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谢础——伴随《航空知识》走过一个甲子的老人

    中国航空学会  2024-08-06 23:03  林左鸣   浏览量:215268

    1.jpg

    (2018年《航空知识》创刊60周年庆典上,谢础讲述当年办刊经历)

    640 (1).jpg

    (2018年,《航空知识》创刊60年时,中国航空学会授予谢础先生“终身荣誉奖”。)

    中经总网联合报道:八月六日,是谢础老先生虚岁九十岁生日。撰写这篇谢础老先生与《航空知识》对我事业生涯影响的回忆文章,作为我送给他老人家的生日礼物。

    要说起谢础老先生和《航空知识》对我人生轨迹的影响,还得从我走近航空的往事说起。

    六十年前,1964年的国庆节期间,我表叔带着我去了漳州的军用机场探亲。那个时候表叔村里的老乡,在漳州机场的汽车连当连长,因此我们到了后,受到了热情接待,还在连队里住了一晚上。

    那一年我才七岁,刚上小学,能够有机会去漳州的军用机场参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机遇。而这次去漳州机场的参观,那具有满满仪式感的经历,成了后来影响自己人生事业轨迹的第一个重要事件。

    那个时候,漳州是福建前线重要的军事基地城市,31军、空8军都驻扎在漳州。漳州的军用机场,是当时福建前线距台湾最近的机场,因此是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在我的印象中,机场的警卫非常严密,周边有些高炮防空阵地。机场跑道周边,建了很多用土堆构成的“机窝”,每个机窝有一架歼5战斗机,机窝出口处,都有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在警卫。那样神圣的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了难以言表的震撼。

    我住在机场的时候,经常有战斗机起飞降落,显得十分繁忙。带着我们参观的何连长告诉我们,跑道上一直有若干架飞机处于一级战备状态,飞行员是必须一直坐在驾驶舱内的,一声令下便会迅速滑跑进入跑道,腾空而起飞向战场。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与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飞行员穿着皮夹克飞行服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是世界上最帅的男子汉形象。那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最向往的就是航空。

    那一次去参观漳州机场之后不久,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漳州这个小城市都沸腾了,记得那时候所有的人,都满脸洋溢着扬眉吐气的神情。也许是因为我参观了机场,回家后总是念念不忘的原因,1964年春节前夕,父亲去省城福州开会回来后,给我们三兄弟,一人买了一件蓝色灯芯绒的夹克衫。我们兄弟仨当时激动万分,穿上去俨然像个小飞行员。大年初一穿上新衣衫以后,在一群小朋友面前,我们是最神气的。我还向其他小朋友炫耀,这个衣服的样式和飞行员穿的是一样的。

    影响我人生轨迹的第二件事,还是对我来说非常神秘的飞机。1968年,诏安县发生大规模武斗,我当时辍学在诏安城关镇居住,两派武斗正激烈的时候,来了一架军用直升机,在低空盘旋着撒下了传单,传达了上级指示,宣布了其中一派为错误的,于是武斗僵持不下的局面很快就扭转了。能调动直升机来撒传单,在当时情况下,只有中央能做到,直升机这样的大国重器出现,在对立的两派都等着上级态度的情况下,实在是最有说服力的表态了。这件事也对我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飞机在我心中就更加神圣了,那年我才11岁。从此,我便成了一个小航空军迷,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非常渴望了解航空科技方面的知识。

    文革一开始,“破四旧”的风潮席卷尽全国各地,原来的一批科普书籍也都被禁止了,包括我当时很喜欢的《十万个为什么》都被禁止了。要想了解航空科技方面的知识,在当时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心中的梦想迟迟未能如愿。

    2.jpg

    (1974年第1期《航空知识》)

    直到1974年我上初中的时候,《航空知识》再次复刊,我才圆了自己的梦。后来我才知道了,《航空知识》杂志也经历了很多坎坷。《航空知识》于1958年由北京航空学院创刊,当时谢础先生已经从北航毕业留校,还参加过对北京一号轻型飞机、北京二号高空探测火箭和北京二号无人机等研制工作的采访。可惜《航空知识》才办了两年,1960年在“三年困难时期”,由于纸张供应困难的原因停刊了。

    1963年,在聂荣臻副总理的批准下,准备成立中国航空学会,并决定由学会来负责《航空知识》复刊。谢础先生那一年根据组织的安排,参加了中国航空学会筹建和《航空知识》复刊工作。1964年,中国航空学会成立了,《航空知识》也复刊了,正是那一年,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走近航空的洗礼。不过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有《航空知识》。

    1966年文革爆发,《航空知识》再次停刊,这次停刊达到了八年之久,值得庆幸的是,1974年,在文革尚未结束时,《航空知识》根据当时三机部的决定,再次复刊了。这次《航空知识》的再次复刊,是发生在世界航空事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时期。

    3.jpg

    4.jpg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谢础经常组织《航空知识》在京编委,在北航西小楼召开选题讨论会,确定杂志内容方向)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发展了波音737的第一代飞机之后,推出了当时巨无霸的波音747洲际客机,接着第三代战机脱颖而出,美国的F15战斗机于1972年开始服役,1974年越南战争进入尾声。我偶尔从母亲向单位借回家来的《参考消息》中,了解到了在越南战场上,美军使用了F-4鬼怪式战斗机和B-52战略轰炸机的消息。这些信息令我感到特别神秘,怀揣着的那颗好奇躁动的心,总是难以平静。就在这个时候,《航空知识》复刊了。

    1964年《航空知识》第一次复刊时,沈元先生是编委会主任委员和主编,谢础先生当时就担任了编辑部副主任。《航空知识》1974年复刊时,谢础老先生仍任编辑部副主任。谢础老先生在编辑部中承担了大量的实际工作。1979年《航空知识》第二届编委会改选后,沈元先生仍任编委会主任委员和主编,谢础先生担任了编辑部主任。之后谢础老先生又历任航空知识杂志社社长,编委会主任委员、主编,直至70岁后任编委会名誉主任,他把一生的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航空知识》。

    当我在中学第一次读到复刊后的《航空知识》之后,就对它如痴如醉,经常手不释卷,有些文章要一直读好几遍。从此《航空知识》就成了我的人生导师。那个时候的中学,没有专门的物理、化学课本,我们读书时的课本叫《工业基础知识》和《农业基础知识》。一下子能接触到《航空知识》这样的科普杂志,真是有醍醐灌顶的感受。

    5.jpg

    《航空知识》第五届编委会上(1995年3月),第一任主编沈元院士和第二任主编谢础亲切交谈)

    非常巧合的是,《航空知识》第一期,就有一篇专门介绍南京航空学院工农兵学员事迹的文章。那篇文章的配图用的北京航空学院的照片,但我当时并没有注意到,这是后来才知道的。也可能是谢础先生是北航毕业的,曾在北航工作过。又在北航办《航空知识》,获得图片资料比较方便的原因,所以用上了北航的照片作为配图。《航空知识》是月刊,1974年12期中,只有第一期有文章介绍了南航,再没有专门介绍其他航空院校的文章。所以,从此南京航空学院就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1978年高考之后填报志愿时,南航自然成了我的首选。当时我也曾想到过填报北航,可惜北航当年在福建不招航空发动机专业,只招火箭发动机专业。我中学的班主任是学内燃机专业的,对发动机专业很了解,他是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困难,才改行到漳州一中当数学老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所以他是竭力主张我学航空发动机的。

    记得我读高中时,社会上批判了所谓的“教育革命回溯”之后,要求中学都要开门办学。因此,让我们走出校门,都到社会上去“实践”。我在班主任王老师的专业影响下,选择了到内燃机工厂去“学工”,实际上就是离开学校到工厂当工人。所以上高中的两年,我就在漳州的龙溪机器厂当内燃机的修理工。而高中的这两年期间,学校也没发课本,所以我当时的课本,基本上就是《航空知识》和《参考消息》。现在回想起来,就高中两年自学的科技知识而言,都是来自于《航空知识》。

    高考之后填报志愿时,我找班主任王老师咨询,要学航空的话,学什么专业更好?他当时告诉我,要学就学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技术更尖端,火箭技术从古代发明“二踢脚”时就有了,而现代航空发动机很复杂,更需要有人去攻关。他这么一说,我就下了决心不再东张西望了,报考了南航的航空发动机专业。不过后来从事航空事业之后,才知道现代火箭发动机也是很尖端的高科技。为此,我和同事们还一起探索,研究过相变燃料的火箭发动机技术。现在看来,自己就读南航的这个缘份,从读了1974年复刊后的第一期《航空知识》时就结下了。

    6.jpg

    (上文提及的《又红又专 茁壮成长——记南京航空学院几名工农兵毕业生》(1974年第1期《航空知识》)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缘份,也是谢础先生在工作中辛勤耕耘的结果。1974年《航空知识》复刊后,当年几乎每一期都有一篇介绍航空发动机的文章。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技术很多,唯独航空发动机的文章是每期都有,而且当时发表的那些文章水平都很高。转眼五十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那些文章都非常棒,使得我从科普入门时,对航空发动机就有了相当专业的了解。之所以那个时候每期《航空知识》都刊登了这么好的航空发动机文章,恐怕也是缘于学发动机专业出身的谢础老先生吧!

    微信图片_20240806143455.jpg

    640.jpg

    谢础老先生对我人生轨迹的影响之大,我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没有《航空知识》,没有谢础老先生等老一代航空科普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奉献和耕耘,就没有我后来的航空事业生涯。因此,在2024年学会成立60年的纪念会上,我代表学会向他颁发了他为学会发展所作贡献的纪念章时,我对他深深鞠了一躬,这一躬既是代表中国航空学会,也是代表我自己。因为他是我当时走上航空事业道路时,未曾谋面的最重要的引路人!

    后来在工作中,我又了解到了,还有很多对航空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专家,他们也和我一样,是在《航空知识》的启蒙和指引下,爱上了航空,走上了为航空事业奋斗终身的道路。而这一切,都不能忘记谢础老先生,这位伴随《航空知识》走过一个甲子的老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值此谢础老先生九十岁生日之际,特写下这些往事的回忆文章,聊以表达自己对谢础老先生的由衷感激之情,并敬祝谢础老先生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回忆过去的往事,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向谢础老先生的敬业精神学习,以他为榜样,十分重视做好当前的航空科普工作,特别是在我们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情况下,更要十分重视全民航空科普教育,为唤醒全社会对日新月异的航空科技知识的认知,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航空科技精英,贡献一个老航空人的力量。

    7.jpg

    (2019年,谢础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