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民论坛》发表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蓝军的署名文章《传播弘扬民族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章强调,中国民贸立足社会组织的职能作用,从规律方法、工作格局、重要任务等方面,充分动员社会力量传播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民族文化IP,扎实推进民族工作取得新成效,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突出的连续性以及影响世界的文明逻辑。文化是一种无形资源,社会组织是能够将文化活化、创新、创造、转化的公共组织与重要平台。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民贸”)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立足社会组织的职能作用,从规律方法、工作格局、重要任务等方面,充分动员社会力量传播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民族文化IP,扎实推进民族工作取得新成效,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塑造民族文化IP,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文化力量
中华文明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经时历世、同根同文、持续至今的国家体制与文明形态。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与礼乐文化密不可分。礼乐既是维持和优化社会生活秩序的文化规制,也是各民族传承融汇、共同塑造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成为华夏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根本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出圈”的当下,传统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起源与组成部分,应当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地方政府的牵头引领下,由社会组织动员整合会员企业、智库专家、投资机构、设计团队以及咨询顾问等社会资源,围绕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氛围、文化品牌、文化形象、文旅商贸等内容,以文化营销理念孵化民族文化IP,结合文化活动、会展旅游、产业招商、形象展示等载体进行多渠道、多方式、多平台的目标营销和宣传推广,以极具标识度的文化产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文化磁场和发展动能。
近年来,中国民贸搭建起了全国民族地区发展大会、城市民族工作专班等推动民族地区、高校院所以及会员企业深度合作的民族文化发展平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成功孵化和推出了民族娃娃—“石榴籽”民族团结IP,从促进各民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的视角,创新文化营销手段,努力为传承和弘扬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添砖加瓦。
传承创新民族非遗,
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中华文明自省包容、和谐共生、互鉴互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近年来,少数民族珍贵、濒危和具有重大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重视和保护,显著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截至2022年8月,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艺术、传统医药等十个类别、超过1500项非遗内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诸如仡佬族民歌、赫哲族嫁令阔、独龙族民歌、门巴族萨玛民歌、俄罗斯族巴扬艺术、踢踏舞以及畲族彩带编织、德昂族酸茶制作、塔塔尔族传统糕点等融入少数民族日常生产生活的非遗技艺,充分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本真与朴实。
中国民贸下设的非遗中心邀请民族技艺大师及非遗传承人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非遗技艺展示与讲习,在推进民族非遗传承保护过程中,推陈出新了包括唐卡、瓷器、竹编等饱含文化意蕴的文创产品,活化推广了宝贵的非遗文化,奏响了社会资源整合助力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交响曲”。
同样,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目前,仅有苗、壮、蒙、藏等数量较少的民族医药诊疗技术和经典验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承。少数民族医药面临着药理探析、受众人群、传承体系、临床实践等方面的发展制约因素,需要得到科学引导、有效规范、大力扶持。
中国民贸在2019年设立了民族医药工作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少数民族特色医疗传承创新、保护开发工作,成立了大健康产业联盟与民族医特色专科联盟等专业机构,动员社会力量和会员企业帮助民族地区加强民族医优势专科建设,推进民族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民族医特色康复能力提升工程,在蒙医临床、“三高”防治、养生保健、专病专治等领域与多省区民族医院开展了深度合作,通过社会组织平台助力中医药、民族医药焕发新活力,在传承创新中擦亮中医药“金字招牌”。
培育民族文化人才,
增强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
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实现价值转化,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复合型人才紧缺、学校办学活力不足、创新发展滞后和青年人才断档等“人才瓶颈”。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多分布在民族地区,广大社会组织认真落实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积极加入对口帮扶机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以包干包片方式,搭建桥梁和对接平台,推动帮扶工作精准化服务和推动各地特色文旅产业发展;针对以民族风情和文化品位为特色的新型小镇、民族村寨、传统村落、民居民宿、乡村客栈等文旅生态产业项目和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着力培养集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的专业人才;同时,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公益能量,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使用,带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复合型民族文化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中国民贸将充分发挥雪域工作委员会、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等专业领域的分支机构职能作用,引导、对接会员企业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社会组织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首要位置,总结深化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开展“一户一大”、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返乡创业等乡村人才培育方面的工作成果,不断拓展在重庆民族区县开展一乡一品人才培训的创新载体,通过兴办集民族传统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劳动就业培训于一体的民族职业技术院校和中国一乡一品产业学院,开办民族技艺大师及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促进民族文化和职业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民族医药振兴事业深度结合,培养能够胜任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专业技术人才,助推民族文化焕发生机。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
做好民族文化国际传播交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伴随国内外形势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需要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统一战线各方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等领域发挥“民间队”的优势和作用,做好民族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努力达成正向传播与交流分享,动员全部社会力量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组织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深刻把握、深入践行“两个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民族团结共奋进的物化传播载体,主动融入国际传播体系,注重国际传播效果目标,通过举办博览会、国际论坛等活动,加强各国民间人文交流,将中华民族悠久传续的饮食、服饰、音乐、体验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从形象、故事、包装等方面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产品、新表达,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以社会组织方阵集合国际传播有效资源,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关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道路的故事,展现美美与共的中国形象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以文化交流互鉴、文明成果共享助力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
中国民贸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守护、传承、发扬中华民族文化根脉,在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更加突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性、共同性和包容性,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轨迹,把新时代民族工作推向崭新的历史阶段。
(作者:蓝军,系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
来源综合: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链接:http://www.ccpnt.org/article/8065.html
中经网·中经在线专题系列报道: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蓝军出席“2023重庆智能制造高峰论坛”
■《人民论坛》发表蓝军会长署名文章:传播弘扬民族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民贸助力麦麦科技签约重庆巴南 打造西南地区智慧农业新高地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应邀出席“第二十九届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副会长高福带领企业代表团到康乐县进行调研考察
■以高质量执行推动协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民贸召开2023年度年中工作总结大会
发布:中经网·中经在线
责任编辑:王海珠 熊辉 郑紫文
专家推荐:高福(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副会长)
(中经网·中经在线 欢迎各界供稿 13520414009 1304113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