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北京讯:2024年1月15日,张聚恩愉接受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书院13位同学的集体访谈。在一个小时的访谈中,就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与特点、航空强国的使命与任务、青年学子的理想与责任、边学习边参与航空科普的意义与做法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交流。事后,他们撰写了这则访谈录。读之,很受感动,现转发于此。
望年轻的学弟学妹健康成长!祝他们的科普活动取得成功!愿我们的空天事业后继有人!盼人民幸福、航空兴旺、国家强盛!——张聚恩
冯如之炬·采访纪实|翱翔九天航空通,深研科技探苍穹
——张聚恩教授采访
伴随着周一的蓬勃朝气,我们实践队采访了航空领域的著名专家——张聚恩教授。采访中,张教授就航空科普、航空产业发展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对广大科普工作者寄予厚望,对我们冯如之炬实践队科普活动的开展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张聚恩,中国科协航空科学传播首席专家,中国航空学会名誉副理事长,曾参加我国多型航空装备研制生产,参与组织多轮航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及多项目实施,同时也是从北航毕业的校友,在北航开设有工程课程和数次讲座,与我们北航的同学十分亲近。)
问:我们实践队的全体成员在大一时都有幸听过您的航空知识科普讲座,也都关注了您的公众号“聚恩君”,想问一下您当时创办公众号的初衷是什么呢?
答:2016年清明节,我在年轻朋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开设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当天晚上回家我就发布了第一篇,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除了一些人文情怀的,绝大部分还是关于科学技术和航空事业的,在保证自己写的东西是真实的同时,不去触犯保密的红线。我为什么要写?动因就是跟大家互动交流,让大家感到航空本身的神奇伟大和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尤其像你们已经走进了航空院校大门的学生,更应该有使命感、责任感。
问:您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这样的一个事实,“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硕士毕业生中,只有不到5%的人选择航空航天工业;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也只有17%从事STEM行业......如今的中国,与美国有几分相仿,’工程师红利’犹存。”请问您是如何看待高学历人才从事航空航天事业的比例不高的现象。
答:我感到很不应该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工科学校的学生必应以从事工科为自己的主要使命,我希望在你们这一代人身上,把这个不正常的现象扭转过来。每个人从自己开始,正确地、深入地多认知一些社会现象,把自己的学习、未来就业与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紧紧关联起来。我在学校开课和设讲座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认知和理解工程,乐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工程,献给创造,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接续奋斗,把我们的社会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问:我看您有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对于大学生未来就业的选择取决于6个字,“需求、就业、爱好”。在当前社会存在以“收入高低”为导向来选择专业的现象,您觉得航空航天事业会受到此种现象的影响吗?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呢?
答:“需求、就业和爱好”,一定是这样一个排序。需求是第一位的,要站在国家、民族和事业发展需要的角度,认清使命与责任,把我们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第二个说的是就业。从北航毕业,如果你愿意干航空航天是很容易找到好工作的,这跟别的专业门类相去甚远。热门的专业在求职岗位上未必热门,但是航空航天有这种魅力,有这样向好和吸纳能力,因为有持续旺盛的需求做支撑。第三个就是爱好,真正地扪心自问,我爱什么,努力地做到自己的爱好和职业之间是匹配的。如果想把自己的境界提升,就要力争把自己血脉里、骨子里的爱好,跟所选择的职业真正匹配起来。
问:我们了解到张教授您一直在为我国航空科普事业做工作,做出了很多贡献,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科普活动吗?
答:很多印象深刻的活动,也包括今天跟你们见面,这个就挺有意思的。我说我自己是“广谱科普”,就是像电磁频谱那样连续覆盖。我从高级的专门化,到学校科普,从幼儿、普通的中小学生、大学生到社会公众、工厂的工人以及我们集团内的员工,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受众,我都不知道讲了多少课、开了多少讲座了。你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每一个干过的,我印象都很深,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我没有工作班子,我的文案、ppt、课件,都是自己做的。这就是一种挑战吧,你想把它做好,你就得认真对待。
问:我们以前的暑假会去到广东恩平,这个寒假我们打算在北京这边开展活动。中国不同地区综合素质教育水平各有不同,我们作为科普活动的开展者,又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差异,来让科普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答:每个学校自己的教育风格不一样,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做工作,就是根据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然后确定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如果学生相对比较沉闷,我们就讲得浅一点、通俗一点,或者选题的时候选择趣味性更强烈一点的。要是在北京这样的受教育程度好一点的地方和学校,可以适当地深一些,也可以接触一些热点敏感问题。另外,你们要虚心询问学校的需求,看看哪一种方案更适合学校的需要,更能够打动这些孩子。
问:当我们在讲航空这个复杂度比较高的学科时,如何以一种能让不学航空航天的同学也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
答:首先是选题。年纪比较小的低年级的孩子就不要相对高深的知识点,比如发动机等选题,原理复杂,构造复杂,运行都很复杂。如果说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如果要选,就一定要精心准备,然后用最通俗的方式,生动形象地把知识内容传递出去。
问:我们冯如之炬实践队自成立以来也开展过许多面向中小学生的航空科普活动。您认为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在自身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厚的前提下,我们在开展科普活动时应该侧重什么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答:科普的铁律,是不出错。铁律,就是像钢铁一样的定律,一定要把这条记住。在目前总体还是处于学习过程中的你们,一定要选自己相对比较熟悉的、有把握的的内容,去向比你们小的孩子们传递。一旦选定了,就要把功课备足备好,首先做到不出错。第二就是要用最好的形式,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用他们易于接受的、也乐于听取的方式方法传递出去,拉近距离,让他们爱听、听得懂。
问:张教授,请问您对科普工作者有什么寄语呢?
答:作为一个老的航空科技工作者,但同时又是一个老的航空科普工作者,我深知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要深刻领悟航空航天的魅力,它的伟大,它的神奇。我们每个人都是航空航天这个事业中的小学生,要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我们都要承担起科学普及的责任和义务,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航空航天的科普工作做好。人人都是参与者。我提两个要求:第一,我们传递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的;第二,我们传递的方式要力争让人们喜闻乐见。
『成员感想』
第一次与张教授如此近距离的访谈交流,我感到的不是陌生和敬畏,而是如同来自长辈般的亲切近人。张教授年逾古稀却依旧坚持投身于科普事业,科普对象从几岁的幼童到已经工作的职工,张教授对科普事业的热爱和对初心的坚守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应当学习和继承的,在未来的实践队科普工作中,我也会充分汲取张教授对于航空航天知识科普给出的宝贵经验和建议,充分发挥北航航空航天特色,精心打造中小学生真正感兴趣、有收获的科普课程,为我国航空航天科普贡献新的力量。
——高文宇
“工科学生就应该把工科作为自身使命,应该乐意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工程。”
张聚恩教授在今天采访时的这句话令我记忆深刻,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发自内心对航空事业深厚的爱,无时无刻不从教授身上散发出来,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所有队员都和我一样,深刻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未来的航空事业等待着我们这一代人去开天辟地 。
——何宗霖
访谈的最后,我们与张聚恩教授留下珍贵的合影,一一告别。在后续的实践中,我们冯如之炬实践队一定遵循着张教授给我们的指引,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上,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遵循科普工作的原则,传扬航空文化,延续航空航天红色血脉,完成好每一项实践活动!
综合自:聚恩君, 北航“冯如之炬实践队”
(出品:冯如之炬实践队 排版:王欣然 文案:王栩瑶 审核:郭文祺 刘彦玮)
中经旗下网络传媒及入驻媒体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云经视、《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国资委《企业家》杂志、《祖国》杂志社-祖国网、中国报道网、中国应急安全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数十家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统筹编辑:王文慧
编审:王海珠 熊辉 刘信春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媒体+政企+智库】:汇聚行业机构优质资源 探索媒体品牌突破发展
■合作推介|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网站声明:凡本网发布或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提供相应证据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