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同龄人的国庆记忆
文/ 刘国昌
国庆节到了!
作者为一个新中国的同龄人,此时此刻不禁回忆起以往过国庆节时的情景:看阅兵彩排、到广场参加活动、晚上观灯赏花等等。
近日与朋友聊起来,话题多多,滔滔不绝——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每年的国庆节都要举行阅兵。这对北京人来说,真是个大饱眼福的好机会。
一到9月中下旬的时候,要进行几次彩排,人们知道消息后,不约而同地跑到街上观看。
笔者依稀记得,一到晚上,在东长安街上及路北的一些胡同,如东单北大街、王府井大街、南河沿、南池子等,停着不少坦克、炮车。
那可都是真家伙,从没看过这玩意儿的人们,左看右瞧,没个够!那解放军战士们呢,一个个手持钢枪、头带钢盔、英姿飒爽。随着一声令下,战车行进,队伍开拔,那个威武劲儿、那个精神劲儿,让人们特别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激动不已。
看探照灯演习,也是一乐。记得在笔者的家附近就安放了一个探照灯,四五个战士负责。演习开始后,巨大的光柱射向天空,与其他的探照灯一起,在夜空中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图案。不大一会儿,光柱来回晃动,相互交织,更是好看。
演习都在夜间进行,但不管多晚人们也都爱看。一些大人担心影响第二天孩子上学,多次催促,但孩子门怎么叫也不愿意回去,非要多看一会儿。
探照灯本是在军事中使用的,但在节日庆典中一用,将夜空打扮得绚丽多彩,着实让人们大开眼界。
北京的孩子们有福气,因为每逢国庆节的时候,都有机会参加活动,比如到广场游行、组图案等。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笔者和同学们参加过多次这样的活动。就拿在广场组图案来说,由上万个学生在指定的位置站好,随信号旗的不断变化,来回举起手中不同花束,以构成不同图案。
花是自己做的,按照老师的要求,折几根枣树枝,用各种颜色的皱纹纸做成花系在树枝上。
服装呢,男生是白衬衣、蓝裤子;女生则是白上衣、花裙子;胸前一律系着鲜艳的红领巾。
国庆节那天,大家兴高采烈地早早来到学校,集合整队去天安门广场。10时整,庆典开始了,我们一丝不苟地做着动作。
在12时的时候,精彩的一幕来了,广场上组图案的学生一起涌向天安门。只见大家舞动花束潮水般地往金水桥跑。
在洪亮的乐曲声中,大家看见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向人们不断地招手致意。参加这项活动,虽然有点累,但大家都很兴奋,早就把这累忘记了。
国庆节之夜,天安门广场,彩旗飘扬,华灯齐放,流光溢彩。人们按单位或学校拉成一个个的大圈,或唱歌,或跳舞。8时许,五彩缤纷的礼花放起来了,但见夜空中时而百花齐放,时而麦浪滚滚,时而百鸟争鸣,煞是好看。
大街上、胡同口,到处站满了看放花的人,一些孩子嫌看不清楚,一转身上了房顶。五颜六色的礼花轮番燃放,人们目不转睛地观赏着、惊叹着,一直到深夜。
近些年来,人们又都喜欢到广场上去观灯赏花。尤其是节日前夜——9月30日那天晚上,人们如潮水般涌向天安门广场,在绚丽多彩的花坛前观赏、留影。
人们在欢乐中喜庆佳节,在欢乐中祝福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来源:国昌走笔
作者简介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中经总网·中经在线智库特邀专家。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总编审:王海珠 熊辉
编辑:刘信春 郑建华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北京媒体团-融媒体宣传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云经视、《祖国》杂志-祖国网、《企业家》杂志、《中国化妆品》杂志、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中国报道网、《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旗下拥有商标:中经总®网、中经三驾马车®;及版权:中经总网©、中城环球©、中经智谷©、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世界品牌智库©、世界品牌之夜©等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