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张聚恩,自然科学研究员,中国科协航空科学传播首席专家,曾任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部长。曾参加我国多型航空装备研制生产,参与组织多轮航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及多项目实施。著有《大国航空:从百年奋发到世纪辉煌》,迄今为止发布文章600多篇。
2023年8月10-13日,由中国航空学会和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以“逐梦空天新时代,星耀山城向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航空科普教育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圆满成功。期间,还举办了首届航空教育装备展、首届中国(重庆)航空航天商旅文化消费节等活动,实现了会、展、赛、节“四位一体”同步联动。在教育装备展上,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30余家单位展示了他们开发的无人机应用场景系统、模拟机、VR教学系统、新型教材教具等,其中不乏头部企业,令人印象深刻。
活动结束至今已经快一个月了,但那些热烈动人的场景还在眼前闪动。而萦绕于心的两个问题,“为什么是中国航空学会”和“为什么近一万五千人参赛”,我也试着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为什么是中国航空学会
这项活动的成功再次表明,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中国航空学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航空学会顺应时代要求,荟聚社会资源,将独有的位势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要事,产生了全国性重大影响,显示了强大生命力与活力。
凡以“中国”冠名的组织和机构,都很神圣。即便是NGO。中国航空学会就是这样一个神圣组织。世界各国国情、政体有所不同,但关于NGO的概念,大体相同,是指除下面几类以外的非政府社会组织:不是企业等营利性组织,不是家庭等亲缘性组织,也不是政党、教会等政治性、宗教性组织。被称为NGO的社会公共组织,相对于企业、家庭、政党和教会等社会组织,更具公共性、民主性、开放性,更具社会价值导向作用。
不同国家,NGO的形态有所不同,但其存在的目的无外乎两类,或践行政治理念,或实现社会目标。任何一个稳定的社会,都需要与政府、工商界均衡发展的NGO,共同构筑三足鼎立的社会组织架构。政府通过设计和运作社会制度,保障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有尊严,生活日益富足;工商界通过各种经济/服务活动,创造财富,满足需求。而NGO的功能是行使第三方角色,去完成政府和工商界不愿、不便或难以承担的特定使命。NGO最重要的特质是具有公共利益属性,其工作方式可分为倡导型、运作型和混合型三类。
中国航空学会是一个倡导和运作功能兼备、以推动航空产业与科技发展为己任的学术类型NGO。所谓“倡导”,是用卓有成效的宣传、积极进取的活动,去产生一种社会导向,激励科技创新,推动人才辈出。而“运作”,则是设计、策划和实施与自身使命相关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履行社会责任,实现既定目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多元化,NGO的活动也日益活跃。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NGO的发展与作用,转移政府职能、支持发展各类NGO、构建稳定和合理的社会组织结构,不仅成为一种理性的舆论,也正成为一场方兴未艾的社会实践。由此,为包括中国航空学会在内的各类NGO创造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航空学会要比单一的企业和其他航空机构要“大”。航空工业、北航、空军等等都很“牛”的力量,自愿组合到学会里来,就成为学会的会员单位,从学术、科普和促进创新创业等方面,携手共同推进航空发展。当然,按影响力和责任大小,有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单位和团体会员等之区分。由此,航空学会产生了不可比拟的位势。“位势”是前理事长刘高倬的用语,他在任内给学会提出的要求是“提升位势,创造价值”。
在这样的环境下,在以林左鸣为理事长的本届理事会的领导下,中国航空学会不断取得亮眼的新进步。在传统的学术与科普领域,越来越活跃,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大力开拓促进创新创业新领域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国内运作的同时,克服逆全球化的阻力,不断拓展国际化发展格局,打开与国外同类组织开展合作的大门,实在是可喜可贺!
本次活动,就是在传统与新兴领域融合推进的新思维和大手笔运作。就以科普教育大会为例,此前,尚无把科普和教育联结在一起的大会,且集名人论道和一线实践者传播交流经验于一体。这不止是航空领域独一份,在全NGO范围,中国航空学会之作也是开先河者。
现在,大家应该能够体察我说“为什么是中国航空学会”的初衷和缘由了。真诚祝愿中国航空学会乘东风,造大势,务实事,百尺竿头再进步,创造无愧时代的新业绩,成长为世界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NGO!
大会盛况
自上而下: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航天英雄杨利伟、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工程院院士/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试飞英雄/八一奖章获得者李中华在中国航空科普教育大会上
自上而下:中国航空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张聚恩、北航无人系统研究院院长王英勋、北京助航者空天科普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张洁、成都石室成飞中学赵清芳校长在科普教育大会上作专题报告或经验分享
二、为什么近一万五千人参赛
本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创造了多项历史之最。经过市赛、省赛等层层选拔,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的2532支参赛代表队的14985名选手参赛,参赛选手来自全国7016所学校,赛场面积达2.3万平方米。成为中国航空学会办赛以来,赛事项目最多、赛场面积最大、参赛人数最多、参赛范围最广的一届大赛。
为什么能有这么多人参赛?为什么大赛能达到如此规模,得到这么热烈的响应,取得巨大成功?我想,一是它的定位,紧扣航空发展主题,科技含量适当,竞技性、趣味性兼备,得到学生和老师的喜爱;二是它的运作,精心设计,公正公平,赢得广泛信任。
众所周知,无人机是当今航空发展热点。这项赛事抓住这一热点,构建起一个很好的航空科普载体,已连续多年入选教育部赛事活动“白名单”,引发空前重视。同时,学会组成高效、敬业的专业班子,创新设计和不断完善赛事项目,并以勤勉诚实的态度,务实工作,获得各方好评。
本届赛事包括旋翼类、固定翼类和创意类等三大类、23个赛项。其中,旋翼类15项:个人飞行赛、物流搬运赛、团体接力飞行赛、空中格斗赛、空中足球赛、个人空中射击赛、蜂群舞蹈编程赛、编程挑战赛、创意图形编程赛、“蜂鸟行动”赛、机甲大师空地协同对抗赛、机甲大师越障迷宫赛;越障打击赛、编程空中搜寻赛和“雷霆飞途”赛。固定翼类6项:空中侦察赛(第一视角)、个人侦察赛、团体察打赛、模拟飞行紧急迫降挑战赛、模拟飞行大飞机转场挑战赛和模拟飞行个人竞速赛。创意类2项:动力飞行器创意赛和无人机应用场景创意编程赛。
大赛的社会参与度与话题热度不断攀升,历届大赛总参赛人数累计逾12万人次,成为我国航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青少年比赛。赛事促进了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激发了青少年探索航空未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创造了多个航空科普热点话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作为一名参与活动筹划和运作的老航空科技工作者,喜见大赛业已取得的成就,也诚望认真总结经验,适当控制规模,找出改进方向,团结各方力量,把这样一项规模巨大、意义深长、深受欢迎的赛事办得更好,让更多青少年从中吸取营养,在他们心中深植热爱航空的种子,长大后成为献身强国事业的有用人才!
赛场盛况
比赛盛况
装备展盛况和孩子们体验装备魅力,心头种下航空的种子
(本文照片由大赛组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