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新时代实践故事 | 追梦路上的大湾村——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的脱贫致富路

    中经总网  2024-05-11 17:42     浏览量:228573

    中经 头部图片 报道中国影响时间 融合发展共创未来副本.jpg

    作者:陈仁喜 王凤霞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安徽省面积最大的山区县。革命战争年代,金寨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的主要发源地,10多万英雄儿女为革命流血牺牲。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根治淮河水患修建梅山、响洪甸水库,金寨10多万群众搬离家园、10多万亩良田淹于库底。2011年,金寨列入36个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花石乡大湾村就是全县最贫困的71个山村之一。

    “大湾好风景,出门就是岭,不是石头绊了脚,就是茅草割了颈。”这曾是大山深处的大湾村的真实写照。为了摆脱贫困,村里的人开山修路、外出务工,奋斗了几十年,但直到2014年底,全村921户3521人中,仍然有575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近17%。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考察调研,与乡亲们共商脱贫攻坚大计,指示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给大湾村干部群众以极大的鼓舞。大湾村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认真落实各项政策,不断挖掘发展潜力,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稳步向前。2018年大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32元,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湾村产旅融合发展成果丰富,如今更是紧抓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机遇,走出了一条“山上种养、家中迎客、产旅融合”的振兴发展之路,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步增加。

    抓党建促发展,不让一户贫困家庭掉队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周末见到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时,她正在与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视频,叮嘱女儿在家要听话,认真把作业写完后,才能出去玩。

    2015年7月,30岁出头的余静刚休完产假,就从县城来到大湾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为了尽快熟悉村里情况,余静立即带领扶贫工作队走访全村37个村民组的贫困户。冒着酷暑翻山越岭,挨家挨户摸实情、刨穷根。通过深入细致的集中调研,工作队很快掌握了贫困户的真实现状。因病、因学、缺少劳动力、住房无保障、无就业岗位,是很多家庭的致贫原因。

    余静与村两委班子反复讨论后,拟定了精准扶贫工作“六抓”总体思路:抓班子、带队伍,建强基层组织,解决脱贫攻坚的根本问题;抓关键、盖新房,改善住房条件,解决贫困群众的安身问题;抓保障、建机制,落实各项政策,解决贫困群众的安心问题;抓基础、搞建设,美化村庄周边,解决脱贫攻坚的环境问题;抓产业、育龙头,提供就业岗位,解决贫困群众的增收问题;抓统筹、共发展,夯实经济基础,解决全村的整体脱贫问题。

    为增强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大湾村实施了党建促脱贫“四联四帮”工程,即生产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就业联动、帮带劳力务工,经常联系、帮解生活难题,思想联络、帮提精神状态。树立党员的责任感,增强能人大户的帮带自觉性。余静设法组织全村61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73户贫困户“结穷亲”,充分发挥党员的主心骨作用,增强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不让一户贫困家庭掉队。

    2016年,余静当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面立下“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的“军令状”。她天天“泡”在村里,一年近300天以村为家,动员陈泽平户易地搬迁到新的安置点、帮助汪能保户办理住院报销手续、查看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情况……

    2017年10月,选派任期即满,余静毅然申请留任,至今已是来到大湾村的第9年。她一心扑在村里的工作上,以超出常人的付出,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成为村民眼中的“好闺女”“好妹妹”,却成了女儿想见却不能见的“陌生人”。提及女儿,余静满是愧疚。“我是在手机里看到女儿一天天长大的,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会走路、第一次上学……”女儿的成长之路,她缺席了很多重要场合。

    但是,余静见证了大湾村的所有重要时刻。贫困户62户201人搬进集中安置点的二层小楼、游客接待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贫困发生率降为零、大湾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湾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大湾村党总支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她说驻村9年,增加了自身的经历和阅历,精神也得到了洗礼,由衷地为大湾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欣喜,能在大湾村工作倍感光荣,女儿也非常喜欢大湾村的美丽风景。

    如今的大湾村,建成标准茶园5000亩、年收益1500万元,吸引游客50万人次/年、旅游收益7000万元,还种植桑树800余亩、黄精等各类中药材400余亩,全村54户群众发展农家乐、农家小院和旅游民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空白发展到2023年的241万元。

    党建引领发展。大湾村通过党建引领,精准识别贫困户、量身制定帮扶措施、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发挥了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汇聚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大湾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党旗飘扬,哪里就发展兴旺”已成为真实写照。

    能人带头、产业带动,贫困山村的富裕路

    “大家可以先尝尝口味,不好吃不要买;然后网上搜一下价格,如果这里不是最便宜的,你们也不要买。”朱先富在农产品展销中心的一楼大厅,端着各类零食样品,一边分发一边吆喝着。

    朱先富是大湾生态农业公司的负责人,通过改良产品口感深耕金寨山核桃、小香薯等产业,年产值超1亿元。2023年,他看到大湾村的优势资源和强大流量,为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农文旅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投资400余万元,在花石乡大湾村建立农产品展销中心,按照高速服务区的模式进行布局,集金寨特色农产品加工、展销与体验中心于一体,免费提供茶水和休息区,旨在给游客最舒适的体验感。

    “二楼是餐饮区,每桌都有免费品尝的样品,我对我的产品有信心,很多人吃了就会买,而且会成为回头客。”朱先富自豪地说。他与时俱进发展产品电商,打造了“俏俏果”山核桃和香薯干两款网红产品,帮助金寨山核桃和红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提升了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和附加值。通过农文旅融合和产业融合,农产品展销中心经营10个月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销售农产品和餐饮收入近300万元,提供了42个稳定就业岗位。

    做实产业、联农带农,是朱先富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在大湾村,他采取“龙头+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免费发放种苗、无偿提供技术指导、保底价回收产品,带动群众种植小香薯和贝贝南瓜500余亩,35人就业增收80万元。

    “我是学农业技术出身的,一直在折腾一件事,那就是通过技术改良,让城市的消费者爱上山里的土特产。”朱先富与大湾村进一步合作,引进玉木耳栽培技术,建成大湾村玉木耳基地。基地由菌物学家、院士李玉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实行“科技专家+村集体经济+示范基地+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五位一体的产业兴农模式,当年实现村集体分红14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务工超60人、增加工资收入50余万元。

    先富带动后富。大湾村的交通越来越方便、游客越来越多,吸引了更多的能人前来投资建设项目,返乡创业农民工群体也日益成为现代农业的拓荒者、产销对接的链接者、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大湾村已发展农民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9家、产业带头人15人,通过提供就近务工岗位、帮助发展庭院经济等措施,为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曾经的脱贫攻坚“硬骨头”,已华丽转变为增收致富的幸福乡村。

    靠勤劳摘掉穷帽,用双手编织美好生活

    见到陈泽申的时候,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正在埋头编竹筐,一双巧手之下,竹篾飞快地上下翻滚。

    看到有人来了,陈泽申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熟练地与来人打着招呼,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在他家开座谈会的情景,介绍货架上的花生、野菜、小河鱼等土特产品。

    20年前,陈泽申的儿子在上海打工意外去世,后来儿媳改嫁、老伴因病去世,只剩下他和小孙子相依为命。因自己年纪大、孙子要上学、缺技术缺劳力,没有稳定收入,日子越过越穷,曾是重度贫困户。

    “当时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请来风水先生,调整门向、修建屏风,希望能改变家里的运势。”然而,一路走来,陈泽申渐渐明白,真正改变命运,要靠党的好政策,更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

    根据帮扶干部的建议,陈泽申主动申请免息贷款开始养羊,平时还种些天麻、在茶厂里当炒茶师傅,手脚勤快了,收入也增加了,当年仅卖羊就卖了12000元。2017年,陈泽申主动申请摘掉“贫困户帽子”,成为全县的“脱贫之星”。

    村民发现,这几年老陈精气神变了,越干越有劲。陈泽申说:“虽然70多岁了,但一想着许下的愿望还没实现,我就停不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泽申的愿望也在不断变化着。2016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小孙子高考能考个好成绩,成为一名大学生。孙子如愿进入大学后,陈泽申最大的盼头就是不为学费、生活费发愁,小孙子能安心地读书学习。村干部帮助申请的大学生免息贷款解决了每年的学费问题;陈泽申辛勤劳作,靠着茶厂上班、公益性岗位、光伏发电等收入保障了孙子的日常开支。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有了稳定收入,小孙子也顺利地读书就业啦!”2019年,小孙子顺利毕业,并在合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陈泽申很欣慰,但是又有了新的心思:孙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要多存点钱,将来帮他一把。于是,陈泽申在老房子里摆上几个货架,把自家和周边群众的花生、天麻、野菜等地方特产进行简单包装,竹笋、红薯、板栗等直接新鲜销售,当起了店老板。他免费为参观者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走访时的情景,讲述大湾村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加上价格公道,货品的销量一直不错,小货架每年能给陈泽申带来至少2万元的纯收入。

    如今,小孙子谈好了对象,陈泽申很满意,也格外注重个人身体健康了,每年按时参加村里的体检。他说,“现在干啥都方便,出行坐公交、体检到村口、快递送门口,我要把自己身体照看好,不能让孩子们为我的健康担心”。拿起快完工的竹筐,陈泽申说,“只有双手不停歇,按着正确的路子,才能编出漂亮的筐子。过日子就像编筐子,勤奋上进才能过上好日子!”

    勤劳才能致富。“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大湾村的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保持着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干劲,生活条件和经济水平年年都在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120元增长至2023年的17866元,大湾村的幸福大道越走越宽。

    大湾村的巨变不仅是金寨精准脱贫的缩影,也是脱贫攻坚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生动实践。大湾之路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在党建脱贫中的引领作用;乡村能人凭借技术和能力,先富带动后富,在产业脱贫中的关键作用;当地村民拒绝“等靠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在勤劳脱贫中的内生作用。在这些作用的合力下,大湾村脱贫致富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作者单位:安徽金寨干部学院】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众号、学习时报

    中国小康|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编审:王海珠 熊辉 刘信春 郑建华

    本网专家推荐:李伯祥(中关村人才协会全国产业振兴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专业导师、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特聘专家、中经总网·中经在线智库特约专家)

    1.jpg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报刊分会指导支持、中经总网旗下传媒及主流媒体联合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云经视、《中国小康》杂志、《祖国》杂志-祖国网、《企业家》杂志、《中国化妆品》杂志、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中国报道网、《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

    中经总网 联合共建 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jpg

    财神到 3版 加红色背景 加二维码 加印章金色副本.jpg

    ■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 中经总网专家智库“智囊团”及重点合作机构

    ■ 中经总网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品牌峰会论坛活动

    ■ 合作推介|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 合作推介| ASTIC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介绍

    ■ 合作推介| 世界物联网大会介绍

    ■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 合作推介| SPAC国际金融中心

    (网站声明:凡本网发布或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提供相应证据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