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71

    智库| 守正创新是中医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

    中经总网  2023-10-09 11:15     浏览量:209468

    中经网中经在线 开放型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 新闻顶部图副本.jpg中经总网 关注 蓝色背景 参考中国日报.jpg

    文/ 邢晨声 郭润利

    健康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必答题。也是人类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神农尝百草”,到中医文化典籍《黄帝内经》的问世与流传,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流属性就具有了关注健康,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属性。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党和国家依然将全民健康问题作为安邦治国、关注民生的首要问题来对待和重视。特别是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觉醒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健康和公共健康问题,也向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实现全民健康,绝不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技术进步就可以解决的,而是如何实现科学系统的健康管理,解决人们健康意识、健康评估、健康保障、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预警等问题。在这样一个系统科学体系建立的背景下,我们重新学习和评价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系统总结其重要的价值意义,必将在健康中国建设目标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中医文化意义

    中医文化理论认为:人类的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来自于人体组织系统与自然规律产生的抵触与不和谐。而解决健康与疾病问题,依然要遵循自然规律,按照生态运行规则来寻找解决方案。中国传统医学实际是包含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意义在内的健康管理科学,是研究自然宇宙与人体结构与运行规律的科学。随着我们对自然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不断探索和认知,中医文化与科学的价值才不断被我们所发掘和认知。很多的中医理论看起来是医术的传承,实际上是“道”的弘扬,就是顺天应人的人生价值指引。这里不仅讲了人的生理机能结构与宇宙自然是相对应的,而且系统地把人生文化定义和价值理念与宇宙观;个人行为与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与仁爱互助等文化价值观相融一体,才能实现天人合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的健康人生。

    现在出现很多唱衰中医文化的舆论,出现这样的舆论并不奇怪。因为以科技评价、检验为标准体系的西医技术,能更精准地实现疾病诊断和治疗。而以“望闻问切”为主要诊治手段的中医,则因病人状态的不同和医生个人水平的不同,存在很大的个人判断差异化问题。中药的配置也是单方剂量的变化,再加上不同产地对药理药效的影响,也很难实现量化推广。因此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一直受到很大的阻碍,中医大夫在各大医院也常常受到冷落。这与现代科学系统形成很多的差异,从而导致很多的质疑甚至排斥。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政策,各级科研机构和学术专家,开始对中医药的价值意义进行深度研究,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中医药的防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全社会对中医药的作用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和认同。同时开启了中医药走进现代疾病预防与治疗,人类健康管理和干预的新里程。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生命科学、自然科学、数理哲学等学科精髓。数千年来久远传承,不断发扬光大,护佑着我们的世世代代的子民健康繁衍,成就了民族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伟大精神。但是,在今天以实证主义为主要认识方法的现代科技社会,我们如何认识和光大中医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对于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也要应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量化分析,而不能仅仅当作传统文化来对待。如果我们找不到中医药标准化、系统化的方法和路径,中医药就只能当作历史文化遗产被冷落对待,难以走进现代主流体系。

    人类的健康与疾病不是简单的生理性现象问题。健康本身就不是一个唯一性的生理定义,肢体与器官的完整,运动状态的正常,意识感知的理性等共同构成生命健康标准。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又有了人生的价值判断。中医文化正是基于这样全面的文化评价与认知才形成影响几千年的系统学科理论。如果我们仅仅从治病的角度去看待中医的价值,就太肤浅和偏颇,难以理解中医文化的整体意义。中医理论对疾病与健康的评价,是从生命运动的规律来认知的,所以每个人的健康状态是生命运动的状态,而不是尸体解剖的形态。而运动的本质是不断变化的活体过程认知,于是我们就必须全面、辩证地观察和理解生命科学原理,从而以因果思维、生态循环来看待生命健康现象。这种运动认知,不仅是对人的生命体本身的认知,而重要的是对生命的诞生元素,生命的存在环境,生命的成长要素等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于人类而言,必须考虑生命的文化价值影响。过去,我们只站在医学的角度去看待中医文化典籍的价值,大大限制了它巨大的价值发挥,影响了对它的整体价值判断。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包含着几千年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而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而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华传统医学的基本认识

    人的身体是一个最完美的科学生态系统,人的行为是科学与文化的作用功能。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既是自己幸福生存的根本,更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因此,健康人生就是健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体魄,健康的精神状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同构成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种个体价值的气场影响力越大,你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这是一种人文生态,是由更多的生存要素构成的,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但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却知之甚少,甚至对自己一无所知。因此,弘扬祖国的中医药文化,使之在当代发扬光大,建立以中医文化为核心的健康教育体系,让健康教育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人民生活,才是最具中国精神的和中国特色的健康教育方式。

    从每个人身体健康的保障来讲,中医学有着独特的辩证认识和治疗方法。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把自然五行与人体五脏相对应,以五脏实体与六腑空间为本体,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找到病因,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归于和谐,实现康复。

    中医学的基本认识方法就是数理哲学的认知方法。自原始社会的先祖对自然的观察认知,总结四季变化对生命的影响逐步形成原始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手段。《帝王世纪》称:“伏义尝百药而制九针”,伏羲被我国医界数千年来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也就是说从距今10000年到6000年左右,作为中华人文始祖的伏羲就已经“尝百药,制九针”形成了中华医药文化的基本雏形。新石器晚期的神农尝百草传说,被后世整理成为《神农本草经》,成为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基本遵循。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已经通过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研究理解,总结了“八法”。神医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盛唐时期孙思邈,收集5000多个前人药方,提出辨证治疗方法,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朝廷设立翰林医学院,实行科学完美的医学分科,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和宋慈法医名典《洗冤集录》的问世。金元以降,中医虽然没有更大发展,但同样有朱丹溪名闻天下。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走上一个巅峰,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到其后中医文化的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苗医等少数民族医学受到中医的影响。各自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体系,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

    三、弘扬中医文化的几点思考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和财富。历史地看待中医药文化,我们不能仅仅当作传统文化,以资源性的观点来看待,而应该深度解析中医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深刻理解中医文化对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贡献,理解和认识中医文化在不断的历史探索中形成的科学成果,在当代人类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健康中国2030发展纲要”,对今后一个关键历史时期,全民健康管理;全生命周期的生命关怀;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发展等做了科学布局和方向指引。如何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巨大作用,其意义不仅是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本身,而是民族文化守正创新,构建卫生健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事。

    1.从认识上,首先要以时代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深层次理解中医药传统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医学是没有国界的,医学也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中药文化在日本的现代发展,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和警示。我们要从对中医药文化“术”的应用,提升到“道”的研究和认识,也就是说,从只看到疾病治疗的作用,到健康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发挥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优势。由“道”到“理”,由“技”到“术”,形成符合中华文化特质,又具有现代科学架构的学术体系,才能解决中西医的结构性矛盾,解决中医文化的理论认识问题,解决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的关系问题。

    2.中医文化首先是生命科学的认识方法,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解方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相生等,一直是中医文化的核心观点。这些贯穿与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不仅是我们从事医学的人员恪守的基本遵循,同时应该成为我们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内容。认识生命的价值,基本要认识生命的构成和关系,要懂得生命存在的价值,和保持生命价值的理念支撑,要懂得珍惜生命的方法和技能。这些年,我们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和思想状况堪忧,就是我们的教育,只注意到科学知识、专业技能等“术”的教育,而忽略了价值观、人生观“道”的提升。

    3.中医文化从功能价值评价,根本意义就是养生之道。养生,养是方法,生是主体,“养”才是核心要义。养,既包含了对生命完整系统的保障,也包含了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还包含了对生命各个时期的认识和呵护。最根本的就是对人生价值的评价,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所以,对中医药文化体系和科学体系的全面认识,才是对中医药文化时代表达的根本途径,也才是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基本内容。

    4.中医药文化,从资源型评价,到产业化发展是振兴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如果没有产业发展的理论探索和体系建设,都将是空话。无论任何事业的发展,没有产业支撑都无法建立基本的发展基础和市场信任。中医药文化,文化是认知的魂,产业结构才是体。任何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确立,一定是主体产业的核心定位价值决定的。中医药产业的振兴和发展更是这样。围绕当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提升和改变,社会结构性变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变异,中医药产业如果要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必须深度融合现代消费认知、现代文化认知、现代产业系统融合认知,找到产业战略定位支点,找到市场买点,找到消费服务亮点,这样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发展主题。中医药在新时代的融合发展,第一就是放大自身业务视野,定义健康管理,实施健康干预。第二就是与文化、旅游、养老等相邻产业紧密结合,把直接消费者从疾病治疗状态,引入健康表达状态,这样才能导入健康管理理念和方式,放大业务半径。

    5.中医文化的振兴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表达方式,要实现可复制性发展,复合型发展,构建中医药现代服务体系,必定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赋能。中医药文化的数字化建设,是避不开的话题。一个是对祖国传统医学典籍的数字化保存和应用,并进行高端的文创产业开发;二是建立在中医疾病诊断治疗基础上的数字化病历管理和健康跟踪管理服务;三是基于个性定制的健康档案建立与干预性服务;四是养老养生方案制定与追踪服务;五是医方管理与应用。中医药数字化体系建设,是关系到中医文化完美服务现代生活,完美呈现其科学价值的重要手段。

    中医药文化的当代发展,任重道远。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能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中医文化与人民健康和高质量生活紧密相连,更具有其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中医药文化的守正创新,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突破,以全民健康管理为方向,实现精准定位,标准服务。把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标准和健康管理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体系,其重要的价值才能完美体现,也才能实现历史文化精髓的时代表达。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编审:王海珠 熊辉 刘信春

    本网专家推荐:邢晨声(知名文化学者、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国际高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绿色能源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重点项目推广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文旅康养示范创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组长,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组成员。博整国际康养文旅论坛、博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执行主席。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专家智库特约专家、首席特约研究员。)

    重点项目库和专家智囊团 另一张背景图.jpg

    中经简介 电脑大屏单张 背景图 中经网中经在线 留三个二维码 另一个背景图.jpg

    中经联合各大友情媒体单位 另一张背景图蓝色.jpg

    ■【手机竖版】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中经专家智库】专家智库“智囊团”重点合作机构

    ■【中经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活动品牌赞助合作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媒体+政企+智库】:汇聚行业机构优质资源 探索媒体品牌突破发展

    ■合作推介|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合作推介| 首融生态-区域重点建设项目综合服务3.0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合作推介| SPAC国际金融中心

    (网站声明:凡本网发布或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提供相应证据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