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67

    周宏春: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的产业涵义

    中经总网  2024-12-18 21:56     浏览量:224019

    中经 头部图片 报道中国影响时间 融合发展共创未来 加版权副本.jpg微信图片_20241218215201_副本.jpg

    《资源与产业》2024年第6期

    文/ 周宏春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是一个重大判断,涉及两者内涵与产业载体。因为先进生产力必然要落实到产业和产业链上,所以从产业涵义角度讨论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关系,可以引发人们对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布局的深入思考。

    1、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即为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生产力解构为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3个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即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3个特征,是以创新为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而出(新华社,2024)。

    新质生产力因高质量发展而生,并且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及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既要求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也要求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不但能够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还能够以尽可能少的经济成本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以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还要求能够妥善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以使得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均可以得到保障。此外,高质量发展还要求能够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进而也能够极大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包括: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要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协调为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需要劳动力、技术、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及其优化配置,以利于解决发展中不协调、不充分、不可持续的问题。绿色是发展的底色,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强调生态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也要强调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放需要以高水平的姿态构建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共享需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应通过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投入力度,使得发展成果能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国民,从而也能够与生态惠民、生态富民目标保持一致(喻思南,202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从我国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出发的理论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不但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而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生产力发展方向,为新时代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

    2、对“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诠释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是驱动绿色发展的先进生产力。依据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新质生产力历次重要讲话精神,以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涵,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化对“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句话的理解。

    1)对“就是”的理解。大多数专家均认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其内核为新质生产力具有绿色生产力属性,而且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因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而新发展理念中就包含了绿色发展理念。还有些专家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句话进行了论证,认为新质生产力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支撑力,而绿色发展则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指明了发展方向。此外,环保界专家还研究认为在全球碳中和的竞赛中,绿色生产力是决定谁有希望最终胜出并且能够跻身世界前列的关键因素之一。

    2)政治要求。“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句话既是从政治高度对绿色发展的进一步强调,更是对国际社会关于中国“双碳”目标关切的回应,而不单纯是关于其内涵“是与否”的界定。绿色发展既然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那么绿色生产力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应有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出发点,从而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由粗放式向着集约化转变、由要素投入为主向着由创新驱动为主转型,这样一方面不但可以顺应国际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总而言之,“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理论的创新成果之一,学习、领会、贯彻这一理论也应该是对每一位国人的政治要求。

    3)工作部署。从新华社通稿的字里行间可以发现,“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是放在工作部署的领句位置,而不是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界定。由此表明这一句话的内涵是新质生产力可以发挥作用的工作范围,其中涵盖了碳达峰与碳中和、加快绿色科技创新与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等众多领域。由此可见,这些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必须是绿色生产力,且绿色发展应当得到绿色生产力的驱动与技术支撑。在近年来的国家相关文件中,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等用语,其侧重点均是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部分之所以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而不是经济发展,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内容均放在文件的前面,即使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也是放在前面的。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如果在绿色发展部分仍然强调经济发展,就难免会导致内容的重复。鉴于以上原因,因而在近年来的国家相关文件中绿色发展部分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从发展方式转型这个角度来进行工作部署。

    4)绿色生产力的主要特征。由于新质生产力可以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推动力,因此绿色发展对新质生产力即绿色生产力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指明了发展方向。学术研究表明,绿色生产力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a.注重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就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加大绿色科技创新力度,要求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及其供应链,从而可以尽量减少能源及原材料的消耗。b.注重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此就要求加强环境治理,要求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可持续性,从而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c.注重气候的友好性。为此就要求重点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求积极稳妥地实施碳达峰与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要求通过提高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来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从而在造福国民的同时也能够担负起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d.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就要求发展不但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要关注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性并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从而也可以为后代人的发展留有足够的资源与空间。

    3、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必须落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之中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华社,2024)。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我们思考、梳理、挖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而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发挥出由科技创新来驱动与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1)以新质生产力支撑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也是传统产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的过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和途径,信息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引擎与翅膀,大数据是中国式现代化智能化的基础,而新质生产力则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传统产业是我国现有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还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并且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也离不开传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将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对立起来,更不能一味追求发展新兴产业而忽视甚至放弃传统产业,而应该在稳住“基本盘”的基础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以推动传统产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构建我国新时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不断提高我国工业、农业、城乡建设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的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工业现代化为支撑,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来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并努力破解碳减排技术进步、碳减排目标实现与制造业占比稳定的“三元悖论”;要通过转变商业模式、管理方式、服务模式,来推动我国制造业迈上绿色低碳、创新引领、智能制造的新台阶,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国产产品的附加值与科技含量。

    二要全面实施资源节约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鼓励企业打造高效绿色的产业集群。此外,我国还应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综合利用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碳汇产业等绿色低碳产业,并应加快对节能环保降碳技术的研发应用,通过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力争能够以颠覆性技术与前沿技术来催生出新型经济产业、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新型经济动能,从而以引领我国经济能够迈上具有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三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锂电池、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不断取得创新性突破,这些产业也成为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为我国传统产业的工艺改造、技术升级、绿色产品生产等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也为我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规模及其消耗强度提供了新的路径。由此可见,为了构建我国新时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就需要我国重点培育、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以数字技术作为工具、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要素,以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来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要超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在由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等,2024),就明确指出我国各地要因地制宜,要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重点科技发展方向,合理布局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量子技术、第三代互联网等未来产业的发展,要把创新作为驱动力,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通过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以不断提升我国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从而以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的协调统一。

    五要针对不同产业分类施策。为了构建我国新时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就需要针对不同产业以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为导向,通过分类施策来不断激励与推动各个产业的绿色生产力发展。例如,采掘业要在提高矿产资源采出率的同时,还要将矿山治理修复纳入总体发展规划,从而以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城乡建设要逐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鼓励打造绿色建筑,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交通运输业则要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并应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及组合效率,从而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2)以绿色生产力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不但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而且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彰显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与实践逻辑。为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就要求我国应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等重大关系,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应自觉把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均限制在资源环境可承受的限度之内,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其治理修复工作。

    a.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了保证空气质量,我国应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并应对含有污染物的水蒸气排放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以减轻“气象型”大气污染人为排放的叠加效应,从而以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为了保证水源质量,我国可利用水体营养物-鱼类-水草之间的动态平衡来改善水体质量等方法,来实现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综合治理,从而以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为了保证土壤质量,我国可通过种植能源植物来吸收二氧化碳及其土壤中的有害元素,并应同时强化对固体废物等污染源的治理,以及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从而以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

    b.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环境科技支撑体系、美丽中国治理体系,从而可以为我国的绿色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绿色科技是赋能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美丽地球的重要手段。为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我国应特别重视对多种污染物一体化治理技术的研发应用,尤其是要将能源转化及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应用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国际能源组织(IEA)研究认为,目前针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相关技术,还有近一半尚未开发出来。因此,我国应当以节能减碳为抓手,来大力推动对能源高效转化、能源储备应用以及氢能源发展等技术的研发;既要培育生态产品,也要拓展能够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市场化路径,进而可以使得生态环境建设者、生态环境保护者劳有所得,并可以极大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的可持续性。

    c.我国一方面应积极推动数据采集、传输、集成、共享、综合利用等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此来提升生态环境的治理效率;另一方面还应通过不断完善相关的环保法律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并保障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能够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地深入实施。此外,我国不但应充分认识到森林系统作为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潜在价值,以及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从而以大力推动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而且还需要充分发挥出海洋、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应持续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并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及努力实现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发挥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其中实现“双碳”目标的具体途径包括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转化效率、提高生产终端用能水平、发展碳汇产业等。我国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通过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以绿色生产力来推动我国的经济转型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经学术研究表明,通过能源结构优化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实现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就必须合理发展油气能源,安全发展核电能源,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绿色氢能等可循环利用及可再生性能源。此外,我国还应鼓励发展煤炭开发及转化利用技术,并应通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而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体,以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电力系统(周宏春等,2021)。

    从能源转化和消费端视角来看,为了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就需要我国一方面极大地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另一方面则需要在终端消费环节努力提高我国的电气化水平及能源利用效率。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受风力、阳光等自然条件制约,导致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均存在着较大的间歇性、不稳定性、不可控性等问题,因而还需要通过加快储能及智慧能源的发展以进一步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

    由于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费,因此为了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还需要从需求端发力,应通过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来拉动供给端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升级。为此就需要增强我国全社会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应积极倡导绿色的消费理念,并可通过采取鼓励公众使用节能型环保产品、完善绿色产品认证采信推广机制、鼓励家庭垃圾分类、实施“光盘行动”等具体措施,从而使民众不但能够养成节约资源与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而且也能够把建设美丽中国逐渐转化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我国还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生产关系,使之能够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为此,我国既要促进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创新政策与环保政策之间的协同,又要完善财税、金融、投资等管理体制,并可以通过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从而以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之中。此外,我国还应从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入手,来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难点、卡点,应通过健全中央环保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以及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和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制度,进而达到能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目的。

    5177c68e7108bf64667126c2a662707.jpg

    参考文献略

    中经总网 世界品牌研究院 竖版 品牌展播 中国品牌 世界共享.jpg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世界品牌研究院

    世界品牌研究(工作)办公室

    (备案编码:11010910200873)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总编审:王海珠

    总监制:熊辉

    编辑:郑建华 刘信春 

    本网智库专家推荐: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北京媒体团-全媒体宣传矩阵(重点合作支持报道):中经总网、中经在线、《祖国》杂志-祖国网、《中国企业报》、《企业家》杂志、《中国化妆品》杂志、人民政协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中华网、中国报道网、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旗下拥有商标:中经总®网、中经三驾马车®;及版权:中经总网©、中城环球©、中经智谷©、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世界品牌智库©、世界品牌盛典©、世界品牌之夜©、向世界推介·中国品牌©等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中经总网 联合共建 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jpg

    财神到 3版 加红色背景 加二维码 加印章金色副本.jpg

    ■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 中经总网【内部简报】-组织专家企业家考察团走进企业交流合作

    ■世界品牌研究院 简介

    ■ 中经总网专家智库“智囊团”及重点合作机构

    ■ 中经总网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品牌峰会论坛活动

    ■ 合作推介| 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 合作推介| 世界酒店联盟WHA简介

    ■ 合作推介|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简介

    ■ 合作推介| 博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简介

    ■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 合作推介| ASTIC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介绍

    ■ 合作推介| 世界物联网大会介绍

    ■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中经总网》只用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