诺特伯里农场附近兴建了一个主题公园,使其与迪斯尼乐园共同成为全美仅次于佛罗里达迪斯尼世界的大众化游乐中心。
围绕这些游乐场所兴建的旅馆、餐馆、停车场、出租汽车公司、汽车修配行、商店和银行等,使相关服务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该县在阿纳海姆安排了美国人喜欢的棒球和橄榄球队的精彩表演,吸引了更多的游客。阿纳海姆也因此成了著名的旅游城市,利用旅游业积累了资金,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向周围地区发展。在某种意义上,阿纳海姆市被看作南加利福尼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对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为奥兰治经济起飞积聚了大量的资金,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2)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尖端工业
奥兰治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制造业的发展。奥兰治地处阳光带,有晴朗的天气,同时该县位于洛杉矶和圣迭戈两大城市之间,具有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等发展工业的优势,加之美国经济发展向西部阳光带转移,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奥兰治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战略。
奥兰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致力于发展宇航工业,宇航工业的发展又为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 世纪 70 年代末电脑工业已在奥兰治初具规模。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利润回报,吸引了大城市的财力和人力向该地区转移,同时还吸引了许多相关的科研机构及公司在此落户。以高精尖技术为主导的工业在奥兰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使其一跃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新兴工业中心之一。
(3)注重城市规划,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奥兰治虽是由一些中小城市组成,但城市规划都做得十分精细,各城市职能特色鲜明。如阿纳海姆为旅游中心,新港小城为工业中心和经济中心等。特别是新港小城,是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崭新城市,集工业、行政、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城市规划合理并具有新意,成为吸引区外投资的重要场所。新港的建设规划,对奥兰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使该县经济又上了一个台阶。因此,合理规划,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是奥兰治经济起飞的成功经验。
6.2、湖北汉川县区域发展,与时俱进百强县城
小时候我生活在湖北汉川县金马口(称小汉口),因靠近河流商业发达而闻名,至今还排在中国县域经济100强。借助区域,发展特色,与时俱进、文化兴乡是这座城市持续百强的主要原因。
(1)第一阶段 古商贸码头城市
汉川置县始于公元561年,临近汉江商贸发达。其中(金)马口镇最为繁华,清代邑人曾写诗句“渺渺群山一水国,孤舟尽目泛清辉”赞美马口。马口街道上店铺鳞次栉比,有铺局200多家,有许多专门经营马口窑的陶器坊,都是有名的老字号。抗战初期马口成为抗战后方,许多外地商人蜂拥而至,使此地商业更加兴旺。他们将马口陶器通过汉江入长江,远销至日本,韩国、东南亚和美国。最兴旺时汉川全县几万人,从事马口陶器业的就有几千人。到了民国时,马口窑新集周围的龙窑最多时达到36窑。
红火400年的马口窑旧址
(2)第二阶段 纺织工业大本营、教育名县
50年代因靠近武汉地利优势,这里成为纺织工业的大本营,先后有几十家企业落户这里,自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创办了以纺纱织布为主的军工企业3509工厂,制线业开始了质的飞跃,至此纺织业兴盛,号称中国纺织第一镇,。现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37家,从业人数近4万人。拥有纺纱、印染、制线、织布、服装、纺织机械以及物流、贸易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现有纺锭规模100多万锭,占湖北省纺锭规模的1/7;年产涤纶纱线28万吨,棉纱1.2万吨,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3/5。
县城的教育起步非常早,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镇上当时的知名人士梁寿冬,严谦安等人,一起牵头来到省城武昌,找到时任省政府秘书主任的熊到琛(梁的亲戚),迫切要求政府出人出钱,在镇上办一所中学,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办到的事。
(3)第三阶段 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
进入90年代,国家纺织业普遍陷入低谷,精明的马口人又“嗅”到全国程控电话改造中的商机,进军电缆行业。90年代中期,马口的电缆企业发展到30多家,一批“百万富翁”也应运而生。90年代末,电缆被光缆取代,很多电缆企业倒闭,马口人再一次调整思路,重新投资纺织业。全镇现有企业近3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家。形成了以光电、纺织、建材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如今湖北省汉川县马口镇十四五规划,除了工业新制造和枢纽型集散中心新布局,开始发力文化旅游产业;一方面在生态建设上主要包括汉江滩区、天屿湖、桐木湖、上色湖、旧港湖、长河和庙五渠等水域及其沿岸防护林,栗山和梅子山森林公园等相关生态区域:另一面文化复兴抓手汉江古镇、金河岛康养小镇、马口窑文化创意展示区、创新创业综合体、城市会客厅。
我记忆中古镇有一条老街,地面用青石铺成,从正街一直延伸到横街和背街,是我上学必经之路:金马口有两个码头,一个上码头,一个下码头,里三层,外三层,不是车就是船,桅杆林立。
小镇生活非常殷实,上学“过早”都在街上,今天湖北小吃那时全都有;下午如有客人拜访,“过中”休闲饮食比如莲子羹、荷月饼奉上,类似西方下午茶;晚上还有挑担夫在冬天制作蒸肉或圆圆发糕等热食,夏天冰镇饮品凉食穿街走巷。
一家人居住在类似徽派的大宅院,石狮子大门、天井、大厅、厢房、还有楼上的暗道瞭望孔,成了我们儿时的乐园,还有已经被分配给工厂职工的二层连廊祖屋,长度能连通两个街口。
这座小城,在不同的年代依托自己特色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兴乡、文化兴乡,每一步都在与时俱进,随着生态与文化重建,相信已经消失的石头路、大宅院、古码头不久将会重现。
参考文献及资料:
1、 《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县域经济》孙久文 唐泽地 孙铮 李恒森
2、 Top100!赛迪发布《2022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
3、 百度文库《国外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墨客在线
4、《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人民日报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6、《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7、湖北省汉川县马口镇十四五发展规划
8、《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
9、《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10、《乡村振兴促进法》
信息来源:智纲智库
发布:中经网·中经在线
编辑:王海珠 熊辉 郑紫文
■中经网·中经在线专家智库“智囊团”:携手精诚合作 开创美好未来
■中经网·中经在线核心团队成员——聚力打造产业智库综合赋能平台,促进城乡区域经济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助力各地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中经网·中经在线联合权威机构共建专家智库“智囊团”(简称中经专家智库):以“服务国家战略与经济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宗旨,践行当好“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产业的推手”初心使命,联合“政、产、学、研、金、企、商、会”社会各界资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品牌经营创新管理等提供产业对接、专家指导、智库赋能、媒体宣传及资源整合等专业化服务,推动媒体融合创新,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经网·中经在线专家智库汇集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媒体中心、中国未来研究会院士智谷专家委员会、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经社部国际旅游与酒店联合总会、世界酒店联盟、国际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国企业报》集团证券市场研究院、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平安银行乡村振兴金融办公室、国家建材大数据研究中心、中发改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建政研集团、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纳斯达克(中国)金融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及院士专家组成的实战知名专家院士智库机构。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倾力服务于各城乡区域经济、科技成果转化、政府招商引资、工业园区提质增效、乡村振兴、文旅产业、民族品牌打造与大中型企业品牌经营创新项目为中心的高端智囊机构。将致力打造中国管理科学一张耀眼的中国名片,有力促进我国各区域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提供相应证据证明联系我们删除。
百度搜索:中经网·中经在线“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十大对接“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