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打造绿色企业 引领“无废城市”新风尚

    中国经济报道  2022-04-13 13:02     浏览量:127827

    ——董氏区域循环一体化理念创新与实践

    【本网讯】走进华夏董氏实业集团大楼和董配永的办公室,随处可见的是利用旧材料做成的各种办公用品。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的椅子、沙发是从垃圾分拣中心回收回来的,我们简单维修一下,包个皮,有的自己用,有的捐给学校等其他有需要的地方了”。不了解董配永的人一定会好奇:这是怎样一位企业家,能够带领他的团队、他的企业走向一条绿色、节约、环保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大转型:从“矿山开采”到“有机农场”,从“开矿人”到“新农民”

    上世纪九十年代,董配永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以矿采业为重点。经过多年的企业经营,董配永逐渐意识到:矿产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而且是很有限的一次性资源。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一次性资源不仅是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也会使企业走向不归路。更重要的是,资源消耗和能源枯竭最终会断了子孙后代的发展之路。尤其是,面对着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的大背景,看到每年一、二、三产业通过消耗大量的资源产生大量的垃圾,董配永认为,只有大搞循环经济,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才能使有限资源无限循环,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些考量,促使董配永带领企业果断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转型。

    2000年开始,董配永开始带领企业发展有机农业。通过考察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外农场,董配永发现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地价值不可估量,而且亟待保护利用。用他的话说,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保护黑土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全世界的黑土地“版图”中主要有乌克兰、美国和中国三大板块,中国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绥棱县的黑土地是松嫩平原地区含硒量很大的一块土地,靠近小兴安岭,自然条件优渥。于是,就在十八年前的2004年,董配永通过网上招商、公开竞标的方式,承包了黑龙江省绥棱县一个具有两万多亩黑土地的农场,后命名为天华农场。

    “农场全部采取有机种植,一点化肥没有,一点农药不上,只为了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20多年来,为了防止黑土地受到工业污染,董配永坚持严格要求企业不能在黑土地上施化肥农药,甚至连车辆都不许进入,地里一个塑料袋都见不到。二十年来保持这种严格环保的生产方式显然是不容易的,董配永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农场黑土地的肥料来源就是周边地区养殖的牲畜;夏锄时节,每天到农场铲地的最多达三千多人,甚至董配永也经常到地里和大家一起干活。

    在董氏集团的农场里,黑土地的投入和产出几乎不成正比。因为农场的黑土地是免费给老百姓种的,并且董氏企业高价回收农作物,只有一条要求就是不能上化肥和农药。“市场上的黄豆一块七八,顶多两块钱一斤。农场种的黄豆,三块钱回收,遇到年景不好产量低的时候我们三块五一斤回收。”董氏企业工作人员如是介绍。

    正是这么严格的生产要求,如今董氏集团的黑土地农场生态环境不仅恢复得好,而且发展得更好。在黑土地的农场里,董配永探索出了适合黑土地的休耕制度,使得黑土地的整个生态系统里的动植物能够和谐共生,保持生态平衡。黑土地涵养了优质的水源,肥美的鲫鱼和青蛙在水池中和谐共生,这是大自然本身的魅力。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每年在黑土地保护上,董氏集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为了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来保护黑土地,董配永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2015年时提出了“保护黑土地”的提案,社会影响十分重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二十多年来,董配永在黑土地保护问题上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坚实有力的判断,再一次凸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意义。

    先进理念引领:“天无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从黑土地保护、垃圾处理、废物利用,再到董氏集团区域一体化循环经济的实践,这是一个完整的从理念到行动的体系脉络,即是从董配永“天无弃物”理念出发,在企业经营的框架下不断深化的实践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董配永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中所具有的敏锐眼光和战略思维。

    引领“无废城市”垃圾资源化。从2017年开始,董氏集团与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乡以政企协同推进模式进行合作,政府提供生产场地和办公用房,企业出资金、技术、设备和人员进行建筑垃圾处理。当时许多不法分子的做法是将建筑垃圾运走后埋到地下,造成了水源和土壤的双重污染,环保危害十分巨大。董氏集团的垃圾处理则采取了对环境友好的策略,在朝阳区十八里店乡、三间房乡开辟了5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基地。在建筑垃圾最多的时候,董氏企业投入了21套设备,4年多的时间里,已处理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及生活垃圾1000多万吨,是北京乃至全国目前投资数额最大、处理规模最多的民营企业。各种骨料、混凝土、免烧砖等再生产品已被首都新机场高速、天华小区、北京公厕改造、朝南森林公园和小武基公园等建设单位选用,为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和“蓝天保卫战”贡献了力量。

    早在2017年3月,董配永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垃圾回收和分类处理的建议。我国城乡每天产生的大量垃圾以及废旧物资,由于得不到有效处理而堆积如山,每年垃圾占用土地200万亩以上,污染流域大约2000万亩。同时,他还建议调整目前政策资金投向,把用于填埋、焚烧上的政策和资金,调整一部分投放到资源化处理利用项目上,“这样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今,垃圾分类回收的理念已经在全国各个城市落地生根,积极践行环保理念已成为许多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惯习,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延长“废弃物”的使用寿命。这些年董配永一直秉持着一种理念,那就是“天无弃物,化汰为利,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思考,董配永不断形成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判断,从而坚定地走上了从源头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之路。在董配永看来,没有什么垃圾,只有没有利用好的资源。所以我们看到了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场景,董配永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也将这种理念贯彻到了董氏集团治理的过程中。董配永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抓好垃圾、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分类处理,再生利用,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正是基于这些认识,董配永和他的华夏董氏兄弟集团对垃圾资源化利用,做了富有成效的尝试。

    董配永介绍说:据统计我国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在4亿吨以上,不但产量与日俱增,而且其中的“含金量”不断提高。事实证明,科技越发达,淘汰的物品越好;生活节奏越快,产生的垃圾越多;越是富裕的城市,垃圾“含金量”越高。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垃圾堆往往就是一座堆金积玉的“城市矿产”。这些垃圾处理得好就能变成财富,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就会造成资源流失、占用土地、污染水源和空气,最后必将成为资源的“漏斗”和环境的“杀手”。

    大力发展区域一体化循环经济。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循环经济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第二种是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最后是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在董配永看来,董氏集团正在努力实现从企业内小循环上升到区域层面上的循环经济。董配永认为,循环经济要通盘考虑一、二、三产业,打通、拓展和延申各产业间的循环链条,形成耦合共生的闭环式产业链,这样才能赋予循环经济永不枯竭的生命和动力,让循环经济真正循环起来。这种模式可以通过一个中心,若干个循环链条进行布局。董配永和董氏集团已经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展区域一体化的循环经济试点,以唐山市古冶区生产用水为例,古冶区有开滦集团下属五家煤矿,为了保障安全生产,不得不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抽排地下水,每年抽排地下水1.2亿吨,这些地下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被利用,其他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地下水被当作废水排入河道,每年大约浪费一亿立方的淡水资源。如果应用区域一体化新循环经济模式,把煤矿抽排的矿井水均和利用,应用于下游企业,每年可以节约淡水资源1.2亿立方。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

    董氏区域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一旦推广复制,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实际上,当前大力推广这种区域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还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如何使企业内部小循环上升到企业间的中循环乃至社会层面的大循环,不仅需要企业之间达成共识,也需要政府出台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躬身实践:坚持企业的社会责任优先,反哺社会生态文明

    作为从河北唐山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董配永后来走上黑土地保护、废物利用的环保模式看起来似乎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基,但董配永超越了传统,延展出了现代企业家的发展新模式。

    对于同事来说,董配永的“责任感”似乎太大了,以致于大家认为董配永不是“挣钱第一”的企业家,而是把社会效益和良心放在企业经营和做人原则的第一位。在黑土地里种粮食,董配永从来没有想在黑土地上挣多少钱。谁都知道做农业投资项目时间周期长,见效慢,而董配永却投了四千五百万。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本?他没有算这个帐。但是董配永知道,黑土地是无价之宝,有机食品是珍贵物品,创造更深更远的社会效益不能急也急不得。

    3.jpg

    董配永从唐山走向了北京,走向了国际市场的大舞台,但他总是心系家乡,心系生养他的家乡父老。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唐山,唐山封城之后董配永寝食难安,再次伸出援助之手,为唐山抗疫捐赠600多吨有机大米、白面。除此之外,董配永对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要求极为严苛和简朴。无论是在吃的还是用的,董配永都践行着他的“循环经济”理念,能省的一定要省,能继续用的就不能扔。他的“苛刻”也影响他的妻子以及三个孩子,“家人们都以董配永为榜样”。如果仅仅从生活和外表上看,谁能想到这是一位企业家呢?

    董配永的循环经济理念,从“天无弃物”到区域循环经济一体化,都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核。而这,也是董配永多年以来一直追求的。董配永的理念不仅影响自己、家人,也影响着董氏企业、员工乃至社会上更多的人群。“要真正有益于人类”,这是董配永和董氏企业无论在黑土地保护还是董氏区域循环一体化经济上一直坚守的信条。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与其衡量董氏集团有机农场产生的经济价值,不如想一想董氏集团在黑土地保护乃至董氏区域循环一体化理念中呈现出来的巨大社会效益。经济价值可以量化,而社会效益尤其是生态文明保护却是无价之宝。如今的董氏企业,在董配永的带领下,按照提出的碳中和、碳达峰要求,正在朝着“零排放、零填埋、零污染”的“零”做文章,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奋斗。

    当前只靠一个企业家还不够,我们希望全社会形成一种循环经济理念的共识,通过董配永和董氏企业的案例唤起更多人对环境生态的保护意识,让循环经济模式切实发挥更大的正向作用,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和谐共存!(陈宝忠、肖利平、姚咏梅、李艳菊)

    综合报道:中国经济报道

    编辑:王海珠 郑紫文


    - 重点推介 -

    中国经济报道-“落地各省市县”系列重点项目

    ↓↓↓

    附:“落地各省市县”系列重点项目:

    项目推介|“健康中国”国家重点工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重点项目

    项目推介| 中国冰雪-《后冰雪情缘》综合文旅项目——成功助威冬奥后,为中国冰雪经济添一把“火”

    项目推介|“易快停•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集投融资、建设、运营、停车后服务产业链于一体的城市停车服务

    项目推介| “无人驾驶观光车”打造智慧景区文旅项目

    项目推介| 新农创集团:为全域乡村振兴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项目推介|“中国名特优商品”评价认定助力中国品牌打造

    项目推介| 全国首届“兴品官”主播大赛暨数字乡村互联网营销师大赛

    项目推介| 北交所上市直通车——玖零中创上市加速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产业链服务 实现快速上市

    项目推介| 苏州园林产业集团:姑苏印象·旅居小镇-落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项目

    项目推介| 《中国推介》栏目:向世界推介中国 向中国推介世界

    项目推介| 一村一网——数字乡村应用软件 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推介| 百望云·数字商业平台 园区赋能业务

    项目推介| 林业与草原局碳汇开发交易项目:助力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项目推介| 胡润百富全球500强俱乐部:从“走出去”与“引进来”打造招商引资的“品牌之都”

    项目推介| 国际高新技术研究院——国家级超级项目孵化投放综合性平台

    项目推介| 东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民族软件业的引领者

    项目推介| 未来人居国际产业集团——全球智宅装配产业运营商

    项目推介| 七星生态集团:一站式生态产业建设和运营综合服务“管家”

    项目推介| 光大国信环保科技固(危)废资源化体系:打通固废综合利用的最后一公里

    项目推介| 中国科学院喀斯玛科技孵化器:搭建公共孵化创业服务平台

    项目推介| 中国科学院海外人才创业园及孵化器:构建“中科院公共孵化创业服务平台”

    项目推介| 国家科技部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示范区

    项目推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林草行业咨询设计的排头兵、国家队

    项目推介| 国家发改委基金债产品(国信中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推介|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电国际新能源——《新能源项目投资意向书》

    项目推介|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中化学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工程领域的领军者

    项目推介| 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项目

    项目推介| 中国船舶集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专业化大型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产业平台

    项目推介| 中国华电集团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国内一流的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

    项目推介|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良业科技集团股份公司——光科技服务商 用光讲好城市故事

    项目推介| 中国航天建设集团——航天领域全流程一体化的智能建造解决方案

    重点项目推介| 中国华录集团“数据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项目

    项目推介| 中信集团“产业+科技+金融”千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

    ■简介| 【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共建永不落幕的“各省市政府三招三引政企合作平台”

    ■简介| 【京忠智库】——汇集雄厚国内外高端专家学者队伍的“大型国际公共关系智库”

    ■简介| 【中国经济报道】——以项目运营为主、媒企会联动发展的“开放型融媒体产业智库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经济报道 关于我们.png

    中国经济报道独特的“1+3+6+N”发展思路:

    1:1个平台:“开放型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3:3驾马车:“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

    6:6大产业智库:“专家推介(专家库)、人才推介(人才库)、企业推介(企业库)、项目推介(项目库)、机构推介(投资机构库)、招商推介(招商信息库)”

    N:N个供需链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N个供需链接


    点赞gif.gif

    中国经济报道 入驻平台副本.jpg


    中经聚焦.jp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及各省市人民政府驻京办、各省市商协会、上市公司、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各大金融机构资源,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三驾马车+”联手发力赋能企业.pdf

    ▶ 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pdf

    ▶ 中国经济报道 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pdf

    王京忠总编辑介绍《中国经济报道》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经济报道-《落地各省市重点项目库》特别专题-联系人熊辉.jpg

    【责任编辑:郑紫文】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