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讯(卢国良)当我第一次赏析“梁昱鉴赏”佳作,高温颜色釉瓷画——窑变黄山前,仿佛瞬间被卷入了一场梦幻的黄山之旅。眼前的瓷画,宛如一扇通往仙境的大门,将黄山的磅礴气势与秀丽风光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眼前。
画面中,黄山的群峰巍峨耸立,连绵不绝。有的山峰高耸入云,直插天际,在高温颜色釉的窑变作用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色彩层次,仿佛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赋予了生命的律动。山峰的轮廓线条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恰似黄山的脊梁,承载着千年的岁月与厚重的历史。
云雾缭绕于山间,如梦如幻。它们或轻盈地飘浮在山腰,如轻纱般曼妙;或浓郁地笼罩着山谷,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这些云雾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窑变的神奇效果下,呈现出流动的态势,让人仿佛能看到它们在山间缓缓飘动,不断变幻着形状,为黄山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妩媚。
奇松在悬崖峭壁间顽强生长,它们的枝干苍劲有力,向四周伸展,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每一棵松树的形态都栩栩如生,针叶的纹理清晰可见,在窑变的色彩映衬下,更显生机勃勃。有的松树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长长的枝干,欢迎着远方的来客;有的则像是坚毅的卫士,独自屹立在山巅,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这一幅幅瓷画中,我仿佛听到了黄山的风声、松涛声,感受到了山间的云雾缭绕和阳光的温暖照耀。谢古道先生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将黄山的神韵完美地呈现在了瓷画之上,让我对黄山的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这不仅仅是一幅幅瓷画,更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让我沉醉其中,难以自拔。也正因如此,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探究这幅瓷画背后的创作故事与艺术价值。
梁昱鉴赏佳作——窑变黄山,由艺术才俊谢古道创作,窑变高温颜色釉瓷画之所以能如此生动地展现黄山的魅力,离不开他对宋元山水国画的深刻理解与借鉴。宋元时期,山水画达到了一个高峰,画家们以独特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方式,将自然山水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谢古道以宋元山水国画为基础,巧妙地将其中的技法与高温颜色釉相结合,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瓷画艺术。
在构图上,画家借鉴了宋元山水画中常见的 “高远”“深远”“平远” 之法。以 “高远” 之法描绘黄山的山峰,使观者仿佛置身于山脚仰望,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黄山的雄伟壮观。如在描绘莲花峰时,通过对山峰轮廓的勾勒和色彩的层次变化,将其高耸挺拔的气势展现得栩栩如生。运用 “深远” 之法,在瓷画中营造出层层叠叠的山峦,让人感受到黄山的深邃与幽远。画面中,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有无尽的空间等待人们去探索。而 “平远” 之法则用于表现黄山的开阔之景,如山谷间的平旷之地,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
在笔墨技法方面,宋元山水国画注重用线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谢古道将这种技法运用到瓷画创作中,通过对高温颜色釉流淌和堆积的控制,形成类似笔墨线条的效果。在表现黄山的奇松时,他利用釉料的流动,勾勒出松树苍劲有力的枝干,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仿佛能看到松树在山间顽强生长的姿态。同时,借鉴国画中的皴擦技法,通过对釉料的不同处理,表现出山石的纹理和质感。有的地方釉料堆积较厚,形成粗糙的质感,如同山石的嶙峋;有的地方釉料流淌自然,呈现出细腻的纹理,恰似山石的光滑之处。
在色彩运用上,宋元山水画以淡雅的色调为主,追求一种自然、质朴的美感。谢古道在窑变黄山中,巧妙地运用高温颜色釉的窑变效果,创造出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层次。他以青、绿、赭等色调为主,通过窑变的神奇作用,使这些颜色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了如黄山自然景色般的丰富色彩。在表现黄山的云雾时,通过白色釉料的自然流淌和晕染,营造出云雾缥缈、虚幻的感觉,仿佛能看到云雾在山间缓缓飘动。而在描绘山峰时,不同深浅的青绿色调,生动地展现出山峰在阳光照耀下的明暗变化,使山峰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谢古道通过对宋元山水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将其与高温颜色釉完美结合,成功地在瓷画上展现出了黄山的山水之美。这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不仅为瓷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黄山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博大精深。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总编审:王海珠
总监制:熊辉
编辑:卢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