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有”之间架座桥
文/ 刘国昌
在媒体的日常报道中,经常会遇到“有意义”“有意思”的话题。比如一些政务新闻是“有意义的”,但可能“曲高和寡”,有人觉得比较远。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报道呢?
有些媒体的经验是:在“两有”之间架座桥,努力把“有意义”的新闻做得“有意思”,让广大受众喜闻乐见。
一、“两有”之间有姻缘。
“有意义”与“有意思”这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姻缘。也就是说,两者有相通之处,可以相互转化。最近一些媒体的做法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交通问题,发了不少“要想富,先修路”的文章,如果通过实例来做报道,那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人民日报10月13日刊出一篇题为《公交车开进潇湘村》的报道,以一个村子为例讲述了山村的巨大变化:村民说进城的10公里路,从来没这么近过。该报道配以多幅图片介绍修路的艰辛、路成后的喜悦、这条路带来的富裕日子,使报道变得“有意思”。
再如城市老街改造是一个有意义的工作,在宣传上如何把它做得有意思呢?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加强策划,推出融媒体作品《上海手拎马桶消亡记》,从这一小切口入手,由史入今,深度挖掘,讲述了城改的成果,唤起了广大受众的集体记忆,从而引发共鸣。
在报道中有不少看似“严肃、有意义的”的题材,都可以将之做得“有意思”。
凡此说明,只要我们积极开动脑筋,精心策划,在“有意义”与“有意思”之间就能架起一座桥梁。
二、化大为小,寓意于趣。
在“有意义”与“有意思”之间架起座桥,需要一定的技术技巧。其中“化大为小,寓意于趣”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请看下面的实例: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理所当然要将之做好做大做强,具体怎么做呢?发几篇大文章,固然可以但效果不佳,尤其达不到“有意思,人爱看”的效果。于是大家集思广益、几经琢磨设计出了一个《龙吟——中华文化之光》的系列报道。
具体是这样操作的:在确立选题时先划分出地域文化、专项文化等大项,然后再细分出孔子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汉字文化、语言文化、京剧文化、茶文化、石文化等等。按照这个计划去组织稿件、编辑稿件陆续刊登。
这样的细化,使弘扬中华文化这个主题变得“有意思”了:说说石文化、道道茶文化,聊聊长城文化……话题多多,趣味盎然,受众的参与度也大为提升。
这个系列报道时间持续两年之久,发稿近百篇。结集出版时,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欣然为之作序。称“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为海内外读者了解中华文化架设了一座津梁”。
二、架桥有术,多思为上。
在“有意义”与“有意思”之间架桥,多思是最有效的“架桥术”。多思,就是要多想办法,多想方案,列出几个方案相互比较,最后取其最佳方案操作之。
多思不是瞎思,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思。当报道一个比较严肃的主题时,就要努力思考“如何将其搞得有意思”“从哪几个小切口入手”等问题,继而争取拿出几个方案进行比较。
毋庸讳言,现在有些媒体在这方面做得尚未到位。报道任务来了后,基本沿袭老套操作,其中不乏照抄照转。至于如何把“有意义”变成“有意思”则想得很少。这种“少思、不思”的情形是需要努力改变的。
“两有”之间架座桥,会有更多的精彩报道出现。大家继续努力!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来源:老记说事
作者简介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中经总网·中经在线智库特邀专家。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总编审:王海珠
总监制:熊辉
编辑:刘信春 郑建华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北京媒体团-全媒体宣传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祖国》杂志-祖国网、《中国企业报》、《企业家》杂志、《中国化妆品》杂志、人民政协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中华网、中国报道网、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旗下拥有商标:中经总®网、中经三驾马车®;及版权:中经总网©、中城环球©、中经智谷©、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世界品牌智库©、世界品牌盛典©、世界品牌之夜©、向世界推介·中国品牌©等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 中经总网【内部简报】-组织专家企业家考察团走进企业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