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95

    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

    中国经济报道  2021-09-23 14:19     浏览量:30059

    | 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

    1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2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3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悦馆·古代簪子博物馆坐落于王四营乡闹中取静环境优美的四合院内

    中国经济报道北京9月23日讯(熊辉 王海珠)“月满中秋,情系中华”。首家中国民间古代簪子博物馆-悦馆·古代簪子博物馆于2021年中秋假期期间试运营。首期展示了中国古簪收藏家林伟民先生、著名男模·收藏家王凯文先生收藏的百余件古簪藏品。同期,该馆还举办了博物馆开幕展“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向公众展出著名演员王璐瑶、著名演员李宜娟的画作。众多古簪藏家、古簪爱好者、艺术爱好者及社会名流参加了此次活动。

    作为首家中国民间古代簪子博物馆,悦馆·古代簪子博物馆坐落于北京朝阳区王四营乡。首期展出古簪藏品百余件,涉及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的古簪饰品, 样式也十分丰富,材质上包含石、陶、竹、木、玉、铜、金、牛角及玳瑁等多种。悦馆·古代簪子博物馆馆长·著名策展人刘彭生先生介绍说:“发簪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其外观体现着中国各朝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雕刻设计及审美。这种表达正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体现。由此也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簪文化”。据悉,除首期展示的百余件古簪外,悦馆·古代簪子博物馆还将分别与民间各古簪收藏家合作,陆续展开形式多样的古簪展览。

    4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林伟民先生收藏的部分木、石、玉、金、银、铜等材质的古簪

    5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首展各年代各材质各样式古簪交相辉映

    6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王凯文先生收藏的各式各样精美古代金簪

    何为簪

    簪是指中国古代汉族男女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又称簪、发簪、冠簪。《辞海》里有这样的解释: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

    《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 发簪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唐代画迹中也有众多满头插簪的妇女形象。此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之一。

    发簪还被称为笄(jī)。从周代起,女子年满 15 周岁之时,就会行“笄礼”,像男子的冠礼一样,是女子的成人礼。由家里的女性长辈为年满十五岁的女孩盘发带簪行“笄礼”,方式柔美,典雅。“笄礼”体现出中国古代对传统礼仪的重视,对于个人成长能起到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此次携藏品参展的中国古簪收藏家林伟民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以前一些古簪专家、学者告诉我,发簪在中国古代社会交往、民俗活动中,往往作为礼俗、表达情感的一种载体,尤其是那些工艺复杂、雕琢精美、寓意吉祥的古簪作品,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也自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礼仪文化、民族文化。而在当代,受欧美、日韩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多数中国年轻人已经忽视了中国自由的民族配饰,没有传承的中国传统簪文化及其衍生出的“笄礼”、“成人礼”等礼仪范式,也逐渐被遗忘消失。所以,我收藏古簪,不仅仅是因为古簪饰品具有收藏价值,更希望通过讲述簪文化及其礼仪,能让中国年轻人在成年成长的过程中如何真正了解中国美和自强自立”。

    7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王凯文先生收藏的明清时期精美金簪

    8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王凯文先生收藏的明清时期精美金簪

    古簪的文化价值及传承

    近年来,由于中国服饰文化及发饰的改变,发簪作为饰品,早已消失在大众日常生活中, 只有极少数中国少数民族还在流传佩戴,只有更少数喜好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女性依旧在展示着东方古典神韵。而随着众多民间收藏家将古簪作为收藏品类,随着汉服“国潮风”的流行, 簪文化及其礼仪的中国审美,也将重归大众视野。著名男模·收藏家王凯文先生也表示,“中国风”的兴盛,悦馆·古代簪子博物馆的成立,将把古簪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真正引入到寻常百姓家,能让大众真正了解中国古簪之美、工艺之韵、文化内涵。同时,也将融入时代符号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礼仪和中国传统文化。”

    9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林伟民先生与古簪藏家嘉宾深切交谈

    11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悦馆·古代簪子博物馆馆长刘彭生先生与古簪藏家嘉宾分享古簪见解

    12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王凯文先生与古簪藏家嘉宾相互交流

    55.jpg

    图:林伟民先生为大家讲解自己收藏的古簪

    13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古簪藏家嘉宾探讨古簪文化的现实意义及发展前景

    14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刘彭生先生与古簪推广大使王璐瑶女士合影留念

    15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王璐瑶女士为自己画作首展站台

    古簪推广大使王璐瑶女士参展时感言,“我演过很多古装剧,我喜欢将长发松松挽起,插上一枚别致的发簪,再配上典雅的长裙,他们说王璐瑶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古典美人,我倒是觉得发簪的美装饰了我。因我演过杨贵妃,所以我从《大唐歌飞》剧中了解到唐代女性髻式复杂, 束发头饰也是形态各异,有玉梳背、玉簪、玉钗、步摇等,其装饰效果各有千秋。玉梳背是唐代流行的时尚妆,唐代女性喜欢在发髻上插上几把小小的梳子,露出漂亮的梳背,当成装饰, 搭配簪、钗等多种装饰品。钗为双股,簪为单股,顶端花饰多样,雕镂精美,工艺精湛。步摇是斜插在头发中的一种金或玉首饰,上饰玉兽金花,并有五彩珠玉垂下,行走时随步态而摇动,《释名》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我喜欢发簪、步摇、流苏、飘带这些古典装饰, 因为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希望当代女性能传承古典美,让我们的民族风情成为靓丽的风景。”

    16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古簪藏家嘉宾及古簪爱好者参观王璐瑶女士及李宜娟女士画展

    17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何文女士、刘彭生先生、梅峰先生合影留念

    18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林伟民先生、刘彭生先生、路林溪女士、王凯文先生合影留念

    19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古簪藏家嘉宾合影留念

    21首家中国民间簪子博物馆落户北京暨步摇风中国路·2021 流动的艺术展览开幕.jpg

    图:古簪藏家嘉宾合影留念

    据悉,悦馆·古代簪子博物馆除古簪展览之外,还将不定期举办各类画展、艺术展。国际名模谢东娜、著名主持人田歌等众多艺术家的画作将陆续在该管展出。悦馆·古代簪子博物馆还将开展古簪拍卖、古簪文创衍生品、汉服制作、少年成人礼等业务,以此加深中国少儿、青年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公众号 底部可发媒体条副本.jpg


    315313.jp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权威机构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等,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媒体+商协会+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三驾马车”联手发力赋能企业.pdf

    ▶ 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pdf

    ▶ 中国经济报道简介及项目介绍.pdf

    王京忠总编辑介绍《中国经济报道》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经济报道-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落地各省市重点项目库.jpg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