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轮融资120亿,创下“2021年江苏创投圈内最大单笔融资纪录”的常州独角兽要上市了。如果顺利过会,这将成为今年以来港股最大IPO!
近日,锂电池制造商——中创新航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拟募资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百亿元。招股书显示,中创新航赴港上市所募集资金将用于新建和扩建多个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的产业基地项目、先进技术研发、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作为国内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五的电池企业,中创新航是唯一未上市的头部电池公司,估值已高达630亿元。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也显示,2021年,中创新航装机量为9.05GWh,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位列中国第三,全球第七。
以“黑马”之姿闯入动力电池前三甲,中创新航一度被业内认为是可以挑战“宁王”霸主地位的存在。但与宁德时代相差八倍的装机量以及侵权宁德时代专利风波遭索赔1.88亿等也成为“黑马”撼动“宁王”的不确定因素。
“黑马”能否撼动“宁王”?
技术之争,陷入1.88亿专利风波
在锂电池江湖中,中创新航与宁德时代的技术之争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
成立于2007年,中创新航的前身天空能源(又名中航锂电,2021年1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更名为中创新航),背靠航空工业集团创办。2009年,中航工业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重新组建并更名为锂电洛阳。早期,锂电洛阳的主要产品是磷酸铁锂电池,客户以新能源客车为主,并在2015年迎来高光时刻。
彼时,锂电洛阳营收破10亿元。而同一时期的宁德时代营收只有8亿元。这也是中创新航首度在营收超越宁德时代。也是在2015年12月,中航锂电江苏公司正式入驻常州金坛。
但2017年开始,由于补贴政策增加了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参考系数,三元动力电池成为受益者。而主打磷酸铁锂电池的中创新航,未及时跟上技术布局且在成本控制方面不佳,连续丢失重要客户,深陷连续亏损困境。年报显示,2017年、2018年中创新航亏损额分别为3.3亿元和7亿元。
这一境况,一直到2018年,中航工业旗下原天马微电子掌舵人刘静瑜,接任中创新航董事长兼总经理之后,才得以扭转。
从单一的磷酸铁锂向三元锂电池发力,从以商用车为主,到聚焦乘用车市场,财务出身的刘静瑜接棒中创新航后,用时不到3年,就扭亏为盈,把公司成功带入国内动力电池赛道的第一梯队。公司动力电池装车量从0.71GWh跃升至8.6GWh,位列中国第三,全球第七,堪称锂电行业的“大黑马”。
自此,中创新航和宁德时代也再度迎来正面较量。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19年,宁德时代为广汽乘用车提供的电池装机量为1136.56GWh,超出中创新航近两倍。但在2020年,形势就发生了大逆转。中创新航对广汽乘用车的装机量达2033.65GWh,是“宁王”的近2.5倍。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长安汽车等企业。
与此同时,“宁王”与“黑马”的技术之争,也被放到了台前。2021年7月21日,宁德时代起诉中航锂电专利侵权。当天下午,中创新航也在官方平台发表声明,强调提供给客户的产品都经过专业知识产权团队的全面风险排查,以保障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在此次递交的招股书中,中创新航也首次披露了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的电池专利纠纷的细节:宁德时代起诉中创新航在防爆装置、正极级片及电池等5项专利方面侵权,索赔共计1.88亿元。
其中,五项专利,两项为实用专利,其余三项为专利。据《超源力》报道,一名曾在国内知名电池厂家技术部门任职的业内人士表示,“二者的含金量不一样”。发明专利是以前没有重新发明,保护年限一般是20年;实用专利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做了微创新,技术含量比前者低,保护期限是10年。
“具体到上述5项专利,比如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和防爆装置,涉及工艺结构,不算发明专利,而是实用型专利。而在电池生产领域,厂家正儿八经去申请授权专利的事情很少见。如果谈判的话,双方多以一件专利多少钱直接拿去使用。”
对此,中创新航在招股书中也表示,该诉讼缺乏依据,正准备提出抗辩。并称,该诉讼不会对集团的整体业务、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而在去年11月,中创新航召开的战略发布会上,董事长刘静瑜也回复了专利侵权一事。她首先否认了中创新航存在恶意侵权的动机,称因有保密要求,不便透露更多细节。同时也称赞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他的格局不会小,一定有他了不得的才能。”
刘静瑜表示,在她的字典里,没有与同行竞争的概念,“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自己。市场一直在那里,谁能够把市场做大做好,要凭实力。”
或成港股今年以来最大IPO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核心动力电池企业之一,中创新航的的快速发展步伐也体现在投融资方面。自2019年开始,中创新航快速完成3轮融资。其中,不乏导弹研究院、成飞集成、小米、红衫和广汽资本等知名机构。尤其是在2021年9月,中创新航完成120亿元融资,更是直接创下2021年江苏创投圈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事实上,此次中创新航登陆资本市场,也早有迹可循。2021年11月17日,中创新航多项工商信息发生变更。在同天举行的战略发布会上,刘静瑜不仅公布了全新的品牌战略,也宣布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式从“中航锂电”更名为“中创新航”,并计划冲刺IPO。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消息,此次中创新航IPO计划筹集资金15亿美元,如若成功过会,中创新航将有望成为今年以来港股最大规模的IPO。
搞研发、抢客户、扩产能……中创新航的成长可谓势如破竹。
研发方面,根据公司招股书,其在材料、结构和制造技术创新,以及生态健康发展创新方面做了诸多突破。比如,全新研发的极简One-Stop Bettery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具有优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由其研发的三元电池包,也通过“针刺不起火”(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实验中最严格的测试之一)试验,减轻了新能源车消费者的安全顾虑。
但如今,随着电池级碳酸锂、钴、镍等原材料上涨、供应短缺背后,也需要动力电池厂家尽早绑定锂矿、电解液、隔膜、制造设备等供应商。2021年,中创新航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总采购额的46.7%,其中对最大单一供应商占比高达25.9%。相较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对于上游的依赖明显更高。
而依靠“三元电池”,中创新航拿下客户的另一部分原因是“低价”。据新浪财经,2021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单价为0.65元/Wh,低于宁德时代0.77元/Wh。仅为5.5%的毛利率,也是中创新航2021年才能扭亏的原因之一。
产能方面,为支持下游的订单增长,中创新航这两年不断扩大在常州、洛阳和厦门等地产能。当前量产、在建以及开工的实际产能就已超过了100GWh。而中创新航的目标则是:到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500GWh,较2021年大幅增长逾41倍!届时,中创新航产能将达到宁德时代规划产能的71.4%。
不得不说,到那时,中创新航的产能和销量,或会与比亚迪及宁德时代的差距不断收窄。但在逐梦的同时,中创新航也需放慢脚步,为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画出一张施工图。
信息来源:江苏第一创投媒体
(信息由友情单位-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 特别推荐)
综合报道:中国经济报道
编辑:王海珠(微信13520414009) 郑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