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辽宁党校报》发表张红太教授理论文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弘扬》

    中经网  2023-03-11 22:11  主编:张红太   浏览量:190304

    微信图片_20230311204559.jpg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主办、国内公开发行的《辽宁党校报》,于2023年2月28日发表了张红太教授理论文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弘扬》。文章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经过5000多年的洗礼和扬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塑造国民性格和民族精神的文化渊源,也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应对各种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弘扬和创新,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永久魅力和时代芳华。

    微信图片_20230311204602.jpg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弘扬

    张红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代所继承和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经过5000多年的洗礼和扬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塑造国民性格和民族精神的文化渊源,也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应对各种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弘扬和创新,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永久魅力和时代芳华。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类在实践中所产生的精神意识,它形成了各民族稳定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性格特征等等,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情感状态。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性、延续性,并且至今仍然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继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具有显著的多样性特征。

    一是长期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伴随着的中华民族的历史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充满人文关怀和中国传统伦理情怀,一代代相传。

    二是民族特色鲜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化体系,它贯穿于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其中的各个方面都贯穿着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如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徳载物、包容会通”、“见利思义、诚信为本”“勤俭廉政、精忠爱国”、“仁爱孝悌、谦和好礼”、“克己奉公、修身慎独”等精神,这些都彰显了浓烈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三是发展历史悠久。从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道家讲朴素的辩证哲学,儒家讲仁爱修身的伦理纲常和道德修养,墨家注重“兼相爱”的平等思想,兵家尚武治国。到了两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并未就此割断,始终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四是内涵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以儒家为主导,以儒、道有机统一为一体,包含显著的伦理文化特征,并蕴含着博大精深、百花齐放的学术思想,呈现出丰富多彩、百家争鸣的文化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为中华民族培养了无数有着崇高理想的志士仁人,创造了我国悠久而曲折的光辉历史,也将在新时代继续迸发出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魅力的时代光辉。

    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作用

    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主要文化形态相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和功能作用,这是一种更为成熟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为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思想资源,成为塑造公民健康人格与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的宝贵文化财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以文“化”人。文化传统是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一代一代的积淀,是文化“活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重要的一个源头即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国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也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作用,就要着眼以文“化”人。一切文化都重在“化”,但归根结底,文化要“化”在思想,达到日浸月润,与时同“化”。

    二是铸魂育人。“魂”是思想,“魂”是根本,“魂”是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眼于强心铸魂,立德树人,着眼于铸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是“魂”之所在。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其应有作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也使得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行不悖、互相促进。

    三是厚德励人。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观、重视人的精神生活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要注重挖掘文化中的“德”的内涵,弘扬以德为先,积善成德的精神力量。

    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借鉴、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进程中,要根据中华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特点、当代社会发展要求及现代传播规律,在新时代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弘扬。

    一是知史明理,增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感。中华文化的强大之处,也正在她的海纳百川、兼融并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向世界学习,不断将世界上优秀的东西纳入中华文化,并打上深刻的中华文化烙印。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我们要通过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而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倾力增强继承、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与时俱进,创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手段。在网络时代,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传播作用,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在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要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构建全媒体时代网络传播模式,培育一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公众号、网络平台、电视节目等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和载体,从而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强力、广泛传播。

    三是守正创新,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5000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中国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实基础。因此,要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积极传播中国声音,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我们要学习、研究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能够形成国人共识的、反映中国现实发展的、引导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新时代文化传播体系。

    (作者系沈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阳军旅书画研究会会长,辽宁大学硕士生导师)

    微信图片_20230311204614.jpg

    张红太教授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