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科技成果评价高层论坛”上的致辞
中国经济报道9月6日讯(王海珠 康玉洁)2021年9月5日,由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等机构主办的“科技成果评价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会上,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发表致词指出,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
嘉宾: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 李闽榕
介绍: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科技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下设了学术委员会、院士专家委员会、文化科技专家委员会、国际科技合作专家委员会、联系专家学者近200多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在国内、国际上的大政方针建言献策做出贡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2021年5月21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成果。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遵循科学创新规律,坚持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
第一,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1.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是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精神的迫切要求。
科技成果评价是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衡量和认定,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具有导向性作用。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精神,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
2.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是加快转化科技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2021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是1991年的17.7倍,居世界第二。在强大科技资金投入支持和科技人员的奋力拼搏下,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一,科学论文数量和被引用量迅速扩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实现多点突破,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量子通信、深海探测等一批在世界上占据制高点的重大成果;同时,也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的单一,许多授权专利未到有效期就失效,我们的研究数据累计现在的科技成果授权失效率达到46.3%。技术转让数量少、占比低,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不能简单的将科技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划等号。上面这些表明我们的科技创新也要高质量发展。
3.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是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乃至整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科技成果评价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和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手段和保障,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和先进的科技成果评判体系积极参与评价,争取与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中国评价话语权,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作出重要贡献。
第二,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前提是必须要构建科技成果的评价标准。
一是无法对科技成果进行综合性的准确评价是导致科技成果指挥棒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原因之一,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也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一方面有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研究开发加快与国际接轨问题,科研机构只负责研发、企业只负责产品生产,双方都认为国家没有给自己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谁都不愿意承担科技成果的任务;另一方面,现行的科技评估无法对科技成果进行综合价值的评价,导致大量科技成果与市场脱节而只能束之高阁,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为科研立项进行评估的倾向突出,众多论文数量、期刊级别影响因子等学术性成果,忽视科技成果的实际价值和创新贡献,科技成果评价定性评估多、定量评价少,科技成果评价指标单一化、评定定性化、结果功利化的问题普遍存在,没有建立起一套真正科学、系统、适用、成熟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无法对科技成果进行综合性准确评价,科技成果评价指挥棒必然难以发挥应用的作用。这是中央深改委明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
二、提高科技成果评价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水平,必须构建科技成果的评价标准,科技成果评价按照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学技术活动及其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建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标准,必须加强对科技成果评价标准的研究,建立起科学化、系统化、自动化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必须有科学系统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质量和效益进行评价,特别是通过对科技创新成果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和价值的综合评价,促进成果提供方与成果需求方有效对接,中介服务与成果转化畅通运作,研发机构与发展相互支撑,资金投入和效益产出实现双赢,促进科技发展方式的理念。
三、研究和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标准,需要把握和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1.深度认识和把握创新本质,科学构建科技成果标准体系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质上是创新思维的外化、物化,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相互贯通、互相影响,研究和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必须能够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2.深刻把握反映创新现状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构建重在提升创新能力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在宏观层面是指一个企业、学校、科研机构或自然人等在某一科学技术领域具备发明创新的综合实力。在宏观层面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和创新空间的扩张力,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必须要深刻把握反映创新现状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构建重在提升创新能力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
3.正确把握和处理简便操作与客观评价的关系,构建客观准确科学简便可操作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坚持以已有的客观数据为主体,尽可能多使用客观统计数据,科技成果评价在确实找不到客观统计数据的时候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法等,但不能过量使用,同时要重视增强标准应用的简便性和可操作性。
4.科学把握科技成果的特性与共性的关系,尽可能构建能够较为广泛实用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世界上虽然不存在单一完美的评价方法,但任何事物既有特性,也有共性,不同学科、不同产业领域科技成果在科学价值、经济价值、技术价值等方面有许多共性,要建立不同产业、不同学科的科技成果特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构建起能够广泛适用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
四、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标准的基本思路和实践探索
1.指导思想
首先是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室《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精神为指导,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和整个国家竞争力为目标,以解决科技成果评价理论和实践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探索和建立出一整套符合我国科技创新实际的包括理论、标准和实施方法在内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将我国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提升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新层次,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和科技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突出贡献。
2.基本要求
一是立足国情。我们所建立和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评价对象是中国的科技成果,必须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二是全面系统,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全面覆盖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充分考虑评价实践中有可能遇到的不同问题,建立起一整套全面、系统的新型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
三是科学准确。科学准确是科技成果评价的生命所在,也是对构建科技成果评价标准提出最基本要求。在新的知识下进行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研究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准确这个关键词,切实做到理论研究要科学、标准体系建设科学、实施方法科学,真正做到对评价对象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内在发展规律的准确评价。
四是便于操作。科技成果评价标准的本质是一种评价工具,用来对科学技术成果的综合价值进行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必须做到既科学、系统,又简便易行,不能有生涩难懂、复杂繁琐或大而化之、模糊不清的标准来实施评价。
3.制定原则
一是需求导向原则。
二是客观公正原则。
三是可行性原则。
四是先进性原则。
五是通用性原则。
六是动态调整原则。
4.标准构想
一是关于科技成果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要改革创新中国的科技评价体系,强调要体现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五个价值。立足于中国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也是评价科技成果的重要内容。同时,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和应用,也需要对推广应用程度与前景、安全影响及相关风险安全影响进行评价。基于以上认识,科技成果评价标准至少应由基础类标准、宏观类标准2个二级指标,还有科技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资源价值、推广应用程度与前景、安全影响及相关风险和科技成果规模等12个三级指标以及36个四级指标构成。下一步发布的科技成果评价团体标准里面都有完全的描述。
二是科技成果评价分类。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应覆盖和适用于传统科技成果,就要从客观科学的体系和评价科技成果,由此决定了科技成果评价标准有基础类、宏观类两大类别为主。
三是关于科技成果评价标准的分级,传统的科技成果技术鉴定将技术先进性分为四个级别,国际领先的、国际先进、国内先进等,分级很笼统,既不利于对科技成果的价值进行科学评价,更不利于对科技成果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估值。将科技成果评价标准等级分为十级,有利于对科技成果进行比较符合实际的估值,提高了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即便能够满足科技成果估值和交易的需求,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5.介绍一下近几年我们在制定科技成果评价标准方面所做的实践和探索
一是研究制定《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标准(草案)》,我们组织专家在2016年10月开始研究制定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标准(草案)》,2017年4月基本完成草案的编制。
二是运用《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标准(草案)》对数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中心受科技成果转让方和承接方的委托,组织专家运用草案对清洁含氧燃料聚甲基二甲醚等科学成果进行评价,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马上进行交易,双方都认为符合心理价位,甚至转让方认为高于心理价位,承接方认为低于心理价位。
三是申报和启动《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标准(草案)》的国家标准评审程序。2019年10月全国科技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后,中心作为委员单位立即启动中国科技成果评价标准草案,申请列入评价程序。2021年7月,全国科技成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中心起草的《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标准(草案)》与另外几项相关标准合在一起,正式启动国家标准评审程序。
四是申报启动和完成《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标准》团体标准的评审程序。2021年5月,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的支持和参与下,中心起草的《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标准》团体标准正式启动评审程序,也是由我们和两家共同起草和后期修改。经过三个多月的专家评审和起草组的修改,《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标准(团体标准)》于2021年8月下旬通过评审,并在这次论坛上正式发布。
科技评价是中心的主业,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评价标准的研究、制订和科技成果的加快转化,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评价标准制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不易。中心决心在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科技强国,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中国经济报道作为本次论坛特别支持媒体,开设大型活动特别专题,并以图文、视频、连线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报道了本次论坛盛况。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权威机构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等,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媒体+商协会+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王京忠总编辑介绍《中国经济报道》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