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北京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带到会上,履行好人民赋予的职责,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中国经济报道综合报道。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李申虹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明确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要求,《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也规定了推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政府责任。但是,李申虹认为,目前北京市托育服务还面临托位不足、价格偏高、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
“根据2021年4月政府部门对全市托育机构的摸底调查结果,我市实际运营的各类托育机构351家,托位数19972个。”李申虹解释说,按照国家“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关于千人口4.5个托位的要求,以北京市人口总规模2300万计算,“十四五”末北京市需提供托位10.35万个。目前北京市千人口0.91个托位,距离“十四五”目标要求缺口较大,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李申虹建议,应从四个方面加快推进北京市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坚持公益、普惠发展的基本方向,将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畴,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与建设,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
二是通过土地优先保障、税费减免、专项补助、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多方参与,支持各类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建设发展,建立多主体、灵活多元、开放多样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体系。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等。
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托育行业的人才供给,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可根据需求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是加强对托育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机构准入标准,出台托育机构服务标准,对托育机构师资、课程质量、食品安全等开展动态评估,逐步引导托育机构质量持续提升,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光明网)
中国经济报道综合
编辑:姚咏梅
相关话题:
▶黄勇代表:落实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法治保障,服务“两区”建设发展
▶李莉委员:建立以大企业牵头、其他主体积极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融合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