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澄
六十年前,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小战士,那淳朴的微笑永远地留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六十多年过去了,这样纯美的青春还能得到当代青春和新时代青年人心灵上的感应吗?
雷锋,这个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成长在新中国的阳光下的青年,还能得到海峡两岸和港澳青年们的认同吗?那趁着阳春三月而来的雷锋精神会永久的驻留人间吗?
四月一日,在一个春风劲拂,繁花吐艳,阳光明媚的下午,位于民族文化宫的《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展》迎来了两岸四地的一批青少年。在这里,他们用灿灿如华的青春回应着六十年前那个淳朴的青春笑脸。用一位观展参会的澳门女孩子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
本次活动由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联络部、雷锋杂志社、《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展览组委会共同举办。中国青年杂志社给予了大力支持。
出席活动的有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部长奉希文,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联络部部长任挥,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交流处副处长解玲,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副秘书长董百胜,台湾青年体育教育文化交流发展协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台湾籍教师陈文成,雷锋杂志社执行总编辑杨戈,《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展览组委会副常务副主任施宏等。
来自两岸四地的青少年们参观了雷锋展览,参加了弘扬雷锋精神座谈会。同学们在参观展览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与关注。《雷锋》杂志的记者这样描绘:“海峡两岸暨港澳学生代表,在志愿讲解员的引领下,依次参观了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展、雷锋文化专题收藏展和纪念学雷锋60周年书画展。从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中,大家了解了雷锋是怎么被发现的,当年毛泽东是怎么应《中国青年》编辑部请求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学雷锋活动是怎么开展的,雷锋精神是怎么形成的,雷锋是怎么演变成雷锋文化的,又如何升华为影响中国人工作和生活的雷锋精神的。面对千余件珍贵藏品,青年们看得认真、问得仔细。”
(台港澳青年在兴致勃勃地观看展览)
(北京大学台湾籍青年教师陈文成告诉女儿:
看,那就是雷锋叔叔!)
(参加活动的与会领导和台港澳青年一起观看展览)
(这次活动的支持单位中国青年杂志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蔺玉红(前中)与台港澳青年一起观看展览)
(参观参会人员合影)
(《雷锋》杂志社执行总编杨戈向台港澳青年赠送《雷锋》杂志)
(原总参兵种部政委田永清将军向台港澳青年赠送展览纪念品)
座谈会开始,同学们、青年们更是踊跃热烈,各抒己见,与展览馆外那畅达吹拂的春风形成了琴瑟和鸣。
首先由展览组委会常务副主任施宏同志介绍举办这次展览的初心和意义。
施宏(展览组委会常务副主任)
他说到:“雷锋是一个平民,甚至说是一个孤儿。刚才在咱们这个展览里看到七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兄弟相亲去世,他就住在那个茅草屋里。展览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苦孩子,在这新中国的土地上成长成为英雄的过程。同时,展览讲述雷锋在短暂生命之后,他的精神在一代一代领导号召和一代一代普通人的传承和接力下的延续弘扬。在这个展览里面我们还提到这个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雷锋和志愿者的精神相融合,在改革开放时期走到了一起。
2013年,我们国家最高的意识形态已经把学雷锋和志愿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把原来的号召学雷锋变成了全国学雷锋志愿者行动。从上到下,不分天南地北都在学雷锋争当志愿者来给周边的人奉献爱心,这个也在我们的这个展览中体现出来。我们还单独用一个单元来表现雷锋这个精神走向世界。
从去年三月开始到现在,我们参加展览筹备工作的学雷锋志愿者做了整整一年的义工,想为这个喧嚣的社会做件事。六十年前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自此雷锋精神滋润国人的心田已有一个甲子。今年二月二十三日中央专门召开会议加以纪念,会上传达了总书记的最新重要指示。我们做的这个事正好与之契合,用六十年来权威的资料回答雷锋何以诞生于新中国这片土地。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梳理此后一代代国人的共同经历和共同回忆。我们首次把雷锋题材的民间收藏征集上来加以筛选,在首都长安街旁,在民族文化宫内郑重地给民间收藏家的展示搭个台子。这些藏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雷锋这个元素已经深深渗透到共和国文化的沃土里。我们还以纪念雷锋这个主题邀请一些将军、部长们进行书法创作,并与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孩子们的作品放在一起。体现着雷锋这个名字的广泛影响力。
这个展览的组织者都是来自社会不同方面的志愿者,依靠的也是众多企业和个人的无私奉献,因此在疫情等各种困扰之下坚持下来实属不易。在展览的这个现场,当着海内外的青年朋友们,我代表组委会只想说一句,学雷锋实践活动历经了六十个风风雨雨,能够在今年三月的首都举行一个主题展览,特别是今天迎来了两岸四地的青年朋友们,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青年们听到这样的介绍纷纷感叹:“‘雷锋精神真的滋养了我们一代代华夏子孙的心灵,我们的义工志愿传统原来是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啊!’”
(座谈会现场)
进入青少年发言的环节,当主持人动员参会青少年发言的时候,想不到竟是来自内地的一个初三中学生大胆地开了第一炮。他是北京市第十八中初三学生胡天麟。在这么多大哥哥大姐姐、老哥哥老姐姐面前他竟然毫不怯场,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显示出大陆少年心智的成熟。
胡天麟(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初三学生)
胡天麟同学说到:“我参观了这次展览,有三点感想。第一点,我是首次和台港澳的大哥哥、大姐姐同胞们相会一堂。我十分的兴奋,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这个中华民族的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第二点,就是参观了这次展览,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强大与对心灵的滋养,这对于我在这人生的关键阶段,还有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激励。第三点,也算是一条建议。我希望这么优秀的展览应该在全国、全世界多举办一些,这样可以让我们的雷锋精神像一股暖风吹向全世界。”
大陆少年的发言引发了在座青年人们的积极反响应。
不用主持人多动员,一位来自台湾省的青年学生就站了起来,他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近代史研究所台湾籍硕士生周涌。他表达了对学雷锋的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的感想。
周 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近代史研究所台湾籍硕士生)
他饶有兴味的说道:“我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一九级的近代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现在同时也是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的研究部部长。很高兴今天能够受邀来参观这个雷锋的纪念展览。其实我来北京的时间很短,我2013年的时候到人民大学读本科。那个时候呢就经常的听到同学们在讲这个《雷锋的故事》,但是呢对于雷锋当时究竟是做了什么?为何有如此大的名气?我当时是一无所知。
那今天来了这个展览我重新的认识了一下,原来雷锋的这个事情是这么的简单,简单到什么呢?他从人民出身走向国家、走向军队,然后又服务人民,这就是实践。我认为,这就是总书记以及我们这个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的这个群众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的是一个根本精神——从人民中来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我认为首先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群众的需求,调查群众的需求,并且解决群众的需求。在看着这个雷锋的事迹的时候其实呢我在思考这些问题,我经常在想着啊,我能够为台湾人民做什么呢?我能够为两岸的同胞做些什么呢?这种信念时时刻刻的提醒着我,时时刻刻的勉励着我,时时刻刻的让我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自我激励。”
这个同学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热切的掌声,他的表达与叙述用语完全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大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这就更加使人们感觉到两岸一家亲的情谊。这个台湾青年学生的真切话语为台港澳青年的发言开了一个好头。
紧接着,一个来自澳门的中国传媒大学的女学生秦颖冬站了起来,她清婉的话语如同一股春风吹拂着会场。
秦颖冬 (中国传媒大学澳门籍学生)
她说:“我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我是一名澳门的学生哦。非常感谢被邀请来参加这个展会。其实我一直对志愿活动呢很有兴趣。我大一来学校的时候就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然后去年呢也参加了我们冬奥会的志愿者。我今天来参加这个展览,我是感觉雷锋精神其实和的澳门同胞的价值观也特别的契合,我们都很倡导友爱。还有那我是记得是2017年的时候台风对澳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当时也有很多协会去组织我们学生去给需求的同学送上他们需要的物资。今天在这个展览会中我感觉到雷锋精神,除了乐于助人之外呢,还因为有爱。我觉得他愿意无私奉献,首先是因为雷锋他有博爱的心境,所以我们在学习雷锋精神的时候也要他这个博爱的心境。那说到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呢,我觉得除了去学习雷锋博爱的这个心境之外呢,我们还要结合一些专业的知识给要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实质的帮助。比如说我们在一些我们志愿者当中有一些乡村医生啊,乡村教师这种群体。他们不仅是用爱去帮助别人,他们还带有专业的知识。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还在汲取知识的一个阶段。那我们不仅要有雷锋这样的博爱精神,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本领去给人民最实际的帮助。”
这个女孩子对“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有着非常独到的理解。
她的话音刚落,坐在她的旁边的一位同样是来自澳门的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站了起来。她就是北京舞蹈学院澳门籍学生徐容宇 。
徐容宇 (北京舞蹈学院澳门籍学生)
她的表述如同她的美丽的形象一样动人。她说到:“我们今天在这里和各位领导和各位台港澳大陆的朋友们共聚一堂,了解关于弘扬雷锋文化的这个背景以及他的历史。时至今日,雷锋的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增添风采。也让我们后辈们更加了解到了团结的力量以及奉献精神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澳门学生,我对雷锋精神感到由衷的钦佩。因为我觉得他大义凛然的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而且对人民的贡献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钦佩的。
在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我作为民族舞蹈演员参与了构建一朵雪花的排演。我们不畏惧凛冽的风寒,一直的坚定的前行,为我们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献上最完美的演出。为了让国人感到骄傲,为了让全球人民看到我们的舞姿,我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每当我们感到疲惫时,我们的导演都会鼓励我们说让我们想一下雷锋精神以及我们的前辈们的奉献精神。很幸运,在2019年我也作为舞蹈演员参与了澳门回归二十周年大型文艺演晚会的演出。我们在舞台上将自己对祖国的热情激情挥洒在台面上,让祖国能够看到我们澳门人的舞姿,让同胞能看到澳门同胞的心声。在生活中我们也将会雷锋文化融入至我们的生活中。在澳门人心中,中华民族的精神从未停歇,我们会一直带着中华儿女的革命信念、神圣使命,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一直勇往前行。”
随着两位澳门女孩子的话语,全场气氛热烈起来。
一位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台湾籍研究生以中肯的语调表达出台湾同胞的爱国热情。他就是李弘昆。
李弘昆(首都经贸大学台湾籍学生)
他说到:“今天参加今天来参观这个展览让我感触很深。我从高中开始一直就有老师带领我们参加志愿服务。一开始参加志愿服务的时候,我们也不知其所以然,觉得跟着大家做就对。从中学工作当中自己逐渐的去累积感受到这种利他精神。这种利他精神其实在台湾有很多的阶层、角度。也有很多类似的一个志愿工作和社会精神的力量,与今天参观了解到雷锋精神有很多相同之处。那我们来到大陆,来到北京,我们也很常看到有很多雷锋号啊,先进号,或者是说有很多‘雷锋感’很强的一些名称。但是台湾同学有时候不太了解他的意义和这个名称的背后代表的精神是什么。其实我觉得某种程度方面台湾同学和台湾同胞也很需要在这方面做深刻的了解,理解雷锋精神他背后代表的意义跟他的这个代表的时代背景,还有他的由来。所以今天算是有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我们的雷锋精神。最主要的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爱国精神’贯穿了雷锋精神的整个脉络当中。如果能够让台湾的同胞除了利他精神以外,上升到民族大义与爱国精神这样的一个高度,我觉得我们会沉淀起来,在这个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会更有自我的感受和价值。”
他的话语刚落,另一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台湾籍博士生郑廷毅接着过话筒,以传统文化、利他主义和雷锋精神的融合方面做了表达。
郑廷毅(北京师范大学台湾籍博士生)
他说:“今天看完这个展览我感触很深,我的想法是,像雷锋精神这种利他主义和利他之心会被人类的历史所铭记。我自己在台湾是唱歌曲的,我来北京了以后,我经常就参加很多这种民间文化传播活动,都是无偿的。我就是想要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有这么美的戏剧,这么美的文化,这么有趣的传统文化精神。我觉得这个可能跟雷锋精神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共同的这种气质吧。”
看到台湾的同学们都谈了起来,在座的香港同学也坐不住了。
姚立为(北京语言大学香港籍学生)
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香港籍学生姚立为站起来接过话筒说:“对于雷锋啊我早就知道,最开始的认识是在我小学的时候,那个我读过很多的读物,讲的是雷锋故事。现在我已经21岁了,也很多年没有接触过雷锋精神这样的展览,通常是每年我们都会接触一些雷锋精神的宣传。所以很开心能够受学校推荐来到我们这个展览,参加今天这个座谈会,再学习一下小时候我所知道的雷锋精神,更希望的是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在日后把这个雷锋精神传给我身边的人。”
紧接着另一位来自香港的小姑娘也站了起来,表达了她心中的雷锋。她就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香港籍学生吴怡苗。
吴怡苗(北京师范大学香港籍学生)
她说:“经过今天的这个活动,我有了一些不同的体会。就是以前接触到的雷锋,就是说要互相帮助,同学大家要友好的相处,就是停留在这个基本的一个认识层面上。但是今天呢,我就觉得好像他背后有更深层次的一些精神是值得去体会、去学习的。就比如说他是一种大爱,是忘我无私的一种精神。他还包括一些勤俭节约精神,一种爱国主义的精神,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当代的青年去把这种精神学习传承下去的。然后从个人方面呢,我觉得每个人心中其实都住着一个‘雷锋’。其实每个人的体现形式也不太一样。我自己本身也参加了一些很多志愿活动,然后我觉得当我帮助到身边的人都会觉得很开心、很自豪。这就是一种能够进行个人层面的一个小小的体验吧。然后到这个社会层面呢,我觉得像我们的一些国企为公益救灾放弃自身的那么多利益收入,这就是一个雷锋精神的一个体现。还有像那个白象一个方便面的企业给那个一些残疾人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这也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把雷锋精神向世界去推广其实也体现了我们一个大国的担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气魄。只要我们大家都有一个雷锋的精神,就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人类一起向未来。”
这个女孩子的金句“每个人心中其实都住着一个‘雷锋’”使会场的气氛热烈起来,来自香港的同学们继续当仁不让地争相发言。另一位来从内地长大的香港的女孩子洪珮珊站了起来。
洪珮珊(北京语言大学香港籍学生)
她说到:“我是在内地长大的。小学的时候我们就会有关于雷锋的学习。但其实在小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接触到太多的像今天展览这样的照片或者图说,更多的只是对他这个人有一个了解,知道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非常会乐于助人的人。这个精神我们是一直有在学习。那今天来这里看了这些展览之后呢,对雷锋的有了一个更深层的了解。我觉得他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他非常用心的做好每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把一件小事做到了极致。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是我在今天在这个展览学习到的对我来说很有帮助的一点。就是说我如果可以把每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做好,而且我可以把这种做好小事的精神带给我身边的人,这也是可以温暖到身边和周围的人。最后,我也很希望就是像这样的展览应该开展到香港去,让更多的同胞去了解到雷锋精神。”
主持人为了调节一下气氛,随即邀请一位大陆留学德国的博士生女孩子发言。她不愧是留学德国的留学生,一发言,就带有一丝古典哲学的意味儿。
杨帆(内地留德研究生)
她说:“非常高兴能与港澳台同胞一起集聚在这里共同商讨、共同讨论雷锋精神在祖国所有青少年中蔚然成风的这样一个主题。
当我看到咱们雷锋展的时候,我个人是非常激动的,那么我为什么激动呢?是这个其实是要结合到我个人的一些人生的经历吧。我是2009年去的德国,目前大概有1/3的人生都是在德国度过的。当我在德国的时候呢,其实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咱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都是非常悠久的。那么为什么在现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我们的文化却没有占到主流的这样一个地位,原因是什么?我们到底怎样能够突破这个这个现象?要抓到一个切入点,那么这个切入点是在哪?我们怎么切入?重点就在文化自信。到底什么思想能够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发芽成长,到底什么思想能够既代表我们中国,又代表国际,代表我们全人类,我觉得这个文化在我们中国一定有。当我听到雷锋精神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的兴奋,我就感觉到我好像找到了这个点。像刚才那个小姑娘说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雷锋的这个种子就是随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中的。但是这个东西我们怎么去抓到,怎么去把他传播到世界?中国精神的怎样能够跨越历史,跨越民族,跨越人与人之间的国界的隔阂?我们的文化能够走出去。我们能把走出去的点在哪儿?就在雷锋身上,就在这个雷锋精神上。就在毛主席60年前为我们指引的方向——向雷锋同志学习。”
接着她发言的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台湾籍青年教师陈文成。他的言谈中透露出一种真诚与成熟。
陈文成(北京大学青年台湾籍教师)
他说:“各位领导,还有各位港澳台和大陆的青年同胞们!我是来自台湾省,目前是北京大学的台籍教师。我在大陆已经生活了十多年,2011年来到北京,现在已经娶了大陆的女孩成家立业。大家刚刚看到我这个孩子啊已经三岁,还有一个小宝是三个多月。所以我也算是典型的两岸婚姻家庭啊,见证了两岸交流融合与发展,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所以今天特别感谢主办方举办这个雷锋精神主题展览,让我们台湾同胞可以切实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志愿精神?为什么要去弘扬?我们未来怎么在两岸青年交流当中去发挥这个志愿精神,让两岸的青年人的心走的更近、更亲。多年来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成立这个海淀青年驿站,包括我任理事长的这个台湾青年体育教育文化交流发展协会。我们希望弘扬这样的资源精神,让更多台湾青年就像我们一样来到大陆,看看我们的祖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要了解我们的这个祖宗啊,我们都是中国人。这个是我这段时间来最深刻的感受。所以我要去分享我们的家族情况的这样的信念。我在北京这十多年也做了几件事情,核心就是弘扬雷锋精神。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在我们社区担任这个社区防疫志愿者。后来获得我们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先进个人。这个是代表台胞获得的荣誉。所以我觉得我们要不断的去弘扬雷锋精神。冬奥会的时候,我们组建了北京市唯一的台湾青年冬奥城市志愿服务队。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为冬奥助力,为两岸的融合发展去贡献精力。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祖国很多重要的世界性的事业我们台湾同胞没有缺席。在未来在祖国面临统一的这个进程上,我们台湾青年和港澳台的青年我们都要一起来努力,要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我们要让这个雷锋精神真的是像非常温暖的太阳,去照耀指引两岸青年未来的一条光明大道。”
陈文成是台籍青年在大陆做出优越成就的台湾同胞代表。刚才他的发言非常亲切,说到统一的话题,真使人感到两岸一家亲。大家表示,让我们在雷锋精神的勉励下共同继续奋斗。
紧接着,来自大陆的两位女中学生站了起来,清晰地表达出了她们学雷锋的感想与心愿。
首先发言的是来自北京市第五中学初二学生高睿君。
高睿君(北京市第五中学初二学生)
她向大家表示:“今天想就这个平台,和大家说一说我心中的雷锋。雷锋,他是一个热爱党,热爱国家,一个自强不息的人。通过我的学习和了解,雷锋一生做了很多好人好事。就像一句话说的,雷锋出差1000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在车上的时候会给老人让位子,会帮助列车员做工作,然后还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当别人劝他时,他觉得自己不累,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快乐的。而当别人问他的的名字单位时,他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我认为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就在前不久,我们学校也举办了学雷锋的活动。我和同学们一起就是把路上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回归了原位。当我看到我们的劳动成果方便了大家时,心中十分的快乐和自豪。我想这就是学习雷锋精神的魅力所在之处吧。每个人都在学习雷锋精神,而我认为学雷锋会在从小事做起,学雷锋变为生活习惯,从身边做起,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收获。我觉得人人学雷锋,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把雷锋精神更好地传承、继承、发扬。”
接着发言的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中初二学生吴欣燃。
吴欣燃(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中初二学生)
她说:“今天通过这次展览座谈会,我想谈一谈我对雷锋的一些新的理解与认识。他的一生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把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别人。从雷锋的身上,我深深的体会到爱心、奉献与慷慨,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内化在骨子里的品质。雷锋以短暂的生命书写了壮丽的人生,树起了一座不朽的思想道德的丰碑。雷锋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作为一个对人民有用的,做一颗永远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意志品质。雷锋从一个名字升华成一种标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要将这种精神信仰传承下去。最后我想把雷锋的名言作为结尾:‘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让我们一起传承雷锋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让我们一起传承雷锋精神,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她们的发言与港澳台青年对比有着鲜明的特点。两相对比,大陆青少年的发言在共性中有个性,而港澳台青年在个性表达中流露出共性。两相互补,一种中华民族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达就形成了一种共同共通的情怀与理想。
最后是一位发言的青年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澳门籍学生冯泽文,他的思考引人深思。他站起来的首先一句话就是:“我叫冯泽文,是毛泽东的‘泽’!”
冯泽文(中国人民大学澳门籍学生)
他接着说到:“今天受邀请来参加座谈,我是积极响应的。但是呢我没有写稿子,为什么啊?我觉得志愿活动或者是这种志愿服务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不需要准备一种什么方面的表现。它是一种实践。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独立个体去服务我们社会的实践。但是我们做有些事情并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而是要我们去追求的一种伟大的空想的精神,我不是否定咱们的雷锋精神。我只是想干一些对于我来说我会更愿意去无私的奉献事业,而不是在这个空想的过程中耗费我们一些不必要的一些时间精力,这是我们不应该承受的。我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我要承担弘扬的应该是中国人民的志愿精神。”
青年人的交流结束后,接着是领导们的讲话,他们通过讲话表达出对这些青年充满了关爱与欣喜之情。
首先讲话的是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交流处副处长解玲,她的发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学术品位最高。循循善诱的教导让孩子们感受很深。
解玲(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北京联络部交流处副处长)
解玲勉励在京求学的港澳台学子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一份子,珍惜机会,能够“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尽早成为雷锋那样同辈的骄傲,后辈的榜样。
接着是来自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联络部部长任挥同志的发言。他首先为大家深情的吟唱了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他的即兴发言充满着鼓动性,他的发言感染性最强。
任挥(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联络部部长)
他说:“我听到来自于港澳台还有我们大陆的学生发言,觉得大家思维都是非常的活跃,也非常的有想法。而且提出的一些见解的确特别值得思考。我很高兴能够来这里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今天第一次来这里来参观了解雷锋的历史,又看了一些实物展,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应该是震惊。以前我了解仅仅是表面的了解,没有看到这么多的图片,这么多的一个个历史瞬间。刚才是还是走马观花意犹未尽。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还愿意更详尽地去了解这次展览的内容。我觉得这次展览办的非常好。大家注意到没有?雷锋都是穿军装的,对吧?军人就是准备打仗的,虽然雷锋没有打过仗,但是他对党忠诚的精神感人。还有他忘我利他的精神,把个人的价值和集体的价值、个人的荣誉和集体的荣誉结合起来;还有把国家的价值、个人的价值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种精神是和集体主义、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
我中午的时候看了一个纪录片《山河破碎》,讲的是两次1991年和2003年两次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深重的一个灾难和后续影响。美国这是冲在前面的。然后我又想到了现在的俄乌的冲突,美国是躲在后面。所以我们生活现在不是一个和平的世界。这个地缘的冲突,局部的战争,还有各种灾难,每天实际上都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发生着,上演着。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百年的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这两个重要交汇点上。时代并非太平,而是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雷锋自己说,没有党就没有我雷锋!在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很多事情是不可想象。什么大国重器啊、超级工程啊,什么经济腾飞,什么全民团结,没有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大家能想象吗?我们正在走在中国式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征程上。国家的未来要靠青年,青年代表民族希望,总书记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我们今天在座的是两岸四地——台港澳大陆的青年们啊,要携手团结友爱,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去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了解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武器。今天我们看的雷锋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之一,我们还有抗疫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有抗美援朝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有焦裕禄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特区精神等等很多的精神。这些精神都像雷锋精神一样,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去深深的去思考,和个人的奋斗发展可以结合起来。我希望我们两岸四地的青年人能够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去了解我们这个民族坚韧的精神,共创未来。
全国台联是台胞之家,我们做的就是两岸之间民间的一些交流工作。我也希望今后在这个工作中能够为两岸四地的年轻人在交流方面多做一些事情。”
领导中最后发言的是中央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部长奉希文。他的讲话言简意赅,字字千钧,分量最重。他把雷锋精神提高到“台港澳大陆两岸四地共同精神高地”的高度。
奉希文(中央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部长)
他讲了三条意见:“第一,雷锋精神是我们台港澳大陆两岸四地一个共同的精神高地,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的一个精神高地。刚才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受到大家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与归属感,大家都有这个同感。
第二,雷锋精神是青年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作为老同志要和青年同胞们共同追求这种价值。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一个源泉。
第三,学雷锋、宣传雷锋关键在于做雷锋,让我们共同在新时代把雷锋精神弘扬发扬光大。展览中展示的毛主席的几句话使我触很深。我拍了下来,就是毛主席说的“学习雷锋,包括我自己也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刚才大家也说了,人人心中有雷锋啊!我也愿意为大家服务,我们最终都要做雷锋,我个人要带头做得更好。希望我们在座的青年,台港澳和大陆的青年人也可以做的更好!”
希文部长的诚挚话语和谆谆勉励再次赢得了在座青年们热烈的掌声。
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两位将军的讲话为这次座谈会增添了军人的豪气与激壮。雷锋出自部队,而座谈会又归结于部队领导的鼓励。
来自《雷锋》杂志社的执行总编辑杨戈将军深情讲述了自己学雷锋的心路历程和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杨戈(《雷锋》杂志社执行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会议的高潮来自于田永清将军,他是出席这次会议年龄最高(83岁,与雷锋同岁),职务最高(原总参兵种部政委)的学雷锋志愿者(他河北省志愿者联盟的创议者、参与者)。但是他的精神状态最好,豪气最壮,讲话最具有激励人心的魄力。
田永清(原总参兵种部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他说:“在座的领导别不乐意啊,我不是冲着你们来的,我是冲着香港、澳门、台湾和大陆来的小朋友们来的啊。我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个行政单位我都去过,香港去过两次,澳门去过一次。唯一遗憾的就是台湾没去。我人生是三个梦,一个是强国梦,一个统一梦,一个百岁梦。
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能够到台湾去。我是农民的儿子,怎么成为共和国将军的?我两个后台,一个后台是毛主席,我见过八次毛主席,《毛选》四卷159篇文章,我读过三遍,毛主席的很多文章诗词我都能背诵。这是我第一个后台毛主席。第二个后台就是雷锋。我和雷锋同年出生,同年入伍,雷锋生于1940年12月18号,我生日1940年12月24号。雷锋1960年1月8号入伍,我1960年8月1号高中毕业保送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参军入伍。我第二个后台就是雷锋。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啊,别人说,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我说,人生要成功,一定学雷锋!”
座谈会在老将军的豪壯的声威中接近尾声。
美好的时光就像青春一样美好但短暂。在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主持人深情地说道——
今天,通过两岸四地的青年们交流和老一辈革命家与首长领导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们觉得,我们两岸四地的青年朋友不仅仅是同胞,而在学雷锋这一点上,我们还是同志,我们还是战友。那么,我们就用健在的百岁老诗人贺敬之同志《雷锋之歌》中的诗句来作为座谈会的结语吧:“叫一声雷锋,手握手,心贴心,陌生人,红心相通!”愿我们把今天的心心相印与心心相通,把今天的热烈与情意深藏于我们心中,带到祖国各地,带到台港澳的同胞之中。
愿我们再一次相逢呐,相逢在为人民服务的征程中;让我们再一次相聚呀,相聚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中;让我们再一次相会啊,相会在伟大慈爱的祖国母亲的统一中!
展览馆外,长安街上,在华灯的照耀下,两两三三的两岸四地青年们还在热烈地交流议论着。今天聚是一团火,明天散是满天星!雷锋精神的火种必将在海峡两岸和港澳同胞中星火相传,生生不息。
会议由展览组委会成员来自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的胡澄同志主持。
(胡澄同志主持了会议 )
(文中照片由《雷锋》杂志、《中国青年》杂志供稿)
发布:中经网·中经在线
编辑:王海珠 熊辉 郑紫文
特别荐稿:胡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经网·中经在线专家智库特约专家)
(中经网·中经在线 欢迎各界供稿 13520414009 13041130188)
■【中经专家智库】专家智库“智囊团”-重点合作机构及重点服务介绍
■【中经联合推介】携手国家级国际性大型活动平台:为中国品牌走向全球贡献力量!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促进各省市经贸交流与投资合作 组织产业合作代表团投资考察
■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共建永不落幕的“各省市政府三招三引政企合作平台”
■京忠智库——汇集雄厚国内外高端专家学者队伍的“大型国际公共关系智库”
■中经网·中经在线、国际高新技术研究院特邀领军企业研究院-联合共建“专精特新”加速器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助力各地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世界酒店联盟:打造文旅融合项目投资合作的国际化综合服务平台
■北京国际生命健康跨境博览会-生命健康共同体,携手贸易无国界!
■国际高新技术研究院:打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战略科技产业化平台、战略新兴产业智库
■博鳌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峰会:汇聚社会资源 聚焦产业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
■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开创新时代食协工作新局面,推动协会工作和食品事业迈向更高台阶
■中经网-专家智库“智囊团”-聚焦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更美好!】
■中经《大医健康》专家智库:汇聚医疗专家资源,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中经网·中经在线联合权威机构共建专家智库“智囊团”(简称中经专家智库):以“服务国家战略与经济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宗旨,践行当好“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产业的推手”初心使命,联合“政、产、学、研、金、企、商、会”社会各界资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品牌经营创新管理等提供产业对接、专家指导、智库赋能、媒体宣传及资源整合等专业化服务,推动媒体融合创新,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经网·中经在线专家智库汇集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媒体中心、中国社科院成果开发中心产学研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未来研究会院士智谷专家委员会、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经社部世界酒店联盟、国际高新技术研究院、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中国企业报》集团证券市场研究院、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中关村科技企业协会、国家建材大数据研究中心、中建政研集团、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纳斯达克(中国)金融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及院士专家组成的实战知名专家院士智库机构。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倾力服务于各城乡区域经济、科技成果转化、政府招商引资、工业园区提质增效、乡村振兴、文旅产业、民族品牌打造与大中型企业品牌经营创新项目为中心的高端智囊机构。将致力打造中国管理科学一张耀眼的中国名片,有力促进我国各区域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提供相应证据证明联系我们删除。
百度搜索:中经网·中经在线“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陆续推出:中经《企业品牌》展播;中经《音乐作品》展播;中经《艺术名家》展播;中经《中医传承人物》展播;《中经会客厅》;中经《云端会议》;中经《十大对接“直通车”》;中经《上市公司》频道;中经《专家智库“智囊团”-让发展更美好》;中经《“三招三引”落地各省市重点项目库》;中经《重点单位专版专题》;中经《大型活动专版专题》;中经《大型访谈栏目专题》;中经《投资山西》特别专题;中经《大医健康》频道;中经《终身学习汇编》;中经《新春大拜年视频专题》;中经《“专精特新”加速器》等等栏目或项目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