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新闻培训】用思想之“针”,穿起材料之“线”

    中经总网  2025-02-06 11:57     浏览量:201258

    中经 头部图片 报道中国影响时间 融合发展共创未来 加版权副本.jpg1_副本.jpg

    文/ 刘国昌

    【本文提要】:

    文章结合实例,介绍“用思想之‘针’,穿起材料之‘线’”的写作手法和理念。

    文章指出,“用思想之‘针’,穿起材料之‘线’”,实际上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用观点来统率材料”。

    观点要靠材料来支撑,材料需要观点来统率。有观点无材料,难以说服人;有材料无观点,如一团散沙立不起来。因此,我们写稿子一定要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处理好、把握好。

    文章强调,如何处理好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呢?简言之,就是在“统率”两字上下功夫。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材料进行精选,二是坚持观点与材料相统一。

    一、题目的由来

    “用思想之‘针’,穿起材料之‘线’”,这句话是人民日报吉林分社记者门杰伟说的。这句话是他采写工作的经验之谈。

    在参与采写报道《长春推动科教资源赋能产业发展》时,门杰伟采访了产业园、高校、种子基金、科技局等多个点位,将现场看到的内容一股脑塞进初稿中,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逻辑散乱。

    这时分社领导给出建议:“不能被采得的信息牵着鼻子走,要用自己的思考来统筹。”

    这个建议,使门杰伟恍然大悟:初稿只是片面地展示了长春以科教资源赋能产业发展的现状,没有拿着思想性这根“针”,穿起采访资料这些“线”。认识提高后,他以思维逻辑串起采访细节,可谓“振衣上千仞,顿觉天地宽”,稿件很快在头版刊发。

    二、观点统率材料,纲举目张。

    门杰伟这里所讲的“用思想之‘针’,穿起材料之‘线’”,实际上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用观点来统率材料”。

    观点要靠材料来支撑,材料需要观点来统率。有观点无材料,难以说服人;有材料无观点,如一团散沙立不起来。因此,我们写稿子一定要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处理好、把握好。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本文说的思想、观点、主题等,都是一个意思,即“意”。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是文章的魂儿,是主导,它对材料起着统率的作用。

    写一篇稿子或一篇评论文章,提出思想、明确观点、确定主题,是行文的第一步。各大媒体都很重视这第一步,如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每月都有拟定选题的专门会议,这个制度性的安排,能把近期报道选题研究具体、透彻,并落在实处。与会人员不能“只带耳朵来”,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发言。

    选题明确后分配到各部门各位记者,这样做便于记者在采访中更好地捕捉、收集典型的材料。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三、筛选材料有技巧。

    如何处理好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呢?

    简言之,就是在“统率”两字上下功夫。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材料进行精选,二是坚持观点与材料相统一。

    1.对材料进行精选。

    记者采访得来的材料不少,再加上受访单位提供的文字材料,可谓多多。这么多的材料不可能都写进稿子里,必须经过精选后才能入文。

    精选材料不是件容易事儿,它需要记者手里要有“一把尺子”来衡量。这“一把尺子”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写稿子(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主题。记者要善于依据这把“尺子”的标准来对材料进行取舍、精选。

    比如,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促进人才流动的稿子,那么就要精选那些人才流动带来诸多益处的典型事例;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稿子,那么就要精选那些人工智能发展的典型事例。

    这些精选后的事例,不在多而在精。只要能说明问题、具有说服力就行。

    2.坚持观点与材料相统一。

    精选材料时,注意坚持观点与材料相统一十分重要。如前所说,观点需要材料来支撑,材料是为观点服务的,因此做到这两者相统一很有必要。

    相统一就意味着观点和材料不是“两张皮”,而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现在有些记者在这一点上尚有欠缺,有的选的材料不典型、支撑观点的力度不够;有的是用得材料过多,显得杂乱无章。这两种状况是需要改正的。

    四、面对材料的两种情况,如何处理?

    记者采访归来,所收集的材料往往有以下两种情况:有时材料过少,有时材料过多。

    关于材料过少。造成材料过少的原因较多,如记者案头工作做得不深入、采访现场未能深入交谈、受访者提供的材料少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继续采访。在继续采访中,要注意避免上一次采访的毛病,尽量挖掘出更多更好的材料。

    挖“料”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民日报著名记者王金凤采访时不挖到“真料”不罢休。她说,手里没有10多个典型事例怎么写稿呢?每次采访都要达到这个要求她才肯“打道回府”。

    关于材料过多。与上面“材料过少”情况相对比的是“材料过多”。这些材料未经过梳理,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一大堆,写稿时不知用那些材料好。

    在这里,就用上了“用思想之‘针’,穿起材料之‘线’”的妙招。

    “用思想之‘针’,穿起材料之‘线’”这句话,说的很形象。“用思想之‘针’”,首先要有“思想这个‘针’”。

    记者写稿子,一般都先有个主题。比如时下搞的《新春走基层》活动,记者到基层去不是盲目的去,而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去采访。如到高原去采访边防官兵、下矿井与矿工一起采煤、到农村体验农家生活......这些都是写稿前的选题和题目。在采访实践中围绕这些各不相同的选题,去发现、挖掘新鲜的材料。

    材料到手后,用选题这个“针”把典型的材料“穿”起来,写稿的任务就完成了。

    小结语:

    用思想之“针”穿起材料之“线”,看起来是个技术问题,实则是一个理念问题。把思想这个“针”提炼好,再用它把典型材料的线“穿”起来,一篇“有魂有料”的稿子就诞生了。

    这是写作的成功之道,更是媒体人的看家本领。当很好地学习掌握。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来源:华文融媒云

    【作者简介】

    2_副本.jpg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中经总网·中经在线智库特邀专家。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中经总网 世界品牌研究院 竖版 品牌展播 中国品牌 世界共享.jpg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世界品牌研究院

    世界品牌研究(工作)办公室

    (备案编码:11010910200873)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总编审:王海珠

    总监制:熊辉

    编辑:郑建华 刘信春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北京媒体团-全媒体宣传矩阵(重点合作支持报道):中经总网、中经在线、《祖国》杂志-祖国网、《中国企业报》、《企业家》杂志、《中国化妆品》杂志、人民政协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中华网、中国报道网、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旗下拥有商标:中经总®网、中经三驾马车®;及版权: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办公室©、世界品牌智库©、世界品牌盛典©、世界品牌之夜©、向世界推介·中国品牌©等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中经总网 联合共建 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jpg

    财神到 3版 加红色背景 加二维码 加印章金色副本.jpg

    ■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 中经总网【内部简报】-组织专家企业家考察团走进企业交流合作

    ■世界品牌研究院 简介

    ■ 中经总网专家智库“智囊团”及重点合作机构

    ■ 中经总网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品牌峰会论坛活动

    ■ 合作推介| 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 合作推介| 世界酒店联盟WHA简介

    ■ 合作推介|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简介

    ■ 合作推介| 博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简介

    ■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 合作推介| ASTIC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介绍

    ■ 合作推介| 世界物联网大会介绍

    ■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中经总网》只用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