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经总网  2025-02-18 11:17     浏览量:189100

    来源:青瞳视角(北京青年报北青网官方账号)

    我们必须看到,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条件,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大动力,宏观政策和保障机制协同发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认识到,企业只有始终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紧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窗口,转变发展方式,紧跟行业前沿趋势,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困难与挑战面前从容自信地闯出事业发展新天地。

    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要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相关报道见03版)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去年9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为18086.48万户,同比增长3.93%,10余年间增长超4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将在众多领域催生规模巨大的新供给、新需求,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带来新机遇。

    与此同时,随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贸易保护加剧,个别国家构筑“小院高墙”,试图阻遏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受此影响,中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难度增大、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同时,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经营成本高企、转型升级压力增大等挑战也困扰着民营企业发展。但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环境、基础条件、发展态势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仍具备坚实支撑和独特优势。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各方面改革举措持续落地见效,民营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望更好地激发出来。

    去年以来,中央和各地支持民企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力度持续加大。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继续实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到推动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再到建立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启动新一轮专精特新支持政策等,各方面针对企业关切持续发力,助企减负纾困效果明显。除资金、项目、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硬支持”,还有包括公平的竞争环境、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在内的“软支持”,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宏观环境和基础条件。

    客观来看,一些企业在内外部压力冲击下,发展遭遇挑战。但过去几十年,中国民营企业正是在困难与挑战中发展壮大。面对低谷创新求变,于挑战中寻出路,向来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优良品质。我们必须看到,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条件,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大动力,宏观政策和保障机制协同发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也要认识到,作为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能带来效益的创新不仅要靠技术革新,更在于发展思维的飞跃。企业只有始终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紧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窗口,转变发展方式,紧跟行业前沿趋势,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困难与挑战面前从容自信地闯出事业发展新天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实现了规模和数量的快速发展,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展望未来,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源于潜力巨大的14亿多人口超大规模市场,源于数量庞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和劳动力资源,源于我国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也源于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的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

    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民营经济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