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红星新闻推出《十年深改:那些被改变的人和事》大型策划报道,以“人物”“故事”为切口,深度解剖这十年深化改革的不同切面,立体展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磅礴画卷,致敬十年深改。10月15日,红星新闻专题刊发了文章《十年深改|一艘来自特区的“冲锋舟”,掀起职教改革激昂的浪花》,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当好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第一艘“冲锋舟”为己任,经历高职教育探索、聚焦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争创一流”的发展之路进行了全面报道。现转载全文如下,与广大师生共勉。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这是该法自1996年诞生后,实施26年来的首次成功修订。新法第三条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这意味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入新的法治化进程,也意味着职业教育“类型”地位在法理上得到了更高保障。随后在8月的天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召开,会上《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公布,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绩:职业教育不只关乎教育本身更关乎民生:2013年至2020年年底,累计有8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
职教改革和发展如逆水行舟,政策和学校层面都在不断摸索前行,排头兵是否能打好头阵至关重要。作为连续7年居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首位的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职院)或许可以成为审视中国职教发展未来的窗口。这艘来自特区的“冲锋舟”已经掀起了激昂的浪花。
引入企业认证作为双师标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这所以当好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第一艘“冲锋舟”为己任的学校经历了高职教育探索、聚焦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争创一流”的发展之路。
深职院党委书记杨欣斌介绍,学校连续7年位居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首位,入选全国“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10所A档建设单位之一,2022年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国内高职院校唯一),致力成为全球职业教育数字化的领导者。
有成绩背后是有探索,对于过去十年里职教改革重要内容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职院也有自己的心得。在2012至2021年的改革中,中国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从111万人增至129万人,增幅17%,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超过50%。
深职院教材特等奖获得者王静霞教授指导学生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宋荣,是该校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他向红星新闻介绍了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举措之一:“引入企业认证作为双师标准,培养博士技术能手。”也就是将华为等领军企业的认证作为双师资质,引导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通过企业培训成为“双师型”教师。
目前深职院的多数新教师都拥有博士学位,在学历和知识上无可挑剔,但大多缺少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因此新教师必须去企业进行实践来考取相关认证,完成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以与华为的合作为例,教师获取的企业认证包括各个技术方向的HCIA(华为认证ICT工程师)、HCIP(华为认证ICT高级工程师)、HCIE(华为认证ICT专家)及华为认证讲师。
在完成认证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产业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更新迭代自己的授课内容和课堂设计,使校内的教学更符合行业和市场变化趋势,达到精准培养人才的目标,能够有效规避职业技术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轨的情况出现。
职业教育定位的明确意味着要注重行业和企业的参与度。在宋荣看来,新要求下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适应教学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注重校企合作育人;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育人不能再局限于校园之内;三是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的创新,要打破以往与普通教育类似的“课堂讲”模式,应该深入企业进行实训;四是课程设置和内容要跟踪产业变化不断进行更新迭代。
“我们基于具体的项目来开展协作教学,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形成协作共同体来实施教学过程。”这种注重创新、校企密切合作、紧跟行业需求的团队教学方式,使深职院的人才培养更符合产业需求。截至2021年,深职院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88.02%,远超过全国50%多的比例。
产业链的需求就是办学逻辑的起点
校企双主体育人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机制之一。深职院的每个专业都要面向对应产业链,联合1家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所特色产业学院,把产业链的需求作为办学逻辑的起点。目前成立了华为ICT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等14所特色产业学院。
宋荣以集成电路专业的一项课程实践为例,说明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给学生讲解集成电路的设计课程时,教师只能从理论上阐释没办法带学生实际操作,深职院就寻求与企业一道完成这项课程教学。“我们以‘丽湖1号’芯片设计为载体,将学校‘集成电路设计’传统教学与企业SOC全流程方法相结合,基于真实的产品或工程案例进行校企模块化教学。”经过“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学生们共同完成了“丽湖1号”芯片的设计,并且完成了多项应用案例的开发。得益于这种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开展教学的模式,双方还合作进行了“丽湖2号”“丽湖3号”教学案例的开发并形成了相应的教学资源,研究成果可以为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深职院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王贤辰博士参加省技能大赛
此外,产教融合能够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共同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使职业院校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源头创新。深职院近三年来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覆盖1600余家企业,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项,科研到账经费达6亿元。
宋荣负责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每个月至少走访1家与专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团队教师每年至少到企业调研2次,主要了解产业人才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及时发现技术需求,为企业排忧解难。深职院把这种调研称为“千企大调研”。
在实地调研中,教师们总能发现各种新需求。一次调研发现,除了政府重点关注的关键技术,中小企业还被一个具体问题所困扰。随后刘鸫根、宋荣、余菲等团队教师组成课题组,开始深入相关头部企业以及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进行专题调研,半年后形成了一份完整的决策咨询报告,相关对策建议直接助推了整个产业发展。
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到100%
满足行业需求、适应市场变化是职业教育育人的准则。它要求各院校面对变化迅速调整学生培养方案,实现人才链无缝对接产业链。在适应变化上,深职院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100%。同时将企业的技术标准转化为课程标准,与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标准81个,对接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培训包1000多个、编写教材200部。
杨欣斌以通信技术专业为例,向红星新闻介绍了“课证融通”模式。该专业与华为共同开发认证标准,同时按照新的认证标准,重塑课程体系。
深职院教学课堂
近年来中国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但ICT技能人才的培养滞后于产业升级需求,领域内长期存在企业找人难、高职生就业难的双向错位问题。早在2006年,深职院和华为就开始探索合作模式。华为作为龙头企业拥有职业学校所不具备的先进设备、前沿技术和完备的人才认证标准,同时企业也需要与深职院这类优秀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培训人才,满足上下游庞大的ICT人才用工需求。华为认证工程师是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标杆,通过该认证对于学生来说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将大大提升。
在持续的合作中,双方开始共建ICT专业、共育ICT人才。两方根据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设定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等认证标准,同时开发与认证标准相适应的课程,将企业原本面向社会在岗工程师的认证融入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打造了一套适合零基础在校生学习的方案。
这套方案会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和行业需求实时变动。深职院与华为共同开创的这套认证和课程标准,已经推广至全国其他高职院校,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
杨欣斌告诉红星新闻,截至目前,通信技术专业已培养了300多名通过世界顶级HCIE认证和2000多名通过华为各等级认证的顶级ICT人才。与华为合作的教学改革成果也荣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实现了广东省各级各类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零”的突破。
高职院校的研究并不“低人一等”
在正确看待职业教育的问题上,杨欣斌认为,大众应该对职业教育的价值有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机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薪资待遇、职场晋升和社会地位有很大关系。这一情况正在改善,伴随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等改革创新举措的推开,职业教育的学历“天花板”已被打破。
2019年11月27日,国务院推进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深职院召开,谈到高职院校的研究与普通高等院校研究的区别,杨欣斌认为,普通研究型大学所做的研究更接近于系统的、原创的基础型研究,而高职院校的研究注重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应用研究的内涵其实非常丰富。
2019年11月27日,推进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深职院召开,参会代表现场参观智能科学与工程技术试验平台
社会常常把普通高等院校的研究视为“高大上”,高职院校的研究则被一些人视为“低人一等”,在杨欣斌看来,两者不分高低,只是侧重点不同:“高职院校的研究与企业应用吻合度比较高,企业要把技术转换成产品,我们就是研究怎么样把技术应用好,转化成产品、转化成生产力。”
深职院2010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刘建是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创始人,他告诉红星新闻,大学生活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收获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都成为他后来创业的基础,在深职院的学习帮助他这个外乡人在深圳扎下了根。
在什么是合格的职业院校学生、什么是合格的职业教育这个问题上,杨欣斌认为职业教育不仅赋予学生技术技能,更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能够跟上企业或技术变化,同时具备从技术岗迁徙到其他岗位的能力,就和普通教育的学生一样,“成功的职业教育应真正成为一种类型教育,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层次教育。”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
综合发布:中经网·中经在线
编辑:熊辉 王海珠 李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