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有三大毛病,如何改?
文/ 刘国昌
写稿有规律,出毛病似乎也有规律。有些毛病不少人犯过,还有人跟着犯。这需要大家警醒,要彻底改正。
一、常见的三大毛病
梳理写稿中的诸多毛病,其中经常出现的较大毛病有3个:
1.用词不当
例1:一则报道企业工会贴心服务职工的新闻中说“每逢职工生日,企业工会都要派人送去蛋糕和鲜花表示庆祝”。
此句中的“庆祝”一词改为“庆贺”更为妥帖。“庆祝”与“庆贺”“祝贺”意思相同,但使用的范围、对象有一定的区分。职工的生日属于小范围的、一般的喜事,用“庆贺”更精确。
例2:某媒体在宣传一企业帮扶困难职工的新闻中有一句“使真正有困难的职工得到补偿”。
把“补偿”应改为“补助”。“补偿”“补助”都有一个“补”字,但意思不一样。“补偿”重在“偿”,“偿”本意指归还。“补助”是从经济上帮助,多指组织对个人,补助的是钱、物,重在“助”。用“补助”这一带有情感的词比较好。
2.写的笼统
有的写人的外貌:“他的个子很高”;写居住情况,只写了一句:“他们住的房间很小”。
其实,在这些地方完全可以写实、写具体:“他是一个一米八高的个子”;“他们的房子很小,从厨房到卧室3步,从卧室到卫生间也是3步”。
还有的写的很虚、不切确。叙事时,有的写道:“大概是从大前年开始,这个村开始脱贫了”、“因为家里穷,他好像只上到初中就退学了”……
诸如此类的写法,把一些本应确切的内容写得不确切了。这是新闻写作之大忌。
3.引典有误
在稿子中用典引诗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手法,但要注意不能有误。比如“七月流火”这个词,经常有人用错。
有篇稿子写到:七月流火,我们当年的同窗相聚在一起……虽然很热,但大家的心情是愉悦的。
显然,这里作者是把“七月流火”当成阳历的七月了。看字面上有“流火”两个字,就当成“天气很热”的意思用了。
其实,有人将之用错,是没有搞清楚这里说的“七月”指的是农历七月。第二就是这里说的“火”,不是“热”的意思,而是一个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农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指夏去秋来,凉天将至。
有些作者把这个词用错,实乃望文生义所致。
再如,“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句话本出自晋代陆机《文赋》一文。可有一作者却将其说成是刘勰所写,他在文章中写道:“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这样顺手写来,纯粹是想当然。
二、改正的有效途径
如何改正以上毛病呢?途径有二:
第一要筑牢深厚的文字功底。文字功底是媒体人的看家本领,一定要将之练好练扎实。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人觉得自己的文字“还行”便不再下功夫锤炼了。这是不正确的态度。
要看到,在文字方面媒体人当向作家好好学习。作家余华曾说,提高文字功底别无它途,只有一个字:写。要不停地写,不断地写。要“干中学,学中干”。只有这样,文字功底才能炼成。
第二要多读书。读书本是当记者的题中应有之义,可有的人却将之忘记了,凭“老本”吃饭,这是不行的。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对文字起到熏陶、匡正的作用。读的书多了,像以上所说的差错就不会出现,还能使自己的文字水平大为提高。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来源:老记说事
作者简介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中经总网·中经在线智库特邀专家。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总编审:王海珠 熊辉
编辑:刘信春 郑建华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北京媒体团-融媒体宣传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云经视、《祖国》杂志-祖国网、《企业家》杂志、《中国化妆品》杂志、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中国报道网、《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旗下拥有商标:中经总®网、中经三驾马车®;及版权:中经总网©、中城环球©、中经智谷©、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世界品牌智库©、世界品牌之夜©等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