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讯:在2024年首期“雏鹰启航”计划活动的闭幕式上,大屏幕播放着孩子们几日来的活动画面,记录着孩子们数日来的成长与欢笑。孩子们看着,笑着,欢呼着,纯真的喜悦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触动了航空知识杂志社副社长、《问天少年》编辑部主任武瑾媛,她时不时的低头擦拭眼角,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幕。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将带领读者,一起走进“雏鹰启航”计划最核心的“课程”部分,看她们是如何启迪孩子们的科学思维,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勇敢飞翔。
(武瑾媛 航空知识杂志社副社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博士(师从房建成院士)、副教授,航空航天科普专家。“神舟”飞天、“航天员出舱”期间,以专家身份多次参与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电台电视台相关节目。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特邀专业媒体记者。近年来,创作科普文章数百篇,主讲科普讲座近百场。)
中经总网王文慧:武副社长好,我们在好几次活动上都碰到过,但深度交流还真是头一次。我看到您在“雏鹰启航”计划的活动上一直跟孩子们互动,航空学会的杨亮部长介绍我来采访您,说“雏鹰启航”计划当中,你们是主力,课程方面的安排,是你们做出了巨大贡献。
武瑾媛:对,这个活动从开始策划的时候,杨亮部长就邀请我们参加。他对我们是了解的,知道我们有很多课程适合这个活动。“雏鹰启航”计划是以启迪孩子们航空梦想为主,最核心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真实的体验飞行。但真实体验飞行的时间对每个孩子来说只是一段。大部分时间我们还是要安排一些与航空相关的课程,当然,我们的课程也是得到了杨亮部长他们的大力支持。
中经总网王文慧:我跟你们的汤晓蕾聊后得知,咱们这个课程的安排其实你们调集了所有课程谱系,从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武瑾媛:是的,请容许我从头来介绍一下。我们航空知识杂志社一直致力于航空科普工作长达60多年。在2017年,我们即将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试图对杂志社这60年来积累的航空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整合。我们希望能有一种新的内容形式去面向青少年,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意识到,青少年已经不再像我们以往那样,是我们航空知识杂志的核心和大部分读者了。我们的很多读者都已经成为了成年人,这与70年代、80年代的情况大不相同,那时像林左鸣理事长他们成长的那个年代,初中生、高中生都在看我们的杂志。因此,我们思考着要以一种怎样的形式来走近青少年。于是,我们决定把多年积累的知识进行编辑和整理,转化成课程的形式,带进课堂,带进学校,让孩子们能够上这种系统的课程。
2017年,我们策划了一个叫做“航空航天STEAM课程”,我们将科学、工程、数学,甚至包括社会人文的知识融合在一起,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我们认为航空方面的内容非常适合作为科技课程,因为航空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项目和工程。我们试图将一些非常复杂的航空工程问题简化,以便将其引入中学生的课堂。最初,我们选择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附属中学进行了试课。
从2017年开始一直到2020年,我们完成了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共9门课程的开发,和在教室里的实际磨课。每一门课程都可以持续一个学期,教学周数在16~18周之间。在课程开始时,我们会给孩子们发布一个任务,比如,这个学期你将扮演一个航线设计师的角色。我们会让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去设计一个从北京到洛杉矶的航线,思考飞机应该如何飞行,路径是怎样的。
可能现在很多孩子都坐过飞机,但他们并不知道飞机为什么要沿着特定的路径飞行,以及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航线的设计。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孩子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去探索。因为这个问题融合了非常多的知识,比如地理、飞机技术、航空公司的预算、政治因素,甚至与航空技术的进展也息息相关。
从美国到洛杉矶,以前我们需要中转停留,但现在我们有了长航程的飞机,可以直接飞行。那么直飞时,我们具体是怎么飞的呢?其实,孩子们会发现航空原来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神秘和遥不可及。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将它解剖开来,让孩子们能够走近它、亲历它。这正是我们航空航天课程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
中经总网王文慧:太让我瞠目惊舌了!这些问题听起来很抽象啊,你们怎么让他们具象呢?
武瑾媛:在将每一个小问题解剖并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可以自己去动手做一些东西,比如航线的思考,最直接的就是让他们用地球仪。如果你自己设计航线,你计划怎么飞呢?很多孩子都说他们会找一个最短的弧线,但我告诉他们,实际上最短的弧线并不一定是最实际的航线。航线的选择还与飞机的机型、发动机的单发延程能力有关。比如,如果飞机是单发动机,在突发情况下停车了,你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降落到一个备用的机场。因此,飞机还需要与机场保持一定距离来飞行。
中经总网王文慧:所以,听了您的介绍,我理解为什么林左鸣理事长、陈暘秘书长以及很多人都说,他们是从小看了航空知识杂志社这样的启蒙读物后,立志投身于航空事业的。这种启发性和启蒙性的作用确实非常强大。
武瑾媛:我们认为,要让一个小学生去理解航空发动机的高温、抗疲劳等专业知识是很难的。但是,如果我们先让他们接触一些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让他们先走进这个领域,他们就会有一种“我可以够得到它”的自信。而且,当老师给他们布置一个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破解时,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个看似还比较满意的答案时,他们能逐渐建立起对航空的兴趣,并延续这种兴趣,同时培养起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
我们的课程从三年级开始,逐渐进阶到初中,难度也会相对提升。在初中阶段,我们会将歼20的隐身技术与物理课程相结合。比如隐身飞机的隐身技术,包括红外隐身和尾喷口的红外隐身,以及雷达隐身等,实际上都与我们学过的超声波、微波等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波段知识紧密相关。我们借助这种针对波的特征,然后将其屏蔽掉的目标,给孩子一个动力去掌握物理中各种波的特性。
中经总网王文慧:跟您确认一下,《航空知识》是中国航空学会的一份杂志?
武瑾媛:是的,它的主办单位是中国航空学会,因为中国航空学会从成立之初就与航空知识杂志社紧密绑定在一起,它的诞生地就在我们杂志社的编辑部。所以,我们的很多关于航空文化和航空教育的理念非常一致。近几年,学会的同事与我们杂志社的同事合作也非常多,我们非常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也希望整合和融合我们的资源,一起来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
“雏鹰启航”计划是我工作10多年来,第一次与航空学会如此紧密融合的项目。以往我们做的活动时间都很短,而且相对常规。但“雏鹰启航”计划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活动,因为它涉及了几百名学生和老师,还有其他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活动周期也相对较长,从今年年初,我们就开始策划了。
中经总网王文慧:您说的策划就是课程的策划?
武瑾媛:整个活动的策划我们一直参与其中。当然,飞行这部分是由杨亮部长和李鸣校长负责策划的。活动的整体组织、学生的招募以及招募后的管理等方面,其实都是我们一起策划的,不仅仅是课堂活动。
中经总网王文慧:我也发现了,除了实际的飞行体验,很多室内活动、动手实践、讲座以及引发孩子们讨论这些大量的工作,都是你们在负责和执行的。
武瑾媛:对。杂志社在前期主导并做了大量铺垫工作,包括课程的开发。但是,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团队和他们的志愿者团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是他们在具体执行这个活动。
中经总网王文慧:我已经听到了江航他们自己的介绍,也听了你们同事的介绍,还有航空协会杨亮部长他们对江航的赞赏了。
我突然想表达一下我的感受,在“雏鹰启航”计划开幕式的会场四周,悬挂了很多大型相册,它们就想一部部的时光机,展示了航空知识杂志社杂志多年来刊登的手绘飞机。据说,关于相册的呈现方式,有人建议用喷绘,但杨亮部长力主采用画框装裱,无疑为展览增添了非凡的质感与格调。这些相册中,每一页都承载着航空知识杂志社杂志的精髓,它们不仅仅是手绘飞机的展示,更有故事的生动讲述,每一架飞机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背景与视觉冲击力。在强烈的视觉震撼后,让我深刻感受到航空知识杂志社团队在内容策划与呈现上的独到思路与非凡匠心。
武瑾媛:是的,我们一直在播种,我们希望将小小的种子播下去,总会有一些人会受到影响,他们可能将来不一定会从事航空航天的科研工作,但一定能热爱航空。
我们从2017年开始开发课程,已经在全国40多所学校实施了这些课程,确实也小小地种下了一些种子。但是,由于杂志社的主要业务是出版杂志,我们的精力和资源都相对有限,所以推广力度和辐射面也比较有限。不过,确实有一些合作学校的学生因为我们的课程对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的兴趣浓厚程度超乎我的想象。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在北京的一所学校上课时,那个孩子当时是初中生,他是在看到火箭发射失败后,反复观看发射失败的视频,然后试图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出了几点相当有科学依据的看法。然后,他自己写了一封信给火箭设计师,并且非常荣幸地收到了火箭总设计师的亲笔回信。这个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写信的时候这个孩子读初二,当时老师们反映他只是一个学习水平中上等的孩子,但到了高中他的表现变得异常突出。虽然这个孩子将来不一定会从事航空航天的科研工作,但确实这个孩子受到了影响。航空航天本身就涵盖了科学、工程很多个领域,它可能引导一个人成为出色的电气工程设计师或软件工程师。也许正是因为从小接触了这个课程,孩子们就会对工程产生了兴趣。
这些年来,我们收到的反馈,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所以,我们很相信航空学会发起的“雏鹰启航”计划,随着时间的积累,它一定会带来很好的收获。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慢慢耕耘。
我们并不急于通过这7天的活动就改变孩子的一生,或者改变他们的学业轨迹和生涯规划。但我们希望至少能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知道人生还有这样一种可能。大部分孩子对天空和宇宙都有一种天然的向往,随着慢慢长大,他们可能会觉得现实就只能局限于眼前的一小块。我们希望能鼓励他们去打开视野,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就像参加“雏鹰启航”计划实飞体验的一个孩子写的日记中些的那样,他说,他自己都难以相信能坐在飞机上面:当你乘上飞机的那一刻,‘看到下面的树变得小小的一丛,像小草一样,但它是一棵树’。我相信,这样的体验会让他未来更敢去高飞、去挑战。
(未完)
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总编审:王海珠 熊辉
编辑:刘信春 郑建华
统筹编辑:王文慧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北京媒体团-融媒体宣传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云经视、《祖国》杂志-祖国网、《企业家》杂志、《中国化妆品》杂志、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中国报道网、《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旗下拥有商标:中经总®网、中经三驾马车®;及版权:中经总网©、中城环球©、中经智谷©、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世界品牌智库©、世界品牌之夜©等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