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道6月29日讯(王文慧)即将跨入7月份的北京天气炎热似火,午后的潘家园人声鼎沸,淘宝的行家里手穿梭在潘家园内,全然不知炎热为何物一样。
疫情过后,潘家园尝试将老的“夜市”再开放,这一试营业可不得了,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正式营业也会应邀而至,“将在7.1之后开放的不仅是夜市,我们还将开展一些人们喜爱的民俗文化活动”潘家园负责人如是说。
从珠宝回流展、老货展、到每月至少一次的文物拍卖会,再到各种的专题活动,潘家园“火”起来的不仅是历史,更是盛世中的百姓安居乐业。
带着好奇的探究心情,记者随国内“研究广义虚拟经济的专家”一同考察了潘家园。如今的潘家园,经过了近几年转型升级业态迭代,在展示非遗技艺、传统手工艺品的同时,引入了文创、DIY手作、潮玩等文化新业态,没有因为少了老外的身影而门庭冷落,我们在整个院内走一圈,根本看不出来“畅销”和“冷门”的区别,到处都有人驻足,或欣赏品味,或砍价交易。
在这里,以“旧”为火。这可不是一般的火。潘家园的经营模式可谓线上线齐头下并进,生意兴旺。市场内交易流水与网络交易不分伯仲。据潘家园的负责人介绍,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抖音基地”,现在流水已近亿元!
作为一直研究广义虚拟经济发展走势的经济专家,他不无感慨地说,对潘家园的关注已有多年了,十几、二十多年前,潘家园的发展模式就引起了他的注意,可以说,这里“广义虚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为此,这里是他经常探访调研的一个场所。他们还曾在这里发现了,他们部门老领导的日记也流入市场。
在和一个老物件专营店的店主人交流时,经济专家说“你们这种店应该注意保留购买者的联系方式,也许若干年还会找你来卖货。”店主说,确实是这样。曾经有位老顾客十几年前从这购买的“宝贝”,现在又找到店里,询问是否可以回收。这一买一卖双方都有利可图,既满足了收藏者把玩的爱好,也让藏品回流到市场,一买一卖间卖主有了收益,身心愉悦,店家也因为又一件不可复制的藏品收回,可以再流通到市场而喜悦。
店主指着专家在前面驻足的老自行车说:像这样的自行车,市场上已罕见身影,卖家当初肯定是看不到其未来价值,在店家手里,经过保养维修,重新上市,价值堪比最新款的赛车,可别看它老,骑起来速度也是非常“飒”的。
寻找的不仅是记忆,还有过去的幸福吧,这位女士在挑选唱片时,说出过去的故事意味深长。
陪同专家转了潘家园之后,我问专家有什么新的看法,专家说:潘家园今后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卖场中能见到诸如老电子管收音机,老照相机、老自行车、老手电筒等近现代“古董”老物件,但所营造的市场氛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那些老物件是过去那个时代凝固下来的历史,给我们这些过来人以无限的念想,给年轻人也可以从中看到历史进步的足迹。
他认为潘家园可以把更多的卖场搬到线上,腾出空间举办各种专门展览鉴赏活动,开展老物件拍卖既历史学术研讨会,这样就会使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比如老自行车文化,中国曾是世界自行车王国,自行车那个时候在很多地方,既是生活必须品,还是生产装备,它承载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故事太多了,现在民间珍藏的还有很多,如果开辟老自行车展馆,定期举办拍卖会和举行历史回顾论坛这一类活动,就会使潘家园的发展别开生面。
近现代“古董”老物件可不止是自行车,如果把这类型文物都按这样的思路做起来,北京再建几个潘家园都不够。而且还可以发展很多衍生文化产品,可以开发老物件模型盲盒,可以用老物价做室内装饰,由此展开的文化现象举不胜举。
专家最后深情地说: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潘家园这样的文化卖场大有可为,可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养成尊重历史文物的习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民族,应该有收藏文物的爱好和素养。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京忠智库、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中国经济报道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智库+商会+媒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