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2023中国高血压峰会隆重开幕:共赴盛会,海峡两岸携手推动高血压防治事业发展

    中经网  2023-07-08 19:39     浏览量:236907

    IMG_7876.jpeg1_副本.jpg

    中经网·中经在线特别报道:7月8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高血压峰会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学术年会”在北京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2.jpg

    开幕致辞

    赴盛会话发展

    ▼▼▼

    3.jpg

    开幕式由大会主席、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蔡军教授主持,蔡军教授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了诚挚地欢迎和衷心感谢,随后介绍了参会领导及嘉宾。

    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座的嘉宾有: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伟先生、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赵连友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惠汝太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台湾高血压学会名誉理事长、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王宗道教授等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众多高血压领域专家学者共赴盛会,共享学科新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伟先生、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赵连友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分别发表开幕致辞。

    胡盛寿院士:

    继往开来,携手开拓高血压防控新局面

    4.jpg

    胡盛寿院士代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早发现、早干预、早控制”已成为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策略,高血压防控也成为心血管培训的重要一环。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一直坚持健康理念,倡导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防控策略,从预防手段、康复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探索新时代下的高血压防控模式。在众多专家共同努力下,医院成立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积极开展医师培训和患者健康教育,指导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高血压防控工作,开展“三高共管”项目,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症为抓手,建立适用于基层的防控规范诊疗管理流程,牵头推进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化,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转变。

    高血压防控需要全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关注和支持,高血压峰会聚焦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等方面搭建了展示学科新进展,新技术的平台;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各位专家同道进一步增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拓高血压防控的新局面,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田伟先生:

    持续搭建合作平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发展

    5.jpg

    田伟先生代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介绍道,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成立于1993年,是全国性非营利性国家一级社团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着“两岸一家亲,团结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宗旨,组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事业的交流与合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增进两岸人民健康福祉,促进两岸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见证了两岸学者学术争鸣的进取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民族情结。

    目前协会已发展有十余个专委会,其中,高血压专委会在蔡军教授带领下,开展了临床基础应用规范化培训等大量工作,为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疾病防治水平的提升、学科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高血压是慢性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现约有3亿高血压患者,但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有待提升,因此,加强高血压综合防控,提升防治水平,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对我国心血管病诊疗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峰会在蔡军教授组织筹备下,历年来不断创新,突出结合特色,体现专业水准,已经成为高血压领域的标志性学术活动。本次大会学术内容精彩纷呈,聚焦国内外热点临床实践、科学研究、防控措施,汇集众多专家,通过学术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为高血压防治事业贡献了社会责任和力量。希望各位专家以高血压专委员会为载体,以中国高血压峰会为平台,充分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中国发展。

    赵连友教授:

    砥砺前行,共绘高血压防控未来新篇

    6.jpg

    赵连友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控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高血压的防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学会组织的作用,借助企业支持和媒体宣传,并动员患者参与其中,相信在各方力量合作下,我国高血压防控事业必将迎来新发展局面。

    近年来,作为国家级医疗机构,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在承担繁重的救治工作之外,在新技术推广、基层培训、健康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广了科学、先进、规范的高血压防治理论,有效提升高血压控制率;培养了一批高血压防控专业人员,建立了高血压防控队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的成立也对推动全国高血压防控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积极推动临床工作的同时,学术交流也必不可少。高血压峰会坚持创新,内容实用新颖、贴近临床,每一届大会都呈现了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全体参会人员共同探讨,达成共识,对推动高血压防控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希望未来大会继续保持高质量办会水平,助力推动学科发展不断迈向高峰。

    孙英贤教授:

    传承发扬,助力高血压防控事业创新发展

    7.jpg

    孙英贤教授代表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表示,在蔡军教授及全体组委会专家成员精心准备下,每届大会都呈现了精彩的学术内容,内容丰富多样,既兼顾了深度,也兼顾了广度,包含了高血压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病例大赛、医工融合讨论等多个学术版块。

    其中,病例大赛吸引了众多关注,通过病例学习与分享,深化了大家对高血压的认识,完善了疑难复杂病症的诊疗思路,对规范高血压管理流程、提高高血压诊治水平、促进高血压学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呈现了一场专业、精彩及丰富的高血压学术盛宴。大会坚持分享新进展与新理念,带来了多维度的视角与全新思想,也期待大会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越办越好,助力我国高血防控事业创新发展。

    纵横博辩

    大咖论道高血压热点话题

    ▼▼▼

    21_副本.jpg

    开幕式后,大会重磅开启“高血压最新热点话题辩论”专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惠汝太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余静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军教授担任主持点评嘉宾。邀请8位高血压领域资深专家,围绕4个高血压领域的热点及有争议性的话题进行精彩辩论。各位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各抒己见,持续碰撞出学术火花,带来了一场观点鲜明,视角新颖的“学术交锋”。

    9.png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杨宁教授代表李玉明教授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卢新政教授就“目前高血压防控工作重点人群的干预”开启首发辩论。

    10.png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王宗道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袁洪教授围绕“高血压诊断和管理应以家庭自测血压还是以动态血压为主”你来我往,碰撞思维。

    11.png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殷跃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雄京教授聚焦“RDN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充分准备,引用数据,梳理循证证据阐释各自观点。

    12.pn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争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祝之明教授则论道“原醛手术治疗”话题。旁征博引,金句连连。

    13.jpg

    华山论剑,高手过招。辩论专家激战正酣,点评专家也对各辩题进行了精彩点评,将大会学术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14.jpg

    历经七载探索与沉淀,中国高血压峰会坚持高质量办会原则,在全国心血管病专家的精诚合作下,发展成为我国高血压诊疗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会议。本届会议在论坛设置上注重突出学科特色,展示国内外高血压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创新性研究成果,汇聚海峡两岸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索高血压防治事业未来方向,携手推进高血压学科发展,为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发展注入着源源动力。

    31.jpg

    图为:中经网·中经在线副总裁、《大医健康》频道执行主编张士君受邀参加“2023中国高血压峰会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学术年会”

    32.jpg

    图为:中经网·中经在线副总裁、《大医健康》频道执行主编张士君在会上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梁涛合影

    发布:中经网·中经在线

    现场报道:张士君

    责任编辑:王海珠 熊辉 郑紫文

    (中经网·中经在线 欢迎各界供稿 13520414009 13041130188)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