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74

    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2021-08-23 13:28  作者:章力建   浏览量:172732

    中国经济报道 点击关注图副本2.png21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jpg

    作者简介

    章力建

    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中医农业(产业)研发团队”首席科学家。博士,研究员,博导。

    1988年在比利时让布鲁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英文写博士论文、法语答辩),1994年起,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贵州省省长助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中医农业首倡科学家,国际中医农业联盟首席科学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ⅠDO)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获2019年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大会“突出贡献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农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并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意义十分重大。

    22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jpg

    中医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医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所谓“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中医农业”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农耕文化和中医文化的融合传承和创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中医农业”与时俱进,厚积薄发,在研发领域进展很快,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为“乡村振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中医农业”可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探索一条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中医农业”是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中医农业”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系统性,即着重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这是农业内部保持各组成部分之间相对稳定和谐的本质要求;二是综合性,即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复合效应,也就是通过综合的手段,达到综合的效果;三是整体性,即作用范围是整个的、全部的,强调覆盖所有生产单元和种养循环链。

    一、“中医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用中草药生产“两药”(农药和兽药),保护动植物生长;2、用中草药加上天然营养元素的组合搭配生产“两料”(肥料和饲料),促进动植物生长;3、利用具有功能性的动植物(如:中草药活体)与其他生物群落之间的相生相克机理,调理动植物生长。

    “中医农业"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饲料添加剂以及各种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有利于动植物健康生长、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等。

    “中医农业”与时俱进,厚积薄发,在国内外产生很好影响,在研发领域进展很快,并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NKI期刊论文搜寻结果显示,有关“中医农业”的论文已有6000余篇,全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中约有数十万科研人员在进行“中医农业”相关研发项目,并有100多万家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生产程序中应用“中医农业”思维和技术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大量经验和资料,同时,研制和开发了一大批“中医农业”系列投入品。

    近年来,“中医农业”各种投入品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了显著成效。以其中三种"中医农业"系列投入品为例:2019年,在26个省(市、自治区)相关区域52万亩共34种农产品生产中施用,普遍表现为优质高产、生态安全、色香味全、功能性强、保鲜期长、抗逆性好并且生产成本有所降低等效果。同时,“中医农业”投入品土壤修复剂能使土壤团粒结构、微生物群落和有机质含量得到明显提升。

    目前,在生产实践中,“中医农业”已形成了效果较好的10种系列投入品。在市场开发方面,农业生产实验表明,利用中医农业技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具有明确的产品品质区分度。中医农业农产品的概念更容易被消费者所采信。中医农业农产品具备“差异化”特点,有助于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 。“中医农业”可以生产有利于占人口总数约70%的亚健康人群提高免疫力的“食药同源”或“功能性农产品”,在食药同源食品、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开发和应用方面将产生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医农业”创新了农业科研和生产方式,给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体系创新提供了新的、巨大的研发空间,“中医农业”开创了探索人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域 。

    在实践中,可以对接产业强镇项目。“中医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具有四个层面的业态组成: 1、基础业态:一般指的是基础的农业(中医农业种、养殖业),和加工业。2、中级业态,指的是与消费者有交互体验的业态,包括餐饮,休闲,娱乐,养生,文化体验等。3、高级业态,指被品牌化,可以被输出的中医农业产品体验(店),(专卖)店铺或(特色)产品。4、特色业态,指当地独有的,或最知名的业态体系(道地中药材和当地优势中医农业产品)等。四个层面的业态之间互相融合,共同构成“中医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生态体系。专家指出: “中医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是城镇化与产业的结合方式,既为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模式,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方案。“中医农业强镇项目”在生活上是一个未来社区,围绕高端特色中医农业产业,小镇会聚集一批相关高端人才,并形成一个有生活、有生产、有生态、有特色文化内涵与精神的未来社区。小镇还会因"中医农业"产业、文化、生活的独特性,吸引旅游者的到来,将中医农业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休闲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链。

    筹建“中医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应建立"中医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以目前正在筹建的“中医农业种养立体化生产(实验)示范基地”项目为例,"即《空中有蜜蜂十地上有果园十林下有草禽十地下有蚯蚓》模式,按""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思维设计项目方案。该"示范基地″三大目标:1、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2、生产食药同源、功能性农产品;3、恢复、提升道地中药材、中草药药性。

    “中医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应包括三个层面的设计内容:1、基本层面:用中医技术方法优化农业生产实践 (基于中草药配伍原理生产农药兽药、饲料肥料以及天然调理剂);中级层面: 用中医思维和方法来协调农业生产思路;基于中医相生相克机理,利用生物群落之间交互作用提升农业系统功能);2、高级层面:“中医整体观”来提升农业生产布局 (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等),及基于中医健康循环理论集成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模式。

    该“示范基地″建设基本条件:1、项目区选择生态环境好的区域;选择当地"道地中草药"和优势"功能性农产品";选目前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好的"中医农业投入品″作为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生长调节;2、生产有利于占人口总数约70%的亚健康人群提高免疫力的“食药同源”或“功能性农产品”,并形成当地优势“食药同源农产品”品牌;3、优化和延长产业链、形成效益好和结构合理的产业集群;建立"互联网”十各地(有关大城市);"中医农业产品体验店"销售渠道;4、形成集林牧结合、高效种植、特色养殖、深度加工为一体,兼具创业创新、科普休闲、科技孵化等功能,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链条完整的"中医农业种养立体化生产示范基地”等。

    要用"中医整体观"原理指导"中医农业综合示范基地"设计方案: 1、农业是涵盖农、林、牧、渔等种养业在内的综合经营体系,要注意发挥农业系统的整体功能,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种养业与大生态系统的藕合搭配,瞄准最高的整体产出水平(产量、质量和效益)。2、要根据区域自然禀赋条件,灵活选择农业种养结构,构建复合生态系统模式,以利物质与能量的多层次利用,提高空间和光能利用率,增加生物质产量。3、适度规模化的种养组合,能发挥整体农业生态功能,以实现最佳产出效益,高效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也必须建立在一定规模之上,此外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大系统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各子系统,才能有效抵御大的自然灾害。4、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可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效率,从而充分利用有机剩余物,增加养殖业的饲料和种植业的肥料有机来源,减少化学肥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可为病虫害防控提供天然条件,从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中医农业久久为功,功在长远,不在一时,中医农业要在保障又好、又稳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中医农业”将产生资源聚拢、优势互补,集成创新、合作共赢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将为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中医农业”获得国内外高度认可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前总干事Graziano出席第15届世界中医药大会致辞并表示:“中医农业”最新理念将列入粮农组织(FA0)工作计划中。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医药顾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何家琅教授表示:中医发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中医和农业是中国最古老的两大行业,中医农业的传统和现代的跨界融合,创新发展举世无双,这将是中国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桑滨生表示: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的提出使世人眼前一亮,中医和农业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对两个领域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2018年11月17日,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罗马开幕,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首倡人章力建博士应邀作了《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生态农业之路》主题报告。19日,章力建博士一行应邀到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罗马)总部访问,分别和(DPSS)南南合作司等四个相关部门,就中医原理与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座谈,就项目合作进行探讨并达成共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表示:这个项目好,项目大,我可以当你们的顾问,我的19块基地都可以作实验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科院原副院长李振声院士表示:中科院的研究人员一直在搞相关研究,你们提的高,更加系统,比生态农业更有内涵。

    2019年9月28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lDO)全球科技创新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章力建博士应邀在大会上作《“中医农业“助力绿色农业创新发展》专题报告,并获“突出贡献奖”。会上,章力建被推荐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期间,联合国工发组织(UNⅠDO)全球科技创新大会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主席王威琪院士、评审监督委员会主席黄崇祺院士和"二委"专家教授表示: “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是一项重大创新,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可持续发展,甚至将惠及人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23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jpg

    24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jpg

    26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jpg

    27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jpg

    28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jpg

    (二)国内重要媒体报道:

    1、[人民网]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

    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7/0511/c210117-9269394.html?

    2、[人民日报]“中医农业种养立体化生产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http://www.caas.cn/xwzx/mtbd/303605.html?

    3、[人民日报]“中医农业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http://www.caas.cn/xwzx/mtbd/306211.html

    4、[人民日报]“中医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9012036/rmh19012036

    5、[人民日报]《“中医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工程)集团》服务范围简介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2144059/rmh22144059

    6.[人民日报] 招商引资带动″中医农业十文旅康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2415580/rmh22415580

    三、 “中医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相关思考及建议

    (一)1、把中医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有机衔接,将中医农业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重要抓手。

    2、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的原则,支持选择区域内基础好、规模大、有特色、比较优势显著的中医农业相关主导产业,打造一批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中医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抓紧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工作。

    3、要形成中医农业发展工作合力,攻坚克难,形成创新型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思路;要进一步挖掘中医农业特色资源,突出中医农业产业特色;要努力建立一批创新效率明显提升、产业带动效果显著、协同机制运行高效的各种类型“中医农业示范基地”。

    4,当前,要把"中医农业"植入”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优势融合,填补有机农业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的短板,以保障优质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及市场需求,将会有力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

    5、“中医农业”产品作为安全系数最高的食品,具有广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中医农业”生产过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强调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良好模式。应制定国家层面的“中医农业”发展规划,引领和推动“中医农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6、制定“中医农业”行业标准,构建统一认证监管平台。要制定“中医农业”生产规范及产品标准,设立专门机构对“中医农业”的生产、物流、加工、销售和检测进行监管。严格产品认证标准和规程,构建统一的产品认证平台和溯源体系,规范处罚和退出机制。

    7、促进多学科联合协同攻关,推进大学及相关科研院所“中医农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加深“中医农业”关键领域和作用机理研究,培养后备人才。

    8、 结合农业农村部化学肥药“双减”措施,在全国开展“中医农业”肥药替代化学肥药行动。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中草药供给量,按照特定配方制作“中医农业”肥药,以设施蔬菜、水果为主大面积推广应用;突出区域重点,聚焦优势产区,以园区基地为依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推动“中医农业”肥药替代化学肥药行动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9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jpg

    9、加大对“中医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作用,对“中医农业”项目予以重点扶持,设立“中医农业”肥药购买补贴政策,对从事“中医农业”生产的农户和企业给予补贴,并鼓励和扶持“中医农业”肥药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

    10、要积极对接养生保健的社会需求,培育“中医农业”产业链,并在普遍关注的关键领域促进形成产业集群。

    11、建立“中医农业”国家试验区,形成各类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目前,分布全国的 “中医农业”试验基地,利用中草药肥药、有机粪肥、有益微生物菌、海洋生物、矿物质中微量肥素等替代化学肥药,形成了能解决有机农业不能高产的高效生态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辐射带动了一批农业企业,可上升为国家试验区。

    12、积极筹建“中医农业研发平台(中心)”,把“中医农业”发展成为涉农新学科。中医农业”将给农业科技研发领域增添一系列新的创新亮点,具备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特点。应从国家层面立项支持。

    13、筹建成果转化及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基地目标是生产有利于占人口总数约70%的亚健康人群提高免疫力的“食药同源”或“功能性农产品”。将“中医农业”对接到各级农业项目基地,与中医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配套的储运加销项目,促进中医农业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对接。

    14、积极创造条件,筹办和组建“中医农业学(协)会"。尽快出版《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100例》,并培育一大批能熟练掌握“中医农业”生产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

    15,西部地区世居少数民族多,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力度,要立足当地中医农业特色资源培育,壮大中医农业扶贫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各民族共同迈进小康作贡献。

    16、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尽快建立国际中医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联盟。该联盟的成立将有利于总结这些经验,推动“中医农业”更好、更稳、更快发展,扩大国内外专家和相关企业在该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中医农业”理论与技术不断创新,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生产新途径,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要补齐“中医农业”短板,加强“中医农业”在基础研发、优良投入品使用面积、产业(供应)链建立及产业集群形成、农户利益及品牌市场提升等方面的工作,使“中医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筹建研发平台。从国家层面实时抓紧资源整合、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积极筹建“中医农业研发平台(中心)”,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攻关,把“中医农业”发展成为涉农新学科。

    二是谋划立项。中医农业”将给农业科技研发领域增添一系列新的创新亮点,具备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特点。建议从国家层面谋划立项。并设立一个基础研究和开发项目:“培育高效、多效的药用植物新物(品)种”,为“中医农业”投入品又好、又快、又稳的研究和开发打好基础。

    三是筹建成果转化及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议尽快筹建一批“中医农业”助力“食药同源产业发展”成果转化及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基地目标是生产有利于占人口总数约70%的亚健康人群提高免疫力的“食药同源”或“功能性农产品”。

    四是将“中医农业”对接到各级农业项目基地。建议优先选择“生态原产地”和“中医农业之乡”生产基地。与中医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配套的储运加销项目,促进中医农业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对接。

    五是强化机构健全和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筹办和组建“中医农业学(协)会"。尽快编著《中医农业的原理与应用》,并培育一大批能熟练掌握“中医农业”生产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

    六是建立中医农业耕育田园青少年体验基地。利用中国现代农业暨产业化论坛平台,打造耕育农法、劳动教育、生态餐饮、生态体验、户外拓展、婚纱摄影、休闲垂钓、科普研学、田园康养于一体的耕育田园综合体,以有机质农业种养循环、种养平衡为基础,以农田废弃物还田为手段,提高和保持土壤较高水平的有机质含量。在保障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和利用能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发展之路。建设“中国美食地标”和“中国文旅地标”耕育文化宣教基地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重要抓手”。

    四、“十四五”期间“中医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主要行动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我国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已有100万家庭农场,220万农民合作社,89.3万家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9万家,给“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创造了基础和条件。“十四五”期间,“中医农业″迎来了历史重要发展时期,将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一、将“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植入国家支持的农业重点项目的农产品生产程序中,以生产优质高产、生态安全、色香味全、功能性强、保鲜期长、抗逆性好的产品,并且生产成本有所降低、耕地质量有所 改善等效果,努力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合作共嬴的成果。

    二、筹建一批"中医农业种养立体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即《空中有蜜蜂十地上有果园十林下有草禽十地下有蚯蚓》模式,按“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思维和“中医整体观”设计项目方案。

    三、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中医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当前,中小规模种植户的家庭经营仍然是我国农业最主要的经营方式。据数据显示,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户98.1%,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超70%,因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各异,因地制宜加强扶持小农户对中医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加快推进中医农业产业发展要使广大小农户激发内生发展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走内生型中医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四、构建中医农业“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链经营模式。做好中医农业 产业价值链的两端:技术和品牌,其他环节整合最好的产业链资源,成为产业链的组织者与整合者。形成“产业园区+物流园区+服务基地+区域农业”的中医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集群驱动型)。

    五、产业布局需要关注两方面: 1、中医农业产业应助力配合在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对新兴产业发展提出的要求。2、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布局应通过在重点领域推动重点集群的发展实现整个中医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六、拓展农业功能,将中医农业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休闲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链。以2019年的数据来看,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

    七、实施并适时提升“中关村绿谷生态农业产业联盟”批准发布团体标准:《中医农业标准化第1部分: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规范》,标准编号为T/GVEAIA 015-2020。

    八、由世界中联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与国际中医农业联盟等单位联合汇编《中医原理与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100例》,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九、尽快研制出“中医农业投入品基本配方表”,以便各地农业科技人员根据当地实际需求(不同农产品及产地环境等)改配,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更佳效果。再探索用“人工智能配伍筛选平台技术″和“远缘杂交”、“单倍体育种”等方法形成该“基本配伍表”的升级版,生产效果更好的中医农业投入品。

    十、充分发挥中医农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有效衔接中的作用。多年来,“中医农业”团队在西南石漠化地区、东部盐碱化地区、西部寒旱地区及广阔的草原地区将“中医农业”植入当地传统农产品生产方式中,形成了“中医农业”技术方法集成思路在上述地区推广模式的大量经验和成果。以这些经验和成果为基础,发展有当地特色的中医农业产业,推动上述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31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副本.jpg

    袁隆平院士与章力建博士交谈科技合作项目事宜

    32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jpg

    袁隆平院士与章力建博士交谈科技合作项目事宜

    33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jpg

    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章力建博士与比尔·盖茨先生会谈

    34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jpg

    35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jpg

    [中医农业快讯] 《世界农业经济研究》(新加坡南洋科学院) 2021年3月2卷1期 (中、英文版)发表了章力建等的文章:《发展“中医农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The Development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griculture”to Buil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315313.jp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权威机构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等,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媒体+商协会+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三驾马车”联手发力赋能企业.pdf

    ▶ 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pdf

    ▶ 中国经济报道简介及项目介绍.pdf

    王京忠总编辑介绍《中国经济报道》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经济报道-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落地各省市重点项目库.jpg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