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在全球变局中开创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新局面

    中经总网  2024-04-10 15:28     浏览量:227594

    中经 头部图片 报道中国影响时间 融合发展共创未来副本.jpg

    作者:钮钦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全球经济和科技的竞争焦点。自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以来,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已成为各地经济建设的战略选择。

    当前全球技术、经济、政治环境正发生新的重大变化,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突破的速度前所未有,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带来的全球产业脱钩断链风险前所未有,气候变化对产业体系建设的挑战和机遇前所未有。面对这些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在未来产业布局发展中应超前谋变、主动应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把握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

    微信图片_20240410151950_副本.jpg

    未来产业来自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变革而生,因变革而兴。近年来,影响未来产业布局建设的一些新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涌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值得重点关注。

    前沿引领技术加速突破,未来产业竞争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动期,信息、通信、能源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突飞猛进,预示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奇点正在临近,产业应用一触即发。在人工智能领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并催生产业应用革新。智能化将成为继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三次产业革命之后产业创新的新特征,也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关键引擎。

    在通信技术领域,卫星通信技术不断突破迭代且成本不断降低,空天地海一体化卫星通信网络加快构建,卫星通信商业化进程提速,即将推动未来通信产业革命。除了对通信行业的变革之外,以卫星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通信网络,也将对航空运输、导航定位、现代金融等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孕育出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未来产业。如果说5年前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的重点尚在科技研发层面,那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当前应同时在场景化、商业化、产业化方面发力,实现新兴技术的迭代升级和未来产业的快速成长。

    西方国家经济安全泛化,全球产业转移已经由“趋势性”叠加“政治化”。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持续变化,全球已掀起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在这一浪潮中,受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低端产业链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外迁迹象,尤其以纺织品加工、电子产品组装等为代表的部分低端制造业持续从我国向东南亚、印度和墨西哥等国家转移的趋势尤为明显。同时,随着中国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高技术产业的异军突起,美欧等国家不断泛化经济安全概念、强化“再工业化”政策。

    在“去中国化”“去风险”的政治因素主导下,中国高端技术制造业回流至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态势逐渐凸显。尽管低端产业外迁有助于促进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短时间内产业的过度外迁也会抑制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高端技术制造业的回流将直接影响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制约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

    气候变化引发世界关注,新兴绿色产业逐步从“新领域”成为“主赛道”。世界经济论坛在其发布的《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中警示,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在全球低碳转型的进程中,新兴绿色产业已成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绿色能源产业方面,氢能和核能在新能源革命中被寄予厚望。随着氢能关键技术持续迭代,装备制造成本进一步下探,氢能逐步从关键技术研发转向产业发展阶段。可控核聚变这一颠覆性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也吸引了全球商业资本的加速涌入,加速了这一革命性新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发展。

    在绿色制造产业方面,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以高额补贴支持电动汽车等绿色科技制造业发展。欧盟委员会发布《绿色协议产业计划》,旨在提升净零排放技术和产品的制造能力。全球氢能飞机制造在2023年迎来飞速发展,预计在2025年前后实现商业化。可以预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创新驱动的新兴绿色产业必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赛道。

    各国产业政策争相发力,未来产业布局已经从“抢答题”变成“必答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演进,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增设新型机构等方式,将谋划和推动未来产业作为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全球著名科技咨询独立智库iCV TAnK发布的《2022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和英国政府都对未来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项部署。此外,韩国发布了《第一次国家研究开发中长期投资战略(2023—2027)》,大力发展先进机器人、量子技术等12项国家战略产业。

    我国在未来产业布局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先后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等政策文件,对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进行总体部署。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开创中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新局面

    从国内外形势来看,当前中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正处在迎变局、开新局的关键时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为此,应加强前瞻部署,积极应对变局,开创中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新局面。

    畅通创新链条,加快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和主引擎。为了应对技术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未来产业创新。提升我国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现有颠覆性技术领域优势,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依托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以市场化机制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牢牢掌握住产业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加快形成我国未来产业的全球竞争力、领导力。二是以产业创新牵引前沿科技创新。围绕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的重点环节、关键短板,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主体,以未来技术产业研究院、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布局国家未来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形成产业牵引、应用出题、联合开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防控产业风险,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链的稳定性和根植性。面对西方国家经济安全泛化、部分高新技术制造业外迁的新形势,要把增强未来产业链稳定性和根植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控产业转移风险。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新型企业发展、未来产业根植的沃土。完善各类市场主体产权保护制度,避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提升中外企业家群体的满意度、安全感。二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升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全球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增强未来产业对中国市场的依存度。三是统筹区域产业链布局,鼓励产业在国内梯度转移,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转移产业承接能力建设,拓展未来产业布局建设的战略腹地。四是以创新、绿色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引领,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未来产业技术合作。

    承担大国责任,全面推进绿色智慧的未来产业体系建设。绿色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底色,是未来技术创新的方向。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方面要加快未来能源产业的大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前沿引领技术赋能未来材料、信息、空间等相关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动绿色智慧的未来产业体系建设。产业耗能绿色化是未来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要强化储能、氢能、可控核能等前沿科技攻关,加快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和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自主化,推动成本持续下降和规模化应用,力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业发展绿色化是未来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要抢抓全球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提升未来产业体系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统筹产业政策,将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步规划同步部署。作为政策话语体系中的相关概念,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密切,经常同时出现在党中央重要会议、重要文件中。从概念内涵来看,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带动或重大社会需求牵引产生的,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但从驱动技术来看,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更具前沿性;从产业周期来看,未来产业是尚处于孕育或初创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产业前景来看,未来产业成长的不确定性更强。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离不开诸多有利政策体系的支持。

    鉴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密切关系,一方面,要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政策和配套措施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装备首台(套)、创新产品推广、科技创新券等对未来产业具体同样适用;另一方面,建议在今后的产业政策制定中,借鉴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经验,将两者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来源:中国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编审:王海珠 熊辉 刘信春

    中经旗下网络传媒及联合媒体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云经视、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企业家》杂志、《祖国》杂志-祖国网、《中国化妆品》杂志、中国报道网、《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数十家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

    中经总网 联合共建 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jpg

    财神到 3版 加红色背景 加二维码 加印章金色副本.jpg

    ■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 中经总网专家智库“智囊团”及重点合作机构

    ■ 中经总网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品牌峰会论坛活动

    ■ 合作推介|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 合作推介| ASTIC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介绍

    ■ 合作推介| 世界物联网大会介绍

    ■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 合作推介| SPAC国际金融中心

    (网站声明:凡本网发布或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提供相应证据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