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86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暑期社会实践:传承红色基因,培育乡风文明,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中经网  2023-07-09 09:56  闫晓亮 通讯员吴海翠   浏览量:149125

    中经网·中经在线特别报道(闫晓亮 通讯员吴海翠)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培育乡风文明,助力和美乡村建设,7月3至6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在指导教师吴海翠和陈子佳昆的带队下赴灵山镇仲恺村、石山镇施茶村和三门坡镇龙鳞村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片3.jpg

    在仲恺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健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先后对仲恺乡农民协会旧址、仲恺礼堂、村史馆、民俗文化馆等地展开调研,并为村民发放乡风文明宣传资料,与村民积极交流、座谈等。

    在与仲恺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建的座谈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了解了仲恺村是如何从一个贫困落后的乡村蜕变成为美丽宜居的新时代农村社区的历程。仲恺村前身为罗陈村和橹梧村,1926年,被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的冯白驹来到这里,以爱国人士、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廖仲恺的名字命名,在村中先后组建了“海口市郊第二区仲恺乡农民协会”“中共仲恺乡支部”,成为较早成立的农民运动组织之一;从此,仲恺村村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为琼崖革命“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红色精神延续至今影响数代人。1950年,罗陈村和橹梧村合并,正式命名为仲恺村,是海南省唯一用中国历史名人名字命名的革命村庄。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江东新区灵山镇乡村振兴也迈入新征程。仲恺村探索党支部+村民+企业共建模式,一方面,挖掘红色文化底蕴,启动文旅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了红色文化展览馆、民俗文化展示厅等设施,通过情景剧、话剧、红色文化宣讲、琼瑶、公益路演和演讲等方式,将革命文化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仲恺村针对外来游客,打造了游客中心片区、仲恺广场片区、仲恺礼堂等,引入民宿、咖啡厅、小酒馆等旅游业态,着力让红色村落成为网红景点,让村民共享发展新福祉。

     图片2.jpg

    之后,团队前往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龙鳞村进行考察。在龙鳞村,团队跟随驻村书记走访了当地居民。龙鳞村是革命老区村庄,也是海南文明生态村的典范,被誉为“海口最美村庄”。“十四五”期间,龙鳞村不仅大力发展荔枝产业,使荔枝产业成为富农产业,更是作为探索建立“三三制”“巷长制”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试点村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卫生环境、危房改造、农村公路等建设工作。村内还将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将红色文化融入村民的生活,创造具有龙鳞村特色的红色文化基地。龙鳞村的种种“妙招”,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思想水平、生活风貌,更是奏响了乡村振兴的美妙乐章。

    为了解和美乡村建设情况,实践团一行来到石山镇施茶村展开调研。施茶村地处火山熔岩地区,土层稀薄,到处都是火山岩浆凝固而成的黑色石头。这样的地质,不仅存不住水,更难于耕种。2013年以来,施茶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以现有资源为依托,发展石斛产业,特别是2018年以来,火山石斛园石斛种植面积从200亩增加到近千亩。施茶村引入胜嵘石斛育苗基地等高新技术企业后,使火山石斛形成了组培、育苗、种植、深加工、销售、科研的全产业链,短短十年间,施茶村的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3600元提高到2022年的3.6万元,成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

     图片1.jpg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近年来,施茶村党委在村里每个党员家门口挂上“共产党员户”的牌子,方便村民有事就近找党员解决。同时,不断完善村庄建设,通过引入乡村治理“积分制”考评机制,建立健全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实现村民全面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对村口、广场等进行绿化种植,打造风景优美、环境整洁的村庄风貌;扎实开展“温暖村庄”创建活动,利用村道围墙、文化橱窗等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修建修缮文化室、文化馆、乡贤馆、文化广场,公共文化设施和阵地功能不断完善,以创建‘双色施茶’为载体,开展了文明家庭、文明村组、好婆媳户、好家风好家训等系列活动,成为海口有名的文明和谐村庄,被评为全国第六届文明村。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亲身体验到海南乡村建设的前后变化,深刻领悟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和人民团结一致的关键作用,纷纷表示要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