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69

    中国最大“独角兽”将IPO,联影医疗能否成为国产化替代一哥?

    中国经济报道  2022-02-26 08:45     浏览量:211599

    【编者按:中国经济报道-“中国独角兽”专题 建设现代化强国离不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的全球占比已超过35%,中国已成为全球初创企业的主要阵地之一。】

    联影医疗已经成为国内最有资格挑战“GPS”的大型医疗设备企业。2021年12月31日,联影医疗向科创板递交的招股书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联影在“GPS”的压力下慢慢长大了,但还没有像“GPS”那样强。这一轮医疗设备国产化替代的浪潮中,可能是联影医疗变强的机会。

    伴随政策起跑的联影

    2010年,张强从西门子离职,联合薛敏创立了联影医疗,落户于上海嘉定工业区。

    张强此前在西门子医疗先后任美国东南区市场开发总监、西门子医疗中国磁共振事业部总经理。在“GPS”三巨头占据九成以上市场的2010年,张强成立联影,的确很有想法。

    同样卖设备,大型医疗设备的单价在200万元至2000万元不等,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根本卖不上价。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2013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进口医疗设备的价格普遍高于欧美日等原产国50%-100%。

    长此以往,国内患者的就医费用居高不下,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替代迫在眉睫。

    迎接国产化替代,这可能是联影的成立初衷之一。果然,联影成立刚两年便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风口。2012年2月,《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出台,提出要对创新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当年5月,原国家卫计委展开了首批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并在8月就推动了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

    1.jpg

    在政策的助推之下,2014年,联影向市场推出了6款自主研发产品,涵盖1.5T超导MR、16层CT以及悬吊数字DR等,其中3.0超导MR和96环超清高速PET-CT可算是当期业内的首创。

    “中国高端医疗产业需要你们这样的排头兵,弄潮儿!”这是高层领导对联影的寄语。

    这样精准踩到时代的脉搏,可能令中国医疗设备领域的“老大哥”万东医疗也自愧不如。

    国产替代迎来狂奔的机会

    成立近10年里,联影医疗可谓战果累累。

    据招股书,联影医疗在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布局了完整的产品线,累计向市场推出70余款产品,入驻国内近900家三甲医院。

    2.jpg

    联影虽然推出了大量产品,不过账上长期处于亏损。2018年、2019年,联影医疗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亿元和-2.55亿元。

    长期亏损,何以为继?除向社会进行融资外,政府补助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据统计,2018年-2021年上半年,联影医疗获得的政府补助累计达10亿以上。

    联影的背后,站着的是上海国资的投资平台“上海联和投资”。上海联和投资曾与麻城影健、上海信投等公司向联影医疗采购27台医学影像设备等产品用以捐赠,合计价值超5500万元。

    但进入2020年,联影的亏损状况有所缓解。2020年,联影CT机售出了1277台,销量涨幅达107.98%;XR卖了1699台,涨幅达121.94%。这一年,联影医疗营收57.61亿元,扣非净利润达到8.78亿元。

    疫情推动了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的大规模应用,也再次让“国产替代”成为行业都在讨论的话题。联影迎来了机会。

    高端产品差距明显

    胡润研究院《2021全球独角兽榜》中,中国排名第一的就是联影。

    早在2018年估值就超过50亿美元。2019年科创板推出后,联影成为最被看好的科创板潜力企业。联影背负着国产化替代的重任,的确与国内同行拉开了明显的距离。但客观的说,创下多项国内第一的联影,实力与“GPS”之间的差距仍在。

    联影目前还没法摆脱核心元件的外部依赖。据招股书,联影旗下的MR产品、CT产品、XR产品、MI产品及RT产品中均有重要零部件需要向外企采购,如生产用的X射线管和平板探测器,部分球管和高压反应器、磁控管等。

    自有能力的薄弱,让联影的设备没法在高层次上与“GPS”竞争。以MR设备为例。2020年,联影医疗在中国MR设备市场的占有率达20%以上,行业排名第一,但在高端的3.0T及以上MR市场上市占率就略低了,“GPS”占据80%以上,碾压式夺得大额市场。

    3.jpg

    CT行业如出一辙。2020年,联影医疗在中国CT设备市场的占有率达23.7%,位居第一。不过分类来看,联影医疗多布局在64排以下的CT市场。在64排及以上CT的市场中,联影医疗市占率仅为14%,GPS再度夺得60%以上份额。

    越是高端的设备领域,联影与GPS之间的差距就越明显。要真正实现超越,除了要在研发上硬刚外,销售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4.jpg

    2018年-2021年上半年,联影医疗的销售费用和和研发费用基本持平。大型医疗设备的研发本身就耗资巨大,再加上销售范围扩大,对资金的要求极高。

    联影此次IPO,拟募资124.8亿元,主要用于5个项目:下一代产品研发项目、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化基金项目、营销服务网络项目、信息化提升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接近一半的资金会花在新型MI、MR、CT等大型设备的开发上。

    上市成功后,联影医疗有望比肩迈瑞医疗,踏入千亿市值高地。

    人才策略值得深思

    医疗器械领域,专利和人才的争夺战已成家常便饭。成立已有10余年的联影医疗,自然也少不了诉讼纠纷。

    联影和西门子医疗的纠葛是从2013年开始的。

    西门子医疗前员工余某、张某、倪某曾于2008年在公司完成“一种无线槽MRI超导磁体集成钢芯机构”的发明报告。但在2013年,联影医疗提交了“一种磁共振超导磁体集成线圈“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且被授予专利权。

    西门子医疗认为:联影的专利与自家三名前员工在职时研究的技术方案完全一样,认为联影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联影方面则认为,西门子医疗所提出的技术,已经被评审为“不具备作为发明提交的条件”,因而属于“公知技术”。

    最终,案件以西门子医疗败北而结束。

    联影的创始人之一张强是从西门子医疗出走的,联影医疗的多位高管其实也与西门子医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监事会主席万莉娟, 高级副总裁夏风华、JUN BAO、俞晔珩、副总裁吕云磊、汪淑梅, 项目管理总监王洋,磁共振事业部总裁李国斌,计算机断层扫描事业部副总裁胡玮……这些核心骨干在加入联影之前均效力于西门子医疗旗下。

    对于想要成为国产化替代“一哥”,联影医疗想要在巨头比拼时“超车”,想要有超越性产品,前提是培养出具备行业认可的人才。

    本土人才的培养会是一场长跑赛,“归化”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案。

    信息来源:健识局

    (文章由友情单位-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 特别推荐)

    综合报道:中国经济报道

    编辑:王海珠(微信13520414009)


    中国经济报道-“中国独角兽”特别专题:

    ■全球“独角兽”公司突破1000家 中国170家位居第二

    ■数字产业细分领域“潜在独角兽”项目聚盟集团落户合肥高新区

    ■解密问卷星——调研行业“独角兽”的成长之路

    ■中国最大“独角兽”将IPO,联影医疗能否成为国产化替代一哥?

    ■坐拥37家独角兽、209家准独角兽 独角兽们为何乐于奔跑在杭州?

    ■300亿!80后北交大博士做出一只独角兽

    ■海南生态软件园:孵化数字医疗健康“独角兽”

    ■腾讯阿里,联手投了一个超级独角兽

    ■走进南京市独角兽企业——众能联合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加快培育“独角兽”,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深兰科技荣获“2021科创中国新锐企业奖”、“中国最佳人工智能独角兽”等多项荣誉

    ■呼唤长春诞生更多“独角兽” 

    ■估值460亿,又一只新能源独角兽诞生,幕后老板是河北首富

    ■南京:独角兽领跑创新产业集群 近20家高成长性企业实现上市

    ■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布重要行动方案:培育10个准独角兽企业,推进实施28个示范项目

    ■成都:全球首个“独角兽岛”建设进展来了!2批次建筑已完成封顶

    ■2022年杭州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

    ■瑞信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独角兽—整装待发

    ■五星控股创始人——62岁汪建国,2个IPO,3家独角兽

    ■在AI行业“十年磨一剑” 看AI独角兽云知声如何打造“中国芯”

    ■以科研驱动创新,基因港成为香港新一批独角兽企业 

    ■动平衡资本7年育成5家上市公司、30多家瞪羚企业和培育独角兽

    ■三百云荣获“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潜在独角兽企业”称号

    ■富米科技,高成长性的独角兽企业

    ■杨晟宁:北京有这么多的“独角兽”,你骄傲吗?

    ■南京500多家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开年忙碌

    ■今年,新茶饮第一只独角兽诞生:估值100亿

    ■苏州园区这家“独角兽”,专门提供全球科技“情报服务”

    ■张江这家独角兽企业,把工厂工人变成“超人” 

    ■常州,冲出一只超级独角兽:估值460亿 

    ■业内专家:让研究所、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让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应用场景

    ■2022年“独角兽”之争 谁能笑傲江湖?

    ■汪斌:基金是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抓手

    ■汪斌:用好科技成果评价手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021年中国独角兽名单

    ■什么是独角兽企业?

    点赞gif.gif

    中国经济报道 入驻平台副本.jpg


    中经聚焦.jp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等权威机构,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三驾马车”联手发力赋能企业.pdf

    ▶ 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pdf

    ▶ 中国经济报道简介及项目介绍.pdf

    王京忠总编辑介绍《中国经济报道》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经济报道-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落地各省市重点项目库.jpg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